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怎么喝出桂皮味(越来越难喝到纯桂皮香的肉桂)

肉桂怎么喝出桂皮味(越来越难喝到纯桂皮香的肉桂)(1)

不知道大伙儿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这些年,越来越难喝到纯桂皮香的肉桂?

所谓的纯桂皮香,即一泡肉桂的香气,桂皮香是主要香气,而不会被花香果香夺去风头。

现在我们喝到的肉桂,不是花香,就是果香,要么就是介于花果香之间。

要想喝到纯桂皮香,难!

关于肉桂的品种特点,在专业书籍中有记载:条索紧实、色泽乌润砂绿,红点明,香气浓郁辛锐似桂皮香,滋味醇厚甘爽,“岩韵”显。

难道是生长环境影响的?

显然不是!

肉桂从大范围推广开始,都是种植在武夷山内。牛栏坑、慧苑坑、倒水坑、流香涧、悟源涧、三仰峰、竹窠等地,都有种植肉桂。

这些山场的环境,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坑涧,还是老模样。

由此,也可以排除生长环境对肉桂生长的影响。

如此看来,能够影响肉桂桂皮香浓淡程度,只有工艺

关于纯桂皮香肉桂越来越少这个话题,麻花请教了多位天心村茶农,其中不乏一些老制茶师。从他们口中,得知背后的真正原因。

会导致纯桂皮香肉桂变少的原因,有两个。

一来,是纯正桂皮香的肉桂,难做。

二来,不做纯正桂皮香肉桂,是为了迎合市场。

肉桂怎么喝出桂皮味(越来越难喝到纯桂皮香的肉桂)(2)

纯桂皮香肉桂,难做!

做出纯桂皮香的肉桂,是对技术的考验。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结合下,才能做出纯正的桂皮香。

如何做出纯桂皮香的肉桂?

这些技艺,不外传,大多数都掌握在老一代茶人中。

虽说制茶的衣钵仍在传承,但新一代制茶师,终归还是多磨练,制茶水平,仍有极高的上升空间。

细节决定成败,做出一款纯桂皮香肉桂,光有理论知识,不够。更重要的,是实操经验。

采摘、晾青、晒青、做青,牵一发而动全身,如同多米诺骨牌,只要触发一个棋子,就会让所有骨牌轰然倒塌,稍有一个细节没做到位,桂皮香,难觅踪影。

如青叶的发酵程度,将直接影响肉桂的香气。

发酵轻,易出现花香;发酵重,容易出果香;只有发酵程度恰到好处,才能完美保留肉桂的桂皮香。

会影响茶叶发酵程度的不确定因素,还真不少。

肉桂怎么喝出桂皮味(越来越难喝到纯桂皮香的肉桂)(3)

譬如,下半夜做茶,容易犯困啊!

要是做茶犯困,忍不住眯了几分钟,茶有可能就发酵太过了,桂皮香,就此溜之大吉。

上回跟着茶农通宵做茶,我的天,才到两点钟,我的上下眼皮打架,扛不住了。

我想,不让人睡觉,可列入21世纪十大酷刑,还是位列榜首。

这对茶农而言,更是一种挑战,连续20天左右没有正常休息,对体力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加上发酵需要一定的温度,到了下半夜,气温较低,要是没有及时提供温度,又会导致茶青发酵不到位,从而也会降低桂皮香的强度。

但这炭火的温度,又不能过高,要太高,发酵也无法达到一个完美状态。

做青,是对技术和体力的双重考验。

让毫无制茶经验的茶农,做出一款纯桂皮香的肉桂,其难度与作出第二幅《清明上河图》旗鼓相当。

肉桂怎么喝出桂皮味(越来越难喝到纯桂皮香的肉桂)(4)

纯桂皮香肉桂,新手难接受

纯桂皮香肉桂少,实则也是为了迎合市场的一种技术创新,是人为有意在控制。

经过市场的检验,花香、果香肉桂,更受茶友欢迎,尤其是新茶友,更容易接受花果香肉桂的口感。

花香肉桂,花香为主导,其香型较多,栀子花、桂花、玉兰花等香味均会出现,加上桂皮香的点缀,让肉桂也有了小女子的娇俏。

果香肉桂,似蜜饯的甜香,而非新鲜水果的香气。

口感喝起来,像香港某巴克推出的肉桂粉咖啡。咖啡的焦糖香遇上肉桂的辛辣感,二者相结合,电光火石之间,碰撞出激情的火花。

浅尝辄止,难得的体验。

肉桂怎么喝出桂皮味(越来越难喝到纯桂皮香的肉桂)(5)

虽说肉桂辛锐的桂皮香,新手一般接受不了(就好像很多人无法接受花椒的那股“麻”,喝纯桂皮香的肉桂,口感有些特殊。)

但作为肉桂的经典款,必然要感受一番!否则,枉费我们对岩茶的一片热忱。

平时我们喝到的肉桂,因夹带了花香、果香,桂皮香占的比例,大致在30%-50%之间,辛辣感还比较淡薄,与花香果香力量悬殊。

纯桂皮香的肉桂,桂皮香能量可是满分,辛辣感直接爆棚。

入口,轻啜茶汤,茶汤里夹带桂皮香,轻轻搅动茶汤,香气有些冲。

咽下后,在喉咙处有股“辛”的感觉,似吃了花椒半小时后残留的感觉,有些凉凉的,喉咙处时不时有一股气往上升起。

纯桂皮香的肉桂,猛!还属于生猛类型,一般茶友,难以驾驭。

肉桂怎么喝出桂皮味(越来越难喝到纯桂皮香的肉桂)(6)

这两年,明显感觉到纯桂皮香的肉桂,少了很多。

刚开始,倍感失落。

后来,这股失落,渐渐变成了珍惜与感恩。

每一次遇到桂皮香强烈且浓郁的茶,都忍不住招呼村姑陈一起喝。

花香、果香肉桂喝得多了,反倒没了悸动。一如当年除此喝到花香肉桂,心情亦是无比激动,对它的宠爱,远远盖过其他茶。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瞧,人是会变的,更何况是茶。

有时候,我也会在想,一味为了迎合市场去制作花果香肉桂,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不!

时代需要创新,但也需要传承。

纯桂皮香的肉桂,难道只能成为某部分茶友珍贵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泛着黄?

迄今为止,仍有不少茶友,并不知道只有桂皮香的肉桂,喝着是什么感觉,只能通过文字去想象。

这是幸,还是不幸?

惟愿,在漫漫喝茶路上,我们仍能与纯桂皮香肉桂邂逅,留下珍贵的回忆。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