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怎么提高阅读量(初中生的精读能力)

文 / 魔斯妈妈育儿实录

初中语文怎么提高阅读量(初中生的精读能力)(1)

这一篇,我们来聊聊初中生的精读能力培养。

儿子小学的时候,我没有太过关注他的校内语文课程,只是紧抓一点——阅读兴趣,尽可能地引导他博览群书。

到了初中,我发现泛读对提升校内精读课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应试阅读理解题的得分能力帮助不明显。想要把我们常规理解的阅读能力和应试教育要求相结合,就不能绕过精读能力培养。而关于精读能力的训练,最好的时期就是初中阶段。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对学生要求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初中语文:强调感性的认知,高中语文:强调知识体系构建下的理性认知

大家看到,初一语文课文有很多散文。初一必读书目就有《朝花夕拾》、《湘行散记》、《猎人笔记》等等。

为什么这么设置?这是有原因的。初中语文的主旋律就是培养孩子的感性认知,强调对文章情感的揣摩,人物特征的归纳总结。这些都是精读能力训练中需要重点强化的点。

到了高中,语文学习的要求会上升到“构建相关领域的知识体系,从而建立对事物的理性认知”。打个比方,学诗歌,初中要求就是理解意思,形成语感。而高中会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诗歌发展的基本过程,了解它在每个时期内容、形式和风格上的变化。

初中语文怎么提高阅读量(初中生的精读能力)(2)

说到这里,大家自然就能明白初中阶段培养精读能力的重要性。可以说,精读的能力直接决定了一个初中生的校内语文成绩。那么具体要怎么做呢?分享三点建议:

一、多读名家散文

散文,好多孩子不太喜欢看,尤其是男孩子。没有故事情节,情感又太多细腻。但是到了初中,这是绕不过去的坎,必须读。

推荐大家去看看《中国现当代名家散文合集》,也可以去图书馆借。这套书有很多版本,但核心内容都差不多,都集合了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以后最擅长语感运用和情感表达的一批作家。早期的有冰心、朱自清、鲁迅等等,再后来有余秋雨、毕淑敏、史铁生、林清玄。

为什么要读这些书?功利点说,课本里的文章主要来自这些人,考试的阅读理解也大多来自这些人的文章。所以,我们要对他们的作品有所熟悉、理解、感悟,去体会作者想通过作品表达的深层寓意。

针对一些语感不太理想的孩子,我建议尝试深情并茂地朗诵这些散文。朗读得好不好,可以录音,自己听听。

朗读的好处很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时候读着读着,你就自然能够理解读者想表达的情感了。其实,现在不少语文名师都在用诵读的方式给孩子们上课。这种诵读,的确能够有效加强孩子对文章情感的理解。这一点,在散文学习上,效果尤其显著。

初中语文怎么提高阅读量(初中生的精读能力)(3)

二、尽量读完整的作品

有一本书叫《我们怎样学语文》。书中记录了当代七十多位知名科学家、文化学者、作家早年语文学习的经历。这些经历都取自他们本人的自述。

你会发现,50年代以前的学界泰斗们,他们对自己当年的语文学习充满了温情的回忆;他们的语文学习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中华文化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经典名章;他们几乎都遇到过一个或几个学养丰厚的语文教师,从最初的语文学习中获得了完善的语言和思想的滋养;他们都肯定地认为,早年的语文学习为他们一生的事业及做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70、80年代接受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这些名人,他们对自己所经历的语文教育充满批判。他们反而会把自己的文学修养归功于侥幸获得的一些课外读物。这里面不排除教材选篇的问题,但更值得重视的是,校内课本里的文章很多受篇幅的限制,只能节选自某些作品。

初中语文怎么提高阅读量(初中生的精读能力)(4)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批评中国的语文教育:“中国的教科书,不但没有把最好的文字收进去,反而用零碎的文字做中心。每课教几个字,传授一点零碎的知识。我们读《水浒》、《红楼梦》、《鲁滨逊漂流记》一类的小说时,读了第一节便想读第二节。甚至从早晨读到晚上,从夜晚读到天亮,要把它一口气看完才觉得痛快。以零碎文字做中心的教科书没有这种份量。”

这个点评基本上讲清楚了为什么语文老师都会建议孩子在校外补充阅读。就是要用完整的阅读,来弥补校内语文课本没有办法实现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培养。

初中语文怎么提高阅读量(初中生的精读能力)(5)

三、重点训练6大阅读能力

关于语文如何培养阅读能力的问题,最近比较主流的观点是香港理工大学祝新华提出的“六层次阅读能力系统”。

初中语文怎么提高阅读量(初中生的精读能力)(6)

祝新华教授的身份很不简单,他在整个大中华地区身兼数个教育政府机构的中文课程论证专家、课程检讨委员会委员、课程与教学法推行指导委员会顾问,课程评审委员等等职务。所以,他的观点某种意义上代表了语文教育的导向。

祝新华教授将中小学阅读能力分为复述、解释、重整、伸展、评鉴、创意6大维度,个中能力要求,逐层进阶。

初中语文怎么提高阅读量(初中生的精读能力)(7)

1、复述和解释

先来说说,复述和解释。这两个能力,属于初阶阅读能力要求。

复述,简单理解就是读完一篇文章能复述出文章的大概意思。解释,就是换一种方式或者用自己的话语表达文中某个词语、短语的意思。一些阅读理解会出题考辨析多义词、指代词,或者对理解全篇内容起重要作用的词语提问。这些都属于考察学生“解释”能力的范畴。

小学阶段的家长可以通过亲子阅读和孩子互动、提问的方式,强化孩子的复述和解释能力。

2、重整

重整,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分析篇章内容关系、表达技巧,提炼文中重要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这方面的能力是中学生阅读能力训练的重中之重。

我的高中语文老师(一个刚退休的特级教师)曾跟我专门提到,中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很重要。他们曾专门对高考考题做过分析,考察概括总结能力的分值占到了30-40分。

其实,关于“重整”这个能力的重要性,我们一点都不难理解。

想想看,步入职场,不论是写会议纪要、工作总结还是分析报告,随处都需要“重整”的能力。但我个人的感受是,我记得我小时候学语文,小学就很注重总结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强调做笔记。而现在小学语文好像并不特别强调这块。到了中学,这方面能力的要求却陡然增加,对于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

初中语文怎么提高阅读量(初中生的精读能力)(8)

3、伸展

伸展,就是在理解篇章表层意义的基础上找出文中隐含的信息。这部分能力要求主要有5个维度:

  • 推断句子的深层意义;
  • 推断篇外信息,想象文章未明显阐述但又有依据可推得的内容。比如,事件发生的原因、细节、根据前文所述或者在某种情况下事件可能发展的结果等等。
  • 推断文中人物言行中隐含的情绪、观点、态度等。
  • 推出篇章隐含的作者心态、中心、主题、主旨或全文写作意图。
  • 推出读了篇章后所得的感悟、懂得的道理。结合个人经验,阐述自己获得的启发、懂得的道理。

大家不难看到,这5点都是当下阅读理解题经常会考的点。关于这块能力的培养,我们又要回到上面提到的“多读散文”。因为顶级的优秀散文都是暗含隐喻的。文辞抽象且高级,特别适合用来考验学生的伸展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怎么提高阅读量(初中生的精读能力)(9)

4、评鉴和创意

评鉴考察的是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比如,评说人物、作品思想、鉴赏精妙的字词和语句,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评鉴,对于学生的知识面要求很高。因为很多时候,学生不仅需要了解作品本身,还需要对作者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有理解。除此之外,还需要有一定的美学鉴赏能力。这一点,在泛读能力培养中也很重要。

举个例子,学生初一要学很多民国时期文人的作品。但很多孩子对那个年代知之甚少。如何补呢?建议父母给孩子看看今年大火的一部电视剧《觉醒年代》,会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还有一些历史事件,社会背景有更多的理解。孩子们再回头来看这些民国作家的作品,理解就会更深刻。

再说,美学鉴赏能力。可以给大家推荐两本书,一本是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书简》,另一本是孙绍振的《审美阅读》。据说这是教育部向中学生推荐的唯二的两本文学评鉴书目。

初中语文怎么提高阅读量(初中生的精读能力)(10)

最后一点能力是创意,就是在阅读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想法。比如,考题中会出现“除了文中所阐述的……之外,你还有什么更好的见解?”但是这类应试的题目不多,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写在最后:

关于以上谈的6种阅读能力,可能有些家长听起来会有点抽象,感觉无从下手。

我个人觉得,想培养也不是难事,关键在于打法正确。其实这些能力落实到具体的训练方法,学校老师在课堂上都会提及,而且会反反复复地强调。因此,紧抓校内学习效率很重要。如果平日有不懂的阅读理解题,一定要去问老师,请老师再解读一遍。如果老师没时间,那就跟理解了的同学交流。

当然,学校教育也会有一点小弊端,就是老师会通过讲解课文来碎片式地培养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不够体系化。这对于孩子强化、巩固所学来说,会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想系统化升级阅读能力,我们在积累课外阅读量的同时,也不妨选择一些体系化的讲解课程。记住,是成板块,体系化的课程。这对于孩子提升概括、总结能力,也很有帮助。

关于体系化学习的问题,我们在后期文章中再着重探讨。今天先聊到这里。

我是魔斯妈妈,进过985,当过金领。是老板,也是育儿界的积极践行者。我用码字记录自己和孩子的成长历程。原创不易,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关注、转发!为回馈粉丝,魔斯妈妈免费向大家开放海量英文启蒙歌曲、游戏(学龄前)、绘本、国家地理儿童百科全套。如有需要可关注我,私信发送“国家地理”或“歌曲”或“绘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