“留住乡愁·寻找记忆中的传统年味” 寻找乡愁.记住年味

伍传平

“留住乡愁·寻找记忆中的传统年味” 寻找乡愁.记住年味(1)

春节前,女儿说想买一件防雨防雪的冲锋衣,需要680元。我在网上一搜,200元左右的冲锋衣就非常新颖美观了,与女儿一说,她不高兴地说:“那不行,我要买品牌的。”没办法,只好依了她。这不由得使我想起过去那句“新老大旧老二,破破烂烂是老三”农村俗语起来,不由得回忆起自己童年过年穿新衣服的情景,一种浓浓的情感在心底漫开……

那时,家家户户都有好几个小孩,我们家就有兄弟姊妹四个,全家人仅靠父母种田生活,不仅收入微薄,而且生活艰苦,说实话连吃饱肚子都困难。小时候,我们都非常盼望过年,实际上就是盼着能吃点儿好吃的,能穿上一件新衣服、一双新棉鞋。那时想做一件新衣服、新鞋子太难了,家家户户都是平时存一些布料,年前把布料拿出来,请村里一个裁缝给家里每个人做新衣服。为了让我们这些孩子过年有新棉鞋穿,外婆总要从夏天就开始准备。先要用面粉熬制一些糨糊,在废报纸上涂上一层糨糊,把碎布头平展、拼好,铺沾在报纸上,然后上面再抹上一层糨糊,再粘上一层布头。就这样贴四五层之后,半成品就算完成了,然后放在院子里,让太阳晒干。外婆就用这种东西剪裁鞋底、鞋帮,然后手工缝制。每天晚上,外婆都要做到很晚很晚。有时我半夜醒来,还看见外婆还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纳鞋底,麻绳拉来拉去的 “呼呼”声,至今仍回响在耳边。

“留住乡愁·寻找记忆中的传统年味” 寻找乡愁.记住年味(2)

当时国家经济条件也非常匮乏,纺织业也不太发达,农村以前的生活条件十分地艰苦,一家的温饱都是个问题,更何况穿新衣服、新鞋子呢!因为人多钱少,不是每年都有新衣服添置的。当时,不只我家是这种情况,几乎家家户户都一样。因为那时物资太紧张,做衣服的布也是凭票供应的,叫“布票”,没票有钱也买不到布,更何况家中没钱呢。所以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大部分的衣服都是捡别人剩下的,就算要做新衣服,那也是等到过年过节才有的待遇。新衣服的特权,往往只有家里的老大才会有,等到老大穿破了,就由老二接手这样的衣服,等到老二穿的更破,才有老三的份儿,一件衣服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可以穿很多年,想想那时候的农村孩子是多么的可怜,现在的孩子是何等的幸福。印象中,我小时候就几乎没有穿过什么新衣服,全是捡哥哥旧衣服穿,或者穿的是别人家送的旧衣服。直到我上初中时候还是如此。因此,我对“新老大旧老二,破破烂烂是老三”这句俗语记得特别深。

我们小时候一年到头,只有过年才有可能穿上新衣服、新鞋子,过年穿新衣是那时孩子们的最爱。大年初一早晨,吃完早饭,换上过年的新衣服、新鞋子,小伙伴们早已经聚集在一起,大家相互看着身上的新衣服、新棉鞋,暗中比较着谁的新衣服、新鞋子好看,然后就开始玩捉迷藏的游戏。

  

“留住乡愁·寻找记忆中的传统年味” 寻找乡愁.记住年味(3)

现在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店里各色各样衣服、鞋子多得去,淘宝、拼多多等网上品种更多,更令人眼花缭乱。平日里,人们也大多按季节变化的需求购置衣服、鞋子。现在已很少有人买布自已做衣服,市场上也很少买到布,就连过去很“红火”的做衣服的裁缝也被淘汰下岗了。人们也不再局限于非过年才添置新衣,市面上时兴啥,大家就买啥,紧跟着潮流走。

总之,我们生活在一个经济发达、物质丰富的快时代,每年每季都有各种各样眼花瞭乱流行款式的服装、鞋子,很多人经不住诱惑一窝蜂去添购,穿过几次,然后觉不合适再丢弃,有的甚至原封不动的压箱底。人们对春节的向往,似乎突然之间没有了兴致,对于大年三十守夜的那份期待,恍惚间淡漠了许多。在而今的幸福日子里,新衣服、新鞋子随时都可以穿到,物质生活的满足感大大增强,但人们内心流淌不出过去那种特有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人们身上更缺少那份珍贵的不舍、感恩、珍惜的情感,缺失亲人之间的那份浓浓的亲情和关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