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淹溺病人现场急救措施有哪些(掌握急救方法应对假期意外)

  暑假来临,“神兽”出笼。在开启精彩丰富暑期生活的同时,溺水、中暑、烫烧伤、气道异物窒息等意外事故也进入高发期。防患于未然固然重要,万一意外发生,在急救的黄金时间里,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也至关重要!

  急救方法或许大家都了解不少,但大多数人仅仅知悉一二,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学习,真正需要“上阵”的时候,往往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各种问题以致耽误了宝贵时间。由于各种客观因素,急救人员往往无法马上到达现场,面对紧急突发状况,在救护车到达之前的黄金抢救期该采取何种急救措施?

  时间就是生命,黄金抢救期不容耽误。本期针对暑假期间学生和家长较常遇到的医学急救内容进行科普。

对淹溺病人现场急救措施有哪些(掌握急救方法应对假期意外)(1)

对于溺水者、突发心梗患者等群体,正确实施心肺复苏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摄

  溺水or突发心梗

  遇到不同情况心肺复苏顺序不同

  心肺复苏术简称CPR,是针对骤停的心脏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是为了恢复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环。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的抢救复苏,4~6分钟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心搏骤停伤患者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

  暑假正值炎热时节,孩子玩水多,溺水事故也多。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罗国标介绍,对于溺水者、突发心梗患者等群体,正确实施心肺复苏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他介绍,对于施救对象,要判断其是否有意识,如对方没有意识,就要赶紧拨打120。然后判断呼吸/脉搏(5-10秒),如无呼吸/脉搏,就要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常规的心肺复苏按C-A-B顺序进行。

  C:胸外按压。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频率至少5cm(5-6cm),按压速度100-120次/分。

  A:开放气道。检查清理口腔异物,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

  B: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一次一秒钟,开到胸廓起伏,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 30:2,尽量减少按压中断。

  五个循环后重新评估心肺复苏是否成功,如不成功,要坚持进行,直到专业医护到场后才交给他们。

  罗国标强调,溺水与心源性导致心跳呼吸停止行心肺复苏的顺序不一样,溺水是因为缺氧导致的心跳停止,所以心肺复苏顺序为A-B-C,即先人工呼吸5次,再开始按压。

  对于被拉上岸的溺水者,他建议延长按压时间,因为水中温度低,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所以可以延长按压时间,不要过早放弃。

  烧伤or烫伤

  烧烫伤后不可大量喝白开水

  烧烫伤是生活中特别常见的皮肤损伤,烧烫伤主要指热力损伤我们的皮肤和黏膜,严重者也可伤及皮下和黏膜下组织,如肌肉、骨、关节甚至内脏。暑假也是烧烫伤的高发时期,儿童是烧伤烫伤的多发人群。据新华社报道,烧烫伤高居儿童意外伤害住院致伤原因的第二位。儿童在室内发生烧烫伤的概率明显高于室外环境,家里餐厅、厨房、洗漱间、客厅是高危区域。正确处理儿童烧烫伤意外,可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外科二区副主任医师吕海建介绍,如果不慎烧伤烫伤,第一时间先用冷水轻轻冲洗创面,有衣服覆盖的部位应慢慢脱去衣服,要特别注意,在脱衣服时保护有水泡的创面,避免把水泡皮同时剥离掉,因为水泡皮对创面有保护作用,可减轻创面疼痛和防止损伤创面加深。

  把烧伤烫伤的部位用冷水浸泡30分钟以上,如果烧伤面积大于2%,要用干净毛巾轻轻包裹,抓紧时间送到医院接受包扎和治疗。

  吕海建强调,在等待医生救治的时间内,要注意观察伤者呼吸情况等生命体征。如果伤者出现口渴,说明其有脱水休克表现,可以及时口服糖盐水,切不可大量饮用白开水或矿泉水。

  被动物咬伤or蛰伤

  根据动物类型进行相应处理

  人和动物同处大自然中,难免会相互伤害。即使人类喜爱的猫、狗,有时也会向主人发动攻击,更何况是其他野性动物,在野外,人们就经常被黄蜂、蜈蚣、蛇等动物咬伤。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林月雄表示,被咬伤或蛰伤后,如果是活动性出血,要第一时间紧急止血,主要方式有压迫止血、包扎止血、止血带止血。

  然后根据咬伤动物类型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果是被蜜蜂蛰伤,要用肥皂水等弱碱性溶液清洗伤口;如果是被黄蜂蛰伤,要用醋酸等弱酸性溶液清洗伤口;如果是触碰虫类引发皮炎,可以用皮炎平外涂;被犬类咬伤,要用流水、肥皂水冲洗,并尽快到医院进一步处理伤口,及时打狂犬疫苗及抗破伤风;不幸被蛇咬伤,要用弹力止血带结扎近心段,如可能,给蛇拍照,尽早到医院让医生判断是否为毒蛇和使用蛇毒血清。

  气道or食管异物堵塞

  海姆立克急救法必须掌握

  不良的进食习惯,如吃饭时嬉戏打闹、吞吐过快过猛、试图吞咽大块难以咀嚼的食物等,是造成呼吸道堵塞的常见原因,常见于老年人、婴幼儿。众所周知,小孩子吞咽机能还不够强壮,而老年人的吞咽能力日渐退化,他们都很容易被噎到,如不及时抢救,严重者数分钟内就可因窒息导致死亡。

  呼吸道异物堵塞和食管异物堵塞都较常发生,食管异物堵塞的分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外形不规则并有尖角的异物,如鱼刺、骨类、假牙、枣核等,临床上较为常见。进入食管后可引起明显的炎症反应,局部充血肿胀,甚至食管穿孔,脓肿形成,纵隔感染等。另一种是表面光滑的异物,如钱币、钮扣等,对食管的刺激较小,短期内不会产生严重并发症。

  误吞鱼骨是误吞异物就诊患者中较常见的。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治医师李娜娜表示,临床发现一些患者存在认识误区,当不小心卡到鱼刺时,人们通常用吃东西的方法试图将鱼刺咽下去,这样做虽然细软的鱼刺可能侥幸被推入胃内,但大而坚硬的鱼刺就非常危险了,可能会划伤食道或将鱼刺扎得更深。还有些人卡鱼刺后会喝醋,认为醋可以软化鱼刺,但是醋在食道内无法停留,因此喝醋不能达到软化鱼刺的目的,反而会刺激食道。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在家卡到鱼刺时,应停止进食尽快到医院就诊。一般鱼刺卡的部分较浅则医生相对容易取出,若鱼刺卡入部位较深时不易取出,如进入咽喉或气管,危险性很大,必须立即处理。患者如发现吞咽后胸骨疼痛,说明鱼刺在食管内,应禁食,保持冷静,并尽快去医院就诊。

  提到急救,不得不提的是海姆立克急救法,这是被世界公认救过最多人的急救方法。1岁以内小孩(婴儿)发生异物窒息,海姆立克急救法可以这样操作:将婴儿面朝下放在前臂,用手托住婴儿的头部和下颌骨。另一手掌跟在婴儿背部两侧肩胛骨之间进行最多5次拍击,斜向下用力。如果拍背5次仍未拍出阻塞物,应立即让婴儿仰卧并支撑头部,用另一手的两根手指压在婴儿胸骨的下半段,然后进行最多5次胸部冲击按压。

  如果是普通成人,那么海姆立克急救法这样进行:急救者从背后环抱患者上腹部,一手握拳,大拇指向内,顶在患者上腹部,拳头位于肚脐以上、肋骨以下,另一只手包住握拳的手,快速有力地向内上方冲击。若受害者为即将临盆的孕妇或非常肥胖,导致施救者双手无法环抱腹部做挤压,则在胸骨下半段中央垂直向内做胸部按压,直到气道阻塞解除。

  若自己是受伤者,孤立无援。则一手握拳,另一手按在拳头上,双手急速冲击性地、向上方压迫自己的腹部,反复有节奏、有力地进行。或稍稍弯下腰(如桌边、椅背),以物体边缘压迫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重复之,直至异物排出。

  中暑

  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重要脏器

  “两个陌生人在夏天怎么变成熟人?到马路上躺5分钟!”虽然这只是个幽默段子,但伴随暑期的开始,惠州很快切换成烧烤模式,户外烫得像火炉,这个时候,如果室外活动,很容易出现中暑。中暑是指在温度或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发生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进入三伏天,高温天气轮番上线,气温节节攀升,不管大人还是孩子,很可能一不小心就中暑了。那么,中暑如何急救?

  林月雄表示,中暑初期应迅速转移到通风阴凉的地方,平卧并解开衣扣散热,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降温。头部可捂上湿毛巾或冰袋降温,也可以用以擦拭四肢或全身,然后用扇子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

  如果中暑者意识清醒,可给一些清凉饮料补充水分,白开水中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急于快速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不良症状。

  若中暑者意识模糊,要停止补充水分。若处于昏迷状态,严重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一定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并马上安排送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惠州日报记者李春凤 通讯员郑海燕 郑子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