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逆行者(哪有什么逆行者)

同样是逆行者(哪有什么逆行者)(1)


“抗击疫情,全力以赴!深圳出征,使命必达!”2020年2月9日,深圳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发,13名医护人员奔赴前线!而即将播出的《我的白大褂·抗疫日记》将先后通过深圳人民医院医生张红梅及刘培这一对“白大褂”夫妇为第一视角,与您一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本次“出征”的13名医护人员之一的刘培,是张红梅的爱人。张红梅尽管很不舍,但却非常支持他。当刘培所在的科室开始发出组建支援武汉医疗队的号召时,刘培是第一个“秒回”报名的。武汉是刘培的出生地,也是他的求学地,当他收到紧急通知,他激动地表示:“武汉的同学,我归队了!”


在疫情面前,没有一个生命应理所当然地牺牲——包括那些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爱情诚可贵,生命价更高。在死神面前,趋利避害才是人之本性。


因此,我向来反感给医护人员们戴上“逆行者”“白衣天使”的帽子,然后怂恿着他们往火坑里跳。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换了一身战袍,学着前辈一样,治病救人和死神打仗罢了。


深圳首批方舱医院支援队,他们如训练有素的战士般,虽带着口罩,但仍能从眼神中,看出坚毅和大爱。


同样是逆行者(哪有什么逆行者)(2)


“不是数字,而是生命。”这句话放到医护人员的身上依旧适用。他们和你我一样,来自千百个普通的家庭。今天,几段自拍vlog的出现,让我们终于有机会接触到这些普通医务工作者最真实的喜怒哀乐。


同样是逆行者(哪有什么逆行者)(3)

“抗疫双职工”四天偶遇一次


Vlog1的自拍人袁晓珊这两天因为一条朋友圈火了。作为一名支援感染科的护士,袁晓珊从大年三十开始就一直奋战在一线。而她的丈夫黄茗勇是放射科技师,也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给患者拍胸片。许久没见的两人,直到大年初三袁晓珊运送患者去做检查时,才在医院偶遇。


袁晓珊远远地看着丈夫,却哽咽地说不出话,隔着远远的距离,丈夫给她拍了一张照片。


同样是逆行者(哪有什么逆行者)(4)


或许是为了表现自己没有媒体说的那么苦情,在袁晓珊自己拍摄的vlog中,她特意在下班时间抽空去偷见了老公。


同样是逆行者(哪有什么逆行者)(5)


就像每一个在甜蜜爱情中的女孩,路上,她头头是道地对着镜头撒起了狗粮:“其实我老公在医院,真的是别人说的二十四孝好老公。他会做饭,会带孩子,把我会的他全学会了,除了不会生孩子以外。”在见到老公后,她娇嗔着对着镜头说:“因为他们下午很忙,所以他现在好像没什么时间搭理我诶。”


同样是逆行者(哪有什么逆行者)(6)


双职工组成的家庭,生活日常平淡却幸福:“我和我老公什么都聊,医院的事情比较多,包括他给别人拍的片子。他们说,你们果然是医院里的夫妇,聊的都是医院里的事情。”


在谈到孩子与父母的时候,开朗热情的晓珊忍不住落了泪——前一段时间,晓珊父母也生病住院了。“我对他们的付出远远没有对病人的付出多”,这句话无法不令人动容。


同样是逆行者(哪有什么逆行者)(7)


在疫情面前,医护工作者是人们讴歌的战士和天使,也是普通的妻子、母亲、和子女。他们把所有的精力、把镇定的心态留给病人和医院,却把对家人的遗憾和愧疚埋在心底。


他们按部就班的工作背后,付出了一个家庭的重量。


同样是逆行者(哪有什么逆行者)(8)


同样是逆行者(哪有什么逆行者)(9)

再沉重的日子也要轻松的过


自拍人黄颖的vlog从一开始就洋溢着轻松的基调。调皮的室友、幽默的司机师傅、向护士长报告的帅哥护士、趁着夜色出发的医护小分队,vlog真实地记录着众生相。


同样是逆行者(哪有什么逆行者)(10)


起床、上班车、进入清洁电梯、穿戴防护服,黄颖有条不紊地记录着清晨的工作流程,因为这就是他们重复着成百上千次的日常。


然而在轻松的氛围背后,我们无法忘记,就是这样的普普通通的小体格,却要凭借着肉体的力量抵挡如有神力的病毒。


同样是逆行者(哪有什么逆行者)(11)


在央视对一线医护人员的采访中得知: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必须通过咽拭子标本。采集咽拭子标本过程中,打开口腔哈气的动作,要求护士直接面对着病人的鼻腔。每次标本采集,护士都要面临极大的感染风险。几十万份试剂,意味着武汉的护士们经历了几十万次病毒的侵袭。


一个细节,道尽了医生护士们的悲壮之处。在这样的细节面前,不用谈什么价值观与英雄主义,仅仅是事实的记录就足够让人敬仰。


同样是逆行者(哪有什么逆行者)(12)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深圳市三院实验室,有一对相恋10年的情侣。他们本应该在大年初三回到重庆老家,举办一场等待已久的婚礼。家里订好了酒席,给亲友发了请柬。


但疫情来了,主人公杨扬所在的实验室每天都要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筛查,确诊患者的病毒载量监测。这项工作实在太重要,实验室工作人员每天加班加点,有时忙到凌晨四五点。每四个小时一个班,研究员们要穿着3、4斤的防护服,从实验室出来时,里面的衣服已经全被汗水浸湿。


同样是逆行者(哪有什么逆行者)(13)


“我大年初一告诉爸妈不能回家办婚礼了。”为了给爸妈做思想工作,杨扬发动了自己的妻子,告诉爸妈,这是夫妻俩两个人共同的决定。

在医院里,还有着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他们同样喜欢追星、喜欢日常烟火、也同样害怕离别。


我们庆幸深圳卫视《我的白大褂·抗疫日记》以第一人称vlog的视角,还原了这些普通人真实的情绪。我们得以再一次告诉自己,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纵有害怕、疲惫、崩溃,穿上白大褂,他们就是勇往直前的盖世英雄。


同样是逆行者(哪有什么逆行者)(14)


然而,仍有大把民众看不到这一点。在近年来的国内新闻事件中,我们看到有把医生当成“神”的,有要医生当“神”不成,便又将其当作要砍要杀的“敌人”的。


医生的职业精神没有得到足够尊重,医患之间的信任危机却将人与人逐渐割裂。「时刻在依赖,时常在忽视,时而在抱怨,却从来不了解。」这就是中国医患关系的真实写照。


同样是逆行者(哪有什么逆行者)(15)


医护人员在武汉中南医院病房内工作(新华社)


所以,在唯一一档直击抗疫一线的电视节目《我的白大褂·抗疫日记》播出后,我们或许有理由期盼这一现象得以改善。不美化前线的真实场景,不避讳他们作为普通人的恐惧与局促,用真实性与客观激发人们的共情,正是这个节目的难得之处;在特定时间深入一线,越来越多重症病区以及医护人员日常工作的场景和流程得以被揭示,也是主流媒体的权威所在。毕竟,在疫情面前,在医患关系面前,医护工作者需要的不是讴歌,而是被更多的了解与理解。


正如“新晋网红”硬核医生张文宏的那句金句,“真的不要把我们看的太了不起了”。不要神化医生,治病靠的是医疗科学,而不是仙术;要记得医生的难,因为我们都一样,都是普通人。他们有普通人的情绪,但白大褂的使命必达,所以才让他们超越常人,更加可敬可信。


同样是逆行者(哪有什么逆行者)(16)


除此之外,为了让广大民众更得到准确的防疫信息,节目还加入了10-15秒的独家科普防疫贴士。例如普及医护人员清洁的流程:30分钟的热水冲澡 盐水口鼻腔冲洗 用75%的酒精进行外耳道的消毒。这样的官方发布,让人们对疫情多一分了解,对医院多一份放心。真正体现了一个先锋媒体的责任担当。


周一到周五19:35分锁定深圳卫视,我们一起透过白大褂带来的「天使」光环,聆听他们的“常人之心”。


同样是逆行者(哪有什么逆行者)(1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