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得志兵团战事报告(38年团长杨得志想娶农家女)

杨得志兵团战事报告(38年团长杨得志想娶农家女)(1)

上将杨得志:遇贵人赏识,21岁当上红军团长

杨得志1911年1月13日出生于湖南醴陵,左权算是他的同乡。

杨得志的父亲以打铁为生,一家人生活贫困,杨得志受到的教育也很有限,幼年时只读过一本《三字经》和《百家姓》,就辍学和跟着父亲当铁匠了。

11岁时,杨得志丧母,家境日益贫困,杨得志不得不去当放牛娃。

14岁时,杨得志跟着哥哥去了江西安源煤矿当挑煤工,可辛辛苦苦干了半年,工资还不够买一张火车票的。杨得志晚年谈及此事时说:“安源是洋人和老板的天堂,是穷人的火坑。”

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是在湘区委员毛泽东的领导下成立的,李立三是该俱乐部的主任。在安源煤矿期间,杨得志认识了李立三(当时化名李龙),李立三当时常常与工人们聚在一起,给他们讲《水浒》之类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那场景杨得志晚年还记忆犹新。

杨得志兵团战事报告(38年团长杨得志想娶农家女)(2)

李立三

之后他又来到衡阳当筑路工人和挑夫,每天挑着80斤的货物,光着脚走二三十里路。

时间到了1928年2月,这一年杨得志17岁,恰逢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部队经过衡阳,杨得志便和25个工人一起报名入伍。杨得志为人机警,被任命为师部通信员,跟着部队上了井冈山,后来他又被调到红四军特务连当战士。

杨得志第一次参加战斗就勇猛异常,他持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把对手打的举枪跪地投降,杨得志缴了他的枪,放了他一条生路。

杨得志的勇猛让他在一众战士中脱颖而出,到1931年时,他已经是红11师师部特务连连长。这一年,杨得志在一次赶路中枪械不慎走火,一位民工当场死亡。

杨得志兵团战事报告(38年团长杨得志想娶农家女)(3)

这个失误令杨得志痛心不已,组织也给了他行政记过和留党察看一个月的处分。一个月后,因杨得志表现良好,组织撤销了对他的处分。

此后,杨得志每每填写简历,都要把这次处分写上,有人劝他处分既然已经撤销,此事可以不提,但杨得志依然坚持要写上。包括晚年写自传回忆录,他也不忘记上这一笔。

1932年,特务连连长杨得志被调任到红45师担任管理科科长,杨得志总觉得干后勤不如在前线打仗痛快,便向师长寻淮州抱怨,寻淮州则告诉他:“管理工作很重要,古人常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你让粮草先行了,我们的兵马才能动,这个管理科长你得干好!”

杨得志兵团战事报告(38年团长杨得志想娶农家女)(4)

杨得志被寻淮州说服,专心干起了管理工作。不久后,寻淮州又找到了杨得志,任命他为红93团团长。

寻淮州嘱咐杨得志:“管理工作干不好,也就是动动嘴皮吵吵架,但仗要是打不好,可是要掉脑袋的。”

这一年杨得志才21岁。

杨得志回忆长征轶事:毛泽东要吃辣椒粉拌梨

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中,时任红一军团20团团长的杨得志奉命接任红1军1师1团团长的职务。

第五次反“围剿”惨烈异常,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以“堡垒主义”的战略对中央根据地进行围剿。

杨得志兵团战事报告(38年团长杨得志想娶农家女)(5)

杨得志火线上任,上级给他的任务是守住三甲掌阵地,此战凶险万分,但杨得志却成功地完成了任务,他带领红1团坚守阵地三天三夜,硬生生顶住了国军3个师的轮番进攻和数架飞机的狂轰猛炸。

此战杨得志一战成名,总部在战后授予了他三等红星奖章,并在《红星报》上对他进行了通报表扬。杨得志的威名就此在红军中传扬了开来。

杨得志兵团战事报告(38年团长杨得志想娶农家女)(6)

第五次反“围剿”后,红军主力不得不退出根据地,开始了艰难困苦的长征。

红一团的全称是“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因为有四个“一”,所以很多人称其为“天下第一团”。这个“天下第一团”名字可不是白叫的,杨得志用一系列光辉的战绩证明了这一点。

长征期间,红一团作为先遣部队,一路奋勇当先,过乌江、克遵义、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横穿毛儿盖。所到之处攻无不克,屡创奇迹,为后续部队开辟道路,为长征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有人称红一团和杨得志立下了“长征第一功”,这个说法不是没有道理。

杨得志晚年回忆长征之路时,曾讲过两件非常有意思的小事:

杨得志兵团战事报告(38年团长杨得志想娶农家女)(7)

一件事他率部过草地时,曾遇到过一种奇怪的鸟,那鸟有一头小牛犊大,背部发青,肚子发白,两翅张开有一丈多宽,飞起来时叫声嘹亮,非常漂亮。

有人告诉杨得志说这种鸟叫鸵鸟,但杨得志建国后去动物园看了鸵鸟,回来后说鸵鸟和自己说的那种鸟完全不一样。

杨得志在草地还遇到过数百头野羊,它们脸长得像猴子又像猫,身体的颜色有三种:黄、白、黑,它们成群结队,飞奔而去,场景非常壮观。

杨得志过草地时,他看见草地的泥塘里有一群鱼,大一点的有泥鳅那么大,小一点的和虾米一样,拿手去捉它们,它们竟然毫无反应,可能是草地人迹罕至,它们从未被捉过的原因。

杨得志兵团战事报告(38年团长杨得志想娶农家女)(8)

其实当先遣队也有好处,像是过草地时,还可以找到很多吃的,越在后面的部队越艰难,因为能吃的东西都被前面的部队吃完了。

杨得志记得的另一件事是,长征途中的一天,毛泽东来到了杨得志的部队慰问,杨得志连忙派人去附近的街上买了几颗梨,装在铁盘子里招待他。

毛泽东拿起梨子问:“有辣椒粉吗?”杨得志连忙命人去取辣椒粉来。

毛泽东接过辣椒粉对杨得志说:“你也是湖南人,没有吃过辣椒粉拌梨吗?”说罢把辣椒粉往梨上一撒,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杨得志的抗大岁月:毛泽东的风采令他难忘

红军到达陕北后,杨得志又先后参加了直罗镇战役,东征战役和山城堡战役。杨得志也因为职务调动的关系离开了红一团,先担任红一师副师长,后担任红二师师长。

晚年杨得志曾郑重嘱咐记者,帮他记下一件事:那是在山城堡战役中,我军久攻一个碉堡不克,造成了很大的伤亡。时任红二师师长的杨得志立刻赶到红5团查看究竟,他亲眼看见红5团政委陈雄将一捆炸药包从碉堡射孔扔了进去,和敌人同归于尽。

杨得志感慨地说:“陈雄同志应该是我军有记录的第一位舍身炸碉堡的英雄。”

杨得志兵团战事报告(38年团长杨得志想娶农家女)(9)

到达陕北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正式成立,这就是著名的“红大”。第一批进入红大的学员有谭政、刘亚楼、彭雪枫、杨成武、张爱萍等38人。

身为师级干部的杨得志自然是有资格进红大的,但因为他当时正在西征甘肃的路上,他错过了这次机会。

“红大无二期,抗大无一期”,等到杨得志返回陕北,“红大”已经改名叫“抗大”了。杨得志作为抗大第二期的学员参加了这次学习。

杨得志自幼没怎么念过书,他非常珍惜这次读书的机会,他说:“我过去挑煤、修路、打短工,这次能进大学学习,怎么会不兴奋,不激动呢?”当得知黄埔一期的陈赓要和自己同期学习,杨得志更高兴了。

毛泽东对红大或者抗大是非常重视的,每逢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他一定要到会上讲话,平时他也会去那里授课演讲。

杨得志兵团战事报告(38年团长杨得志想娶农家女)(10)

毛泽东在抗大三期讲话

杨得志回忆说:“毛主席那时才40来岁,他讲课时总穿着一身灰布军装,不戴帽子。他的头发有些长,也有点乱,大概是工作太忙顾不上整理。他讲话时语言生动诙谐,通俗易懂,但又非常深刻。”

毛泽东告诉学员们:“革命的道路就像河流一样曲折,我们要准备好走‘之’字路。走‘之’字路是世上一切事情发展的原则……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他说这些话的时候,目光沉静地望向前方,右手掌缓慢地向前推去,仿佛要推动整个历史的前进。

错过的姻缘:杨得志想娶农家女,其父却要100块彩礼

1937年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原来的红一方面军改编为115师。115师下辖2个旅,陈光和徐海东分别担任这两个旅的旅长。不久后他们就奔赴了抗日战场。

部队开到山西侯马时,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宣布将685团团长黄永胜调回师部,并让刚从抗大毕业赶回部队的杨得志接替黄的职务。这项任命发布后,部队就立刻开拔,向平型关出发了,杨得志刚从学校出来,就参与了平型关大捷,这对一个军人来说实在是莫大的幸运。

1938年2月,杨得志率领685团进入吕梁山区,并建立了以吕梁山区为中心的晋西南抗日根据地。

杨得志兵团战事报告(38年团长杨得志想娶农家女)(11)

据担任过685团政委的吴法宪回忆,他们到达晋西南后,在汾阳一带住了半年多。当时他和杨得志穿着便衣,带着侦查员去附近的日军据点查看地形,他们心心念念地想找个合适的地点打日军一个伏击战。但日军一直缩在据点里不出来,导致他们半年内一个大仗也没打。

有一次,两人又外出侦查,回来的时候天色已晚,两人肚饿难耐,想找点吃的。但附近的百姓们很穷,据点附近的老百姓更穷。杨得志便拿了一块钱请向导帮他买点鸡蛋。

一会儿向导回来了,他竟然用一块钱买了20斤鸡蛋。他们每人吃了几个就吃不下了,剩下的回去后全交给了炊事班。

当时他们外出侦查,常常会到一个老乡的家里逗留,时间一久他们变得非常熟悉。有一天,这个老乡问杨得志:“长官,你有老婆没有,我给你找一个吧?”杨得志听了哈哈大笑,开玩笑道:“好呀,你给我找一个吧。”

杨得志兵团战事报告(38年团长杨得志想娶农家女)(12)

这段对话几乎和电影《牧马人》中的那个著名桥段一模一样,但这部电影上映于1982年,吴法宪的回忆录写于1988年之后,想来谢晋导演应该没有听过这个故事。

这个老乡把杨得志的话当真了,不久后他真的在当地找了一个高小毕业的姑娘。双方说好之后,老乡就带着这个姑娘和她的父亲一起见了杨得志。

这姑娘见到杨得志后很满意,毕竟杨得志当时也才27岁,人长得威武英俊,就答应了。杨得志也觉得这个姑娘不错,性格和样貌都很好。双方你情我愿,本来是一桩很好的婚事。但姑娘的父亲却提出了一个条件:他要100块钱当彩礼,否则就不嫁女儿。

这个条件让杨得志很是犯难,他哪里去找这100块钱?之前他一块钱就买了20斤鸡蛋,可见一块钱在当时有多珍贵。此事只能暂时作罢。

杨得志兵团战事报告(38年团长杨得志想娶农家女)(13)

吴法宪

一天后,杨得志和吴法宪一起去碾头村师部开会,路上,杨得志让吴法宪帮自己写一个结婚报告备用。到了会场后,杨得志试探性地问政委罗荣桓:“现在有一些干部想找老婆,该怎么处理?”罗荣桓回答:“找什么老婆?还早呢!陈光师长(林彪受伤,陈光代理师长一职)都还没解决,别人着什么急?”

杨得志一听,心里就凉了半截,对吴法宪说:“这个报告留着吧,师长都没找老婆,我这个团长怎么能跑到前面?”

不久后,组织又来了一纸调令,因为344旅徐海东旅长病情严重,不得不回延安疗养,组织决定让杨得志的344旅当副旅长,并代理旅长一职。

在去晋东南之前,杨得志还想着要把那个姑娘带走,但因为拿不出那100块钱,此事最终还是没能办成。

毛泽东:杨得志一直都是志愿军

杨得志此后率领344旅开辟晋冀豫根据地,并担任晋冀豫军区司令员,多次粉碎日军的扫荡进攻,为抗日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1945年4月,杨得志代表晋冀豫军区参加七大。

日本投降后,杨得志返回晋冀豫根据地,并担任晋冀豫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先后参加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张家口保卫战、正太战役、清风店战役、平津战役、太原战役、陇东追击战、兰州战役、宁夏战役等一系列重大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杨得志担任解放军第19兵团司令员兼陕西军区司令员,与杨勇、杨成武合称“三杨”,深得毛泽东、朱德的垂爱和广大官兵的拥戴。

杨得志兵团战事报告(38年团长杨得志想娶农家女)(14)

不久后,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又点名要杨得志的19兵团入朝作战,期间他直接参与指挥了上甘岭战役。先后担任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和志愿军司令员。

1953年8月,杨得志作为志愿军代表团团长回国参加国庆观礼,毛泽东高兴地接见了他,并向在场的董必武等人介绍道:“此人名叫杨得志,当年强渡大渡河的红一团团长,如今的志愿军副司令,彭德怀的助手。湖南人氏,我的乡里。”

毛泽东顿了顿说道:“他一直都是志愿军呀,当年上井冈山就是志愿的。”

杨得志兵团战事报告(38年团长杨得志想娶农家女)(15)

抗美援朝战役结束后,杨得志回国进入解放军军事学院学习,并兼任战役系主任一职。55年毕业后他前往济南军区担任司令员,并于同年获得了开国上将的军衔。

杨得志在济南军区担任司令员长达18年,在这一岗位上他兢兢业业,在士兵中留下了很多佳话。

比如1963年,杨得志化名杨超到济南军区某部队当兵,当时他背着书包徒步从团部到连部报到,和士兵们同住一处。报到当晚就参加了连队的夜间射击练习,第二天一早和士兵们一起长跑5公里。

在连队的一个月里,他抢着干脏活累活,扫厕所,倒痰盂,擦玻璃,不仅不讲特殊,反而比一般战士更认真刻苦,被士兵们亲切地称为“老杨同志”。

杨得志兵团战事报告(38年团长杨得志想娶农家女)(16)

杨得志后来历任武汉军区司令员和昆明军区司令员,曾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负责西线云南边境的战事。由于他卓越的战绩,此战结束后,他晋升为解放军总参谋长。

1994年10月25日,一代名将杨得志将军因病逝世,享年83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