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城区蚁蜂镇田园综合体规划(龟鳖之乡的逆袭之路)

驿城区蚁蜂镇田园综合体规划(龟鳖之乡的逆袭之路)(1)

东华村新村建设点 闵峰 摄

中新网湖州7月23日电(见习记者 施紫楠)裂痕爬上雕花的门窗,蒙尘的明堂织满蛛网,走在浙江湖州吴兴区东林镇保卫村的老街上,沿水而建的一排排“连体楼”破败不堪。

“马上就要拆迁住新房了,等到通知下来,我们第一个就搬。”73岁老人陆玉桥的脸上露出笑容。这些“连体楼”房龄四五十年,大多年久失修,每次外面一下大雨屋里就下小雨,村民苦不堪言。欣喜的是,不久后,村民们也将和城里居民一样,迎来拆迁复垦,集体搬入新房。

驿城区蚁蜂镇田园综合体规划(龟鳖之乡的逆袭之路)(2)

村民签约中 闵峰 摄

改变,要得益于2018年,东林实施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

东林镇,镇域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3.5万,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当地平原部分的70%,是典型的农业大镇。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龟鳖养殖业便是这个乡镇的支柱产业之一。

“东林过去是浙江龟鳖养殖最集中的一个乡镇。从东林出售的龟鳖,一度占到全国最大市场——广州市场的60%。”东林镇党委书记、镇长陆敏告诉记者,到2013年底,东林龟鳖养殖户达1872余户,龟鳖年养殖量超3500万只,年销售收入近7亿元。

驿城区蚁蜂镇田园综合体规划(龟鳖之乡的逆袭之路)(3)

东华村原貌 闵峰 摄

然而,在这些数字背后,危机早已四伏。随着温室养殖龟鳖业的发展和壮大,养殖排放的污水日益严重,以农户为单位的传统养殖方式,更是造成土地空间资源的无序切割。

“土地作为目前农村拥有的最大资源,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中心要素。我们开始意识到,龟鳖养殖,绝不是一条长久的发展路子。”陆敏说,东林要想持续发展下去,必须进行转型升级。

2014年,东林启动龟鳖产业整治,三年时间内拆除全部2616个龟鳖棚。

然而,卸下“龟鳖大镇”这一沉重“光环”后,东林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摆在其面前的,是乡村振兴的新课题。“东林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散落四处,非耕地开发潜力达到近万亩。”东林镇的主政者开始思考,“如果将这些资源都利用起来,难道还愁不发展?”

2016年,东林开展农业设施用地复耕、违章建设用地拆后复垦等一系列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举措;2018年,对4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8个村启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重塑乡村面貌。

“首批8个村,我们计划将村民集聚到划出来的新村点上居住,这样可以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优化农村土地的利用空间格局。”陆敏告诉记者。

三年下来,这条土地综合整治之路,开始释放磅礴力量。数据显示,三年来,东林共盘活土地近800亩,完成土地开发2223亩,土地复垦53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4117亩。

重塑乡土的气场在东林越来越强。“村干部没日没夜地干活,吃过晚饭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深夜还要汇总情况到镇上。”东华村党支部书记沈国锋笑言自己是个“拆迁书记”,从2014年至今,自己将东华村“全部拆了一遍”。

东华村,曾经东林最大的龟鳖养殖村。现在,是进度最快的整治示范村。截至目前,东华村全村已有95%以上农户完成签约,村庄面貌已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变化。

如今,这里已经引进2个农业项目:“甲基源水生植被培育基地”,占地约300亩,主要从事基因改良水生植被的培育;“洁田稻”培育项目,由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邓兴旺率团队进行培育产量高、污染少的水稻,占地500亩,目前已签订框架协议。

如今,“龟鳖大镇”消失了,秀美东林回来了。走在东林的乡道上,纵横交错的密布河网泛着清波,倒映着蓝天白云,也映出村民眼中的希望。(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