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入侵物种福寿螺骚扰江城水生植物)

极目新闻记者 陈希 潘锡珩

通讯员 熊育剑

“沌口汤湖公园内,湖边水生植物上有很多福寿螺卵块,这是入侵物种,请相关部门及时清除。”近日,武汉市民李女士向本报反映此事。

荆州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入侵物种福寿螺骚扰江城水生植物)(1)

汤湖公园,福寿螺卵块产在香蒲上

极目新闻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武汉多个城区都有福寿螺的分布,目前正积极应对,控制其蔓延。

荆州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入侵物种福寿螺骚扰江城水生植物)(2)

汤湖公园湖岸边,福寿螺卵块产在乌桕枝干上

探访:福寿螺在水生植物和泊岸产卵

19日下午,记者来到沌口汤湖公园,只见沿着湖岸的香蒲叶片、荷花茎干上、乌桕枝干上吸附着一条条粉红色的长条卵块,“这就是福寿螺产的卵。”该园保安陈师傅告诉记者,往年情况还好,今年感觉比较多。

荆州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入侵物种福寿螺骚扰江城水生植物)(3)

汤湖公园湖岸上的福寿螺卵块

在该公园进行水生态治理的一家公司工作人员刘先生证实:“2019年以来,感觉今年福寿螺是最多的一年。”

荆州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入侵物种福寿螺骚扰江城水生植物)(4)

福寿螺和卵块同框

陈师傅眼力好,在湖边水域发现一只福寿螺,捡拾起来一看,如孩童拳头般大小:“就是这个家伙,水下生活,岸上产卵,今年6月份就开始产卵。”

荆州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入侵物种福寿螺骚扰江城水生植物)(5)

福寿螺,个头大

不只是汤湖公园,月湖景区相关人员告诉记者,福寿螺每年都有,每年都在应对。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目前硚口区、汉阳区、青山区、洪山区、江夏区、东西湖区、黄陂区、蔡甸区和新洲区和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等多处发现福寿螺分布,除个别属人为引进养殖外,主要为伴随水生植物引种而引入,多在江滩、湖泊、公园和湿地周围。

危害:吃水生植物进而破坏生态链

福寿螺从何而来?对生态有何影响?

武汉市园林科研院高级工程师董立坤介绍,福寿螺是外来入侵物种,最初是作为食物引进养殖的,但因其体内有线虫等寄生虫,最终没能在餐桌上红火起来;因其是外来入侵物种,所以它没有有效天敌,所谓有效天敌,就是说虽然黑水鸡、水鸭也会捕食它,但没有专门吃它的物种。

没有有效天敌遏制,它繁殖起来就相对轻松、迅速,而且其本身繁殖速度也挺快,“它冬季冬眠,主要在夏季繁殖,大家现在看到的粉红卵块,10天左右就会成长为诸多福寿螺。”董立坤解释。 “它所带来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就是水生植物。”董立坤说,它吃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比如睡莲、荷花等等,都是它们的“菜”。

在汤湖公园进行水生态治理的刘先生告诉记者:“福寿螺吃湖底栽植的净水植物苦草,一些荷花花苞也被吃了,好可惜。”

荆州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入侵物种福寿螺骚扰江城水生植物)(6)

汤湖公园荷花茎干上的粉色卵块产自福寿螺

董立坤进一步说道,表面上看,福寿螺破坏水生植物,放眼看,破坏的是整个生态链,所以即便外来入侵物种难以根除,但要及时踩刹车以保持生态平衡。

两难:药剂对水质和鱼类有副作用

记者从武汉水务部门了解到,从生活习性上来说,福寿螺一般生活在水中,多集群栖息于池边浅水区,不喜欢波浪较大的地方。它们或吸附在水生植物茎叶上,或浮于水面,或吸附在驳岸和景观石上,能离开水体短暂生活或到岸上产卵,但长时间离开水面就无法存活,极易破坏水体的湿地生态系统。

“前两天,风急浪大之时,就在湖岸附近捞了三大袋福寿螺,吸附在茎干上的卵块就人工摘除。”刘先生告诉记者,用生物药剂试验了一下,效果不太好,反而还有副作用,所以目前采取人工防治为主、生物化学为辅。

荆州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入侵物种福寿螺骚扰江城水生植物)(7)

福寿螺

汤湖公园相关人士告诉记者,通过一段时间治理,汤湖公园福寿螺群体大幅减少。

董立坤介绍,诸如四氯乙醛等杀螺剂和茶皂素等生物药剂对其灭杀有效果,但考虑到可能污染水体和毒害鱼类,所以只是应用于局部控制,比如有条件的小型池塘在使用药剂后,可以通过抽干换水来避免药剂的副作用。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已要求各区重点加强对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城市公园及其他绿地范围内水域的巡查力度,一旦发现福寿螺,请及时与区农业农村、水务等部门沟通,迅速采取灭杀措施,确保不扩散蔓延。

武汉市水务部门也在加强防控,湖泊管护人员如果在日常巡查中发现有福寿螺或其虫卵的踪迹,管护人员一般都采用人工捏碎、木棍敲碎、刀割水生植物等方式进行处置、清运。对于水生植物茂盛及不方便人工徒手作业的区域,采用割草船收割水生植物的方式进行清运。另外,在福寿螺幼卵较多的区域,设置一些木桩、木杆,引诱福寿螺在上面集中产卵,每2至3天摘除一次卵块进行销毁。

预防:引进植物从源头做好防御

武汉市水务局湖泊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将督促区水务和湖泊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湖泊巡查检查,针对外来物种、水生生物等情况,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并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通报。同时,水务部门呼吁市民游客不要私自放生,减少对湖泊原有生态平衡的破坏,减小放生中夹带福寿螺等外来生物入侵湖泊的几率。

董立坤告诉记者,对外来入侵物种的防范,源头把关最有效,比如相关单位在引种水生植物时,要做好检疫工作,防止入侵,否则一旦闯入进来,根治很难。

已于5月31日公布、即将于8月1日实施的《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农业农村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海关总署令2022年第4号),就是为防范和应对外来入侵物种危害,保障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而制定的。

《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第二章源头预防的第十条就提到:因品种培育等特殊需要从境外引进农作物和林草种子苗木、水产苗种等外来物种的,应当依据审批权限向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和海关办理进口审批与检疫审批。属于首次引进的,引进单位应当就引进物种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进行风险分析,并向审批部门提交风险评估报告。审批部门应当及时组织开展审查评估。经评估有入侵风险的,不予许可入境。

《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外来入侵水生动物的治理,应当采取针对性捕捞等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扩散危害。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