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潜艇撞沉海钓船(5900吨核潜艇上浮撞沉日本渔船)

核潜艇作为水下幽灵,具备强大的静音性能,但往往这样也会引发一些问题,由于核潜艇过于安静,导致周围船只没有及时发现,猛烈的碰撞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日本潜艇撞沉海钓船(5900吨核潜艇上浮撞沉日本渔船)(1)

“乔治·华盛顿”号是美国研制的第一代战略导弹核潜艇,由于原苏联当时在研制远程导弹方面优于美国,美国不甘落后。为了迎头赶上和尽快拿到武器,美国一方面降低北极星导弹的射程要求,另一方面把正在建造的“鲣鱼”级攻击核潜艇的中部截开,插入一段长达39米的导弹舱。这样美国载1957-1961年间建成了第一代导弹核潜艇——“乔治·华盛顿”级。“乔治·华盛顿”号作为首艇,艇长116.3米,宽10.1米,排水量水上5900吨,水下6880吨,最大航速24节,武器方面装备6具533毫米水压式鱼雷发射管以及16个“北极星”弹道导弹发射筒,北极星潜射弹道导弹采用固体燃料,可携带3枚各2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

日本潜艇撞沉海钓船(5900吨核潜艇上浮撞沉日本渔船)(2)

无独有偶,在2001年2月10日,美国海军“洛杉矶”级核潜艇“格林维尔”号在紧急上浮训练时与日本的“爱媛”号渔船相撞,渔船受损严重并随即沉没,而美国潜艇没有施救而是返回基地维修,造成9人遇难。“格林维尔”号作为美国最先进的潜艇之一,自然装备先进的声呐系统,为什么还会发生这样严重的事故呢?

面对这些事故,美国的说法是潜艇浮出水面时,被动声呐时确认安全的最佳传感器,潜艇与海面之间存在着温度较高的水层,主动声呐发出的声波不易反射回来,同时,使用主动声呐会暴露潜艇的位置,从而影响潜艇的隐蔽性,而复杂的水面环境会被动声呐受到很大的影响,会导致声呐盲区或者失效,所以,只凭借先进的声呐系统是无法保证潜艇在上浮过程中的安全。

日本潜艇撞沉海钓船(5900吨核潜艇上浮撞沉日本渔船)(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