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三下乡活动需要几天(大山深处探寻红色印记)

安青网讯7月12日至18日,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红色先锋”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岳西县河图镇,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依托河图镇凉亭、皖源两村的红色教育资源,深耕百年党史,赓续革命精神。

贵州师范大学三下乡活动需要几天(大山深处探寻红色印记)(1)

贵州师范大学三下乡活动需要几天(大山深处探寻红色印记)(2)

学史明理强信念

在皖源村,当地两位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老党员阮思训和余永友为队员们讲述了他们的红色故事,讴歌了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越性。为了加深对党史的学习,实践团前往了红二十八军纪念馆,并重走了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到红二十五军的司令部旧址之间的红军路,一路上高举鲜红的党旗,追寻烈士足迹。山路自脚下伸展而上,地形陡峭,团队成员们切实地感受到红军行军的不易,激励着大家在如今富足、安宁的日子里思甜忆苦、居安思危,以腾细浪、走泥丸的英勇斗志筑就青春梦想。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团队指导老师、药学院本科生思政辅导员龚晓倩表示,倾听党史故事是一堂最生动的课程思政实践教学课,从老党员身上大家看到了一个爱党爱国、无私奉献、真诚朴实的党员形象。

贵州师范大学三下乡活动需要几天(大山深处探寻红色印记)(3)

贵州师范大学三下乡活动需要几天(大山深处探寻红色印记)(4)

青春筑梦正当时

“红色先锋”实践团成员在河图镇皖源村为当地群众讲述了“新文化运动”、“第一位红军医生”、“疫苗之父—汤飞凡”等英雄人物和红色故事。还在红二十八军旧址和红二十五军旧址现场担任起了讲解员,在当年红军走过的道路上录制了相关视频,讲述革命英雄英勇事迹,表达了重走红军路的切身感悟。实践团成员夏鑫说:“走在红军路上,仿佛看到了当年先烈们艰苦奋斗历程,刻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要发扬革命精神,勇担时代责任。”

青年之火,生生不息。实践团成员们在皖源村运用药学生的专业知识,向村民们进行安全用药常识和疫情防护知识科普,在网络与信息相对落后的村子,延续着另一种传承。

贵州师范大学三下乡活动需要几天(大山深处探寻红色印记)(5)

身体力行担使命

初夏时节,正是农忙之时。实践团队积极帮助村民清理山洞里储存待销的生姜,深入田头地间,帮助村民拔除地里的杂草,汗流浃背,混身沾满泥土,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对于当代青年人要“自找苦吃”的教导。实践团成员吴斐然在劳动后说道:这是我第一次下地干农活,虽然很辛苦,但是切身领悟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深刻内涵,将来也要像姜芽一样,向下生长、扎根基层,以实际行动勇担时代之责。

实践团针对当地的留守儿童开展了快乐支教活动,成员们将自己所学带给皖源村的孩子们,开展了有关大气压强、光的折射、表面张力的小实验,给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通过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师生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红色命脉,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激扬价值追求,深刻认识到当代的青年大学生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勇担时代重任,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朱茂宗 本网记者 张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