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静妃非常聪明的时刻(琅琊榜详解静妃的二三事)

琅琊榜静妃非常聪明的时刻(琅琊榜详解静妃的二三事)(1)

文/紫依

庭有楠树,吾爱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剧尾的一句话,几乎概括了静妃这一生的情感之路。

最近在重刷《琅琊榜》,几乎每一遍都有新的收获。

不仅是因为时过境迁,人在不断成长,感悟不同;更是因为人每个阶段的关注点不同,从而都能有不同的体会。

今天想说的是静妃。

她是靖王萧景琰的母妃,林府出身的医女,是林殊的父亲林燮救回来的,更是林燮的妹妹宸妃的知心好友。

这样一位集各种身份于一身的女子,坎坷的前半生,终因不懈的努力,实现逆袭。

  • 为什么只有她活下来了?
  • 她对林燮是什么样的情感?
  • 她是个什么样的人?
  • 是什么让她笑到最后?

本文将一一给出答案。

12年前的惊天逆案,为何只有默默无闻的静妃独善其身?

《琅琊榜》的开局,便是12年前的梅岭血案,林燮被砍了一刀,身后有无数赤焰军在垫后。父帅林燮将林殊放到悬崖边,一手拉着他,坚定地告诉他,活下去。

琅琊榜静妃非常聪明的时刻(琅琊榜详解静妃的二三事)(2)

这场红色调的回忆,是一场惨案。

梅岭一役的真相,似乎被熊熊烈火,皑皑白雪所掩盖。

在那场惊天逆案里,除了全军覆没的赤焰军,京城里更是血流成河。祁王入狱被赐死,宸妃自刎身亡,林燮一脉,几无残留,似乎被连根拔起。

无数人被牵连其中家破人亡,包括林殊的师傅、门生满天下的黎崇老乡生,国舅爷的父亲、当年的言老太师,还有莅阳的英王叔,也就是梁王的长辈,全部都因此事而牵连。

有的府邸的人都被砍光了,因为谁也都抵抗不住一颗冷酷而多疑的天子之心。

而和这桩逆案的主犯林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她,这个带着林家深刻烙印的静嫔,不仅没有受到太大的牵连,而且还远离整个后宫尔虞我诈的争斗漩涡,让我百思不得解。

为何她可以独善其身,甚至他的儿子靖王,都在事件发生当时,好巧不巧地远赴东海,幸存下来,只是被放逐十几年,不得重用而已。

琅琊榜静妃非常聪明的时刻(琅琊榜详解静妃的二三事)(3)

是不是有点神奇?

无论是后宫的皇后和越贵妃,还是前朝的皇帝、太子和誉王,似乎没有一个人,注意到她;也没有人为难她,仿佛所有人都将她遗忘了。

甚至在静嫔被晋升为妃的时候,越贵妃不爽开始跳脚,针锋相对,而皇后还嘲笑她没有见过大风大浪。

因为再怎么样,不过是个医女,进宫二十几年,如今也不过是个妃而已。

誉王听闻消息,觉得不过尔尔。

而皇帝也只是觉得,这么多年忽略了静嫔,有点亏欠,顺手升了个位份而已。

而最让我细思极恐的是,在无数人宁死也要为林家伸冤之时;她这个被林燮救过一命,和宸妃亲如姐妹一样的女子,竟然可以亲眼看着林燮被株连九族家破人亡,听到宸妃姐姐自杀的消息,她都能做到不发一言,不说一字一词。

  • 是她怕死吗?
  • 是因为她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吗?
  • 还是力量实在太弱,人微言轻,必须保存实力?

我想,应该是忍辱负重吧,必须活下去,等待时机吧。正如林殊一样。

为什么这么说?

还记得有一回,靖王痛下决心,跟静妃说,他准备要踏上夺嫡之路时,静妃怎么回答的吗?

琅琊榜静妃非常聪明的时刻(琅琊榜详解静妃的二三事)(4)

她面不改色,轻轻说了一句:

无需顾忌我,你我母子二人同生共死。

一个是劳苦功高,但却毫无圣心的皇子,十几年来征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但一直被放逐;

一个是闷在宫里二十多年,一言不发的低等嫔妃,渺小到几乎被人忘却;

母子二人这样的牌面,当时的静嫔应该是心中有数:几乎是毫无胜算。

面对这样凶险的夺嫡之路,她十分平静地接受。

这一切,只不过是因为,她早就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从12年前那场大火开始熊熊燃起,她就知道这一天迟早都要到来。

母子连心,他们都心系林府。

这么多年来,他们都憋着一股劲,等待时机要为这个案平反。

而对于静妃而言,等待的过程,就是看似坦然地面对失去的痛苦。

她不能死,更不能冒尖出头,只能静默地呆在这个无声的炼狱里,内心备受煎熬。

琅琊榜静妃非常聪明的时刻(琅琊榜详解静妃的二三事)(5)

而她之所以默默无闻,能够平安度日,还是因为她实在太过于微不足道了。

其实从剧中梁王对宸妃痛惜和怀念之意,可以看出,他虽然内心忌惮并处置了林燮为首的赤焰军和祁王,但对于自己青梅竹马的宸妃——林燮的妹妹,祁王的母亲其实是心有不忍的。

只不过她性格太过于“烈性”,不愿意苟活。只要她愿意隐忍,完全是能够在后宫里继续求得一席之地的。

更不要说,一直与她交往过密的静嫔,皇帝从来没有想过要处理她们;

而受林府之事拖累,静嫔原本就在后宫再无出头之日是;所以,对于皇后和越贵妃等人而言,她根本不足为惧。

深情如厮,爱屋及乌,忍辱负重,终其使命

若要追溯起静妃与林府的渊源,还是要从化名为梅石楠的林燮说起。

林燮早年游历江湖时,意外搭救了当医女的静嫔。

后来将她带在身边,带回林府。

林燮的妹妹宸妃,生下皇长子祁王萧景禹之后,身子一直不好;所以,林府特地送了医女出身的她进宫,并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静嫔。

静妃对林燮是什么样的情感?

我想喜欢二字,是毋庸置疑的。

琅琊榜静妃非常聪明的时刻(琅琊榜详解静妃的二三事)(6)

大事已定之后,靖王终于有了王妃,王妃入宫觐见。

无意中问了一句,娘娘喜欢楠树?

是的,一直很喜欢。

为什么是楠树?

因为他叫梅石楠。

庭有楠树,吾爱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芷萝宫内亲手栽下的那棵楠树,还有那一句“一直很喜欢”,都表明了静妃对林燮的一往情深。

其实,这也可以解释得通,为什么静妃对林殊,比对自己的亲儿子萧景琰显得关心得多。

无论是见到他容貌大变时,说了一句当年你和你的父亲长的那么像

还是在泣不成声的时候,回答梅长苏的那一句我也不想这样,可是忍了这么些年,突然就忍不住了;

她的肝肠寸断,在小殊这位后辈,林府旧人的眼前,无所遁形。

静妃与林殊第一次相认的场景,也是全剧最催泪的部分之一。

她借着倒茶,故意不小心泼到梅长苏身上,想要借此查看他手臂上是否有痣。

无果后,又借着把脉一说,确认了他身上的火寒之毒。

那颤抖的手,止不住的眼泪,细节都暴露了一切。

琅琊榜静妃非常聪明的时刻(琅琊榜详解静妃的二三事)(7)

当她彻底确认,梅长苏就是林殊,而且中了火寒之毒,时日不多。经过刮骨疗伤的他,容貌大变,非常令人心疼。

琅琊榜静妃非常聪明的时刻(琅琊榜详解静妃的二三事)(8)

于是她彻底不顾体面,强行借口赶走一脸懵逼的萧景琰,自己却哭成泪人。

梅长苏只是一句“静姨,我很好”。

琅琊榜静妃非常聪明的时刻(琅琊榜详解静妃的二三事)(9)

这恐怕也是这世上唯一一个活着的,对他好的长辈了。

于是静妃心疼地劝他好好养着,保重身体,活着要紧,一切交给她就好。

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她的那种关心。

还有一个细节,自从静妃得知梅长苏可能是林殊之后,她给自己儿子送的糕饼食盒就变为两个;

担心他弄混,静妃竟然再也不做榛子酥,只因林殊吃了会过敏,哪怕那是靖王的最爱。

而且为了谨慎起见,往后内廷司再送干果,她都不敢再选榛子,就怕一不小心掺进去了。

这份体贴与细心,真的是把爱屋及乌发挥到极致。

心细如发,识人破案理思绪,靖王的后宫辅助
  • 识破梅长苏,即是林殊

静妃,最令人心惊的是,便是她的心细如发。

虽深居后宫,但她却对一切洞如烛火。

一个12年来从未出现的人,一个早已经被认为死去的人,她仅凭自家儿子偶尔提起的几句言语,仅仅凭着那本《翔地记》中那微不足道的一个小破绽:里面有一处地名,与林燮之妻、林殊的母亲——晋阳长公主的闺名重合,梅长苏刻意避开了;

再加上一个聪明绝顶、搅动京城风云的麒麟之才,居然甘于舍近求远去辅佐一个毫无圣心的郡王,这种事出反常的举动,她便十之八九地猜定了梅长苏的真实身份。

  • 识破小新,即是内鬼

再来看看誉王和夏江联手,挑拨梅长苏和靖王关系的那出戏里,静妃是如何揭穿宫女小新的。

讲真,如果不是静妃分析出来,我也觉得这个人似乎毫无破绽,只不过话多而已。

但是主角身边都难免会有一两个看似话多,但忠君爱主的丫鬟啊。

小新是滑族人,蛰伏在静妃身边多年,从未得到启用。所以,原本她是不会暴露的。

但也因为她的多话,以及靖王的中计,让静妃猜疑。

费尽心机谋划的这一切,又怎么可能让一个不是自己的人出现在最关键的一环上呢?

就是这个逻辑,实在亮了。

静妃是皇后出手冤枉的,引路者又是惠妃身边的小金子,路上又确实遇到了一位假扮梅长苏府里的人,这一切的一切,实在跟小新扯不上边。

可是,如果做完了这一切,却没人在靖王面前嚼舌根;而静妃又肯定不将这一切放在心上的,那么,只能说,小新才是那个挑拨离间的关键人。

这一局,其实很妙。

因为识破小新的前提,还是静妃用言语,引得梁王同意她在宫中私设宸妃灵位开始。

所谓一环扣一环,也不过如此。

超强宫斗力,团战高手,说话的艺术

在暗潮涌动的后宫,显露锋芒引人注意不难,难的是深藏不露。

静妃可以置身事外,平淡地生活那么多年,如同局外人一般,远离宫斗漩涡且安然无恙,显然是需要一些功力的。

默默无闻不错,但也不是任人拿捏。

这句话,便是她的处世哲学。

静嫔的宫斗能力如何?在梁王的一次会面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梁帝因为前朝太子和誉王相争之事,心烦意乱。到静嫔宫中,不过是机缘巧合,或许本想说几句话就走了。

但十几年不得见皇帝的静嫔,对于梁王的突如其来,她既没有诚惶诚恐的邀宠,也没有故作清高的拒绝。

而是从医女的身份出发,建议自己为梁帝推拿。

疲倦的梁帝自然应允,就逗留在了静嫔的宫中。

此为第一招,也是她与后宫所有女子不同的技能之一。

琅琊榜静妃非常聪明的时刻(琅琊榜详解静妃的二三事)(10)

醒来后,梁王的心事仍然没解。

当时的他,对靖王的印象已经大有改观,再加上誉王和太子闹得心烦,一下子看到如此温顺的静嫔,一向刻薄寡恩的梁王竟然主动检讨,说自己多年来冷落了她,也不疼靖王,一直派他到处征战。

梁王对这个靖王如何?其实剧中一开始就各种铺垫。

他之所以一直派靖王征战,确实是因为他不在意这个儿子,甚至颇有点放任他在战场上出点什么意外的意思;

而靖王年近30岁了,仍然只是个郡王,甚至未曾有机会参与过任何政事,基本上就是放逐的味道;

更不要说,他立功从来无赏,没事还被轻易刁难的处境了。

靖王的脸上,只差没有写着“弃子”二字了。

但这一切,在说话艺术高超的静嫔嘴里,变彻底变了个样。

琅琊榜静妃非常聪明的时刻(琅琊榜详解静妃的二三事)(11)

她对于梁王主动提出的,“以后少让景琰出去打仗”的恩典,没有道谢;

而是跟他说,景琰身为皇子,卫护江山也是应尽之责。

如果不让他到处征战,闲在京享清福,他反而会认为是不被器重呢。

一段话说得梁王的心结解了一半。

靖王的耿直从缺点变为优点,这孩子是心实,再委屈也不哭闹;而且他们母子二人对于外放征战之事,并不觉得有什么。

不得不说,跟静妃聊天,实在太畅快了。

好不容易见到一次皇帝,静妃并不着急讨要恩宠,甚至也没有任何抱怨,仿佛这十几年的忽略不曾存在,一切都是理所应当一样。

这就是静妃的第二招,无论发生任何事情都是云淡风轻,看不出任何情绪。

谈话又不知不觉间,来到最危险的环节。

梁王心中的烦恼,便是未来继承人问题,因此又拿着誉王的事,顺嘴问问静嫔的意见。

所谓伴君如伴虎。

梁王身边的高湛,最擅长的便是和稀泥,装傻,以及懂得审时度势;

而静妃,则是在不轻不淡地表明立场的同时,又照顾到梁王的情绪,起到自保,并给对手致命一击的目的。

琅琊榜静妃非常聪明的时刻(琅琊榜详解静妃的二三事)(12)

面对,你觉得誉王如何?这个刁钻问题,静嫔的回答十分聪明。

她说自己对誉王知之甚少,只听后宫议论他是个贤王。

这一句话,既表明自己和靖王没有参与党争,自己作为后宫的嫔妃谨守本分,从不妄议政事,所以,不知道他为人如何。

这只是自保。

然后,她又顺带举报了皇后和誉王,说是后宫都议论誉王是个贤王。

梁王一听立马怒了。

后宫为什么会知道誉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那肯定是从前朝传来的消息,可见皇后和誉王正在到处收买人心呢!

这还得了,誉王这个儿子肯定是不得不防了。

这才叫正常的拉踩。

第二天,静嫔晋升为静妃,宫里那些宫女和太监们,立马嗅到了一丝不一样的气息。

琅琊榜静妃非常聪明的时刻(琅琊榜详解静妃的二三事)(13)

而静妃最最厉害的一局,便是应对送命题:“当年赤焰军那桩案子,你是怎么看的?”

当年的赤焰军副将卫峥出现,所有的前尘往事浮现眼前,梁帝的心情很矛盾。赤焰案,是梁王心中的逆鳞,天下无人敢触碰。面对这一问,换做是谁都会方寸大乱。

对于当时自己因为心中的忌惮,而轻易给赤焰军定罪一事,梁王在夜深人静之时,肯定会后悔。

因为一切实在太过于惨痛了。

如此复杂的心绪,这道题梁王自己都没有预设的标准答案,所以无论怎么说都是错的。

而静妃先后退一步,跪拜着说,“陛下问臣妾,臣妾不敢不答,只是无论臣妾怎么回答,都难免会惹陛下伤心,臣妾先行请罪。”

琅琊榜静妃非常聪明的时刻(琅琊榜详解静妃的二三事)(14)

静妃的用词很妙。她的意思是,我若是说错了,是错在惹陛下伤心,而陛下会伤心,因为陛下是仁君、是慈父。心中有情,才会伤心。

“臣妾出生林府,与已故宸妃先交深厚,若是臣妾恶语评之,陛下岂不感伤,宸妃生无挚友,死无追念。若是念及于宸妃的旧情,为赤焰中人开脱,那陛下又会感觉臣妾不了解您为稳固大局的一片苦心。”

静妃巧妙的避开问题,用真情实感陈述自己多年来的两难困境。

我是后宫妇人,看待事物的着眼点在情,因为姐妹之情、主仆之谊,我无法言说故人之罪。但身为皇上的妃子,我虽然不懂朝政,却理解皇上为江山社稷的苦心。

这么一说,皇上面色稍和,只叮嘱了几句要约束靖王,这一关就过了。

放低姿态,以情示之,临场发挥能做到这个地步的,剧中大概仅此一人。

结语

一个是处处忍让、顾全大局、温婉贤明的静妃,一个是故意找茬、不顾后宫安宁、百般刁难的皇后,高低立判。

琅琊榜静妃非常聪明的时刻(琅琊榜详解静妃的二三事)(15)

静妃不声不响,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手法,面对后宫的敌人们,真的算得上是降维打击。

她仅用绕指柔就将这个冷酷多疑的梁王拿下,而且就连林府旧人、宸妃姐妹这样的烙印,对她都只有利而无害,静妃有多厉害,可见一斑。

故事的最后,从未想过当皇帝的靖王,一个人扛起当年那群人所有的理想,走上了夺嫡之路,并取得胜利;

而那个忍辱负重、备受煎熬,却又似乎置身事外、打算在这深宫中了却残生的静妃,最后却成了皇太后。

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也许答案尽在《琅琊榜》。

我是紫依,欢迎关注我,一起分享深度剧评和八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