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土派的四大家都是谁(南北方口音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补土派的四大家都是谁(南北方口音差别咋就这么大呢)(1)

此前,上海博物馆有一个展览“万年长春: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展”。

其中有一件作品非常有趣,就是这件《草书论南北口音页》。

这是明代书法家张弼的作品,这个张弼以书法尤其是草书出名,他自己却说:吾平生,书不如诗,诗不如文。

不过,他的好朋友李东阳并不吃这套,李东阳说“英雄欺人每如此,不足信也”。

也就是说,李东阳认为张弼在撒谎,虽然他没有说张弼为什么会撒谎。

揣测起来,可能是这样的,张弼也知道自己书法最好,但为了推销自己的诗文,他故作惊人语,说自己的诗文比书法还好。

补土派的四大家都是谁(南北方口音差别咋就这么大呢)(2)

类似的套路,后世还有几位大佬也用过。

比如同在《明史》的徐渭,我们今天觉得他画最好,他却说“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

离我们近一点的有齐白石,他说“我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这些话都不一定可信。

补土派的四大家都是谁(南北方口音差别咋就这么大呢)(3)

现在看展览里有趣的《草书论南北口音页》,张弼首先吐槽北方人没有合口音:

北人大率无合口之音……甚谬者以入声为平。

补土派的四大家都是谁(南北方口音差别咋就这么大呢)(4)

所谓“合口音”呢,是说发音的时候口形是合起来的。

今天的普通话里没有这种发音,但粤语等方言还是有的,比如粤语里“心”读作“sam”,最后的口型就是合着的。

中国古代有所谓“平上(shǎng)去入”四声,里面的入声就都是合口音。

因为北方人说话没有合口音,就搞不明白这个入声在哪,所以张弼吐槽有些人会把入声字当平声字。

补土派的四大家都是谁(南北方口音差别咋就这么大呢)(5)

说完北方说南方,张弼说:

南人最多方言,然道正韵则开合俱全、四声咸备,而不甚失,所失者,轻重疾徐之间耳。

补土派的四大家都是谁(南北方口音差别咋就这么大呢)(6)

南方的方言很多,但是开口音、合口音齐全,平上去入四声也都有,和古音相比,丢失的只是轻重快慢。

当然,从今天的音韵学来说,张弼的这个论断有些乐观,但南方很多方言确实保存了平上去入四声。

这里有必要做个解释,虽然今天的普通话也有四声,但和古代的平上去入不是一一对应。

今天普通话里的一声、二声都属于平,三声属于上,四声属于去;至于入,前面说了,普通话里没有。

补土派的四大家都是谁(南北方口音差别咋就这么大呢)(7)

话说,张弼又不是音韵学家,他为什么会写这些呢?

帖的最后对此有说明:辽阳贺克,恭与予同写庆寿寺,因论及此,遂识之,华亭张弼。

这事的背景不好查,看字面可能是听到某个捷报,张弼和另一个叫恭的朋友一起在庆寿寺干文书工作,于是聊到了这事。

考虑到张弼曾在兵部任职,做过京官,这里的庆寿寺应该是北京庆寿寺。

补土派的四大家都是谁(南北方口音差别咋就这么大呢)(8)

庆寿寺原址在北京西长安街上28号,始建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寺内有双塔,故又称双塔寺。

在明代,庆寿寺的地位很特殊,因为永乐大帝的心腹姚广孝在此住了二十年。

只可惜,嘉靖年间,庆寿寺毁于一场大火,只剩下双塔。

到了1954年,为了拓宽西长安街,双塔也被拆了。

以上,就是与《草书论南北口音页》有关的碎碎念,不知你在这次展览里看到了什么有趣的东西?

文字 | 开合俱全咸鱼癸

插画 | 四声咸备豪猛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