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放学归来早整首诗(小儿喜学书满地如涂鸦)

小儿放学归来早整首诗(小儿喜学书满地如涂鸦)(1)

小时候的冬天,常常被厚厚的积雪包裹着,那是一个晶莹剔透、银装素裹的世界。我们一群小孩子笑着闹着,扎煞着手儿在雪地上疯跑,疯够了野够了,寻一处避风的缓坡,找来石块、树枝,在雪地上写写画画。

树林里的小动物也跑过来,小松鼠、小狐狸、花栗鼠,唧唧鸟、花喜鹊、小麻雀,它们远远地看景儿,啁啾啁啾、叽喳叽喳,洒下一串串清脆悦耳的鸟鸣,留下一行行形态各异的脚印。

这些小兽呀小鸟呀在雪地上留下的足迹,简直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不由想起小学语文课本里的那篇课文,一首儿童诗,题目是《雪地里的小画家》 :“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这首小诗想象力丰富,妙趣横生,眼前不由浮现出山乡密林里的雪地奇景。

960年前的北宋大诗人苏轼也看到了雪地里的大雁在“作画”,吟诗一首,创造了成语“雪泥鸿爪”,诗曰: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和子由渑池怀旧》

此诗作于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冬,苏轼赴陕西凤翔做官途径渑池,忆及其弟苏辙(字子由)曾有《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从而和之。

小儿放学归来早整首诗(小儿喜学书满地如涂鸦)(2)

诗意是说:人生在世,浪迹天涯,总会留下一些痕迹,恰似随处乱飞的大雁在雪地上落脚,留下一行行爪印,这是偶然之事,因为大雁飞东飞西,压根没有定数。中寺舍的奉闲和尚已经去世了,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远人疲,连驴子都累得灰灰直叫唤。此诗好就好在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人生在世,行踪无定,颠沛流离,就像万里飞鸿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爪痕,只是匆匆而过,很快又要高飞远去。

当代著名武侠小说家梁羽生在其《江湖三女侠》《冰川天女传》《云海玉弓缘》中,塑造了一位大侠人物、“天山派”掌门人唐晓澜,作家还为他写了一首词《百字令》,也提到了“雪泥鸿爪”,上阙是:

飘萍倦侣,算茫茫人海,友朋知否?

剑匣诗囊长作伴,踏破晚风朝露,

长啸穿云,高歌散雾,孤雁来还去!

盟鸥社燕,雪泥鸿爪无据。

一个饮马江湖、仗剑天涯、长啸当歌的侠客形象,鲜明地立在我们面前,只不过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如雪泥鸿爪,空留下一行行深深浅浅、歪歪斜斜的脚印罢了。

“雪泥鸿爪”与其说喻人生,倒不如它的本意富有画面感,给人以童趣以美幻之感。鸟雀小兽也好,懵懂小儿也罢,在雪地上空地上涂涂画画是他们的天性,留下的是乐趣是童真,是难以忘却的美好回忆。

小儿放学归来早整首诗(小儿喜学书满地如涂鸦)(3)

小时候,我们都爱乱涂乱画,画人画狗画小鸭,也画花画草画树杈,看见什么画什么,想到什么画什么,乱七八糟,花里胡哨,别人看不懂,也许只有自己明白。所用“画笔”不一而足,土坷垃、树枝,砖头瓦块,都用过。在矮墙上在小路旁在沙滩上,兴之所至,天马行空,好作最新最美的图画。

古人为小孩子乱涂乱画专门创造了一个词儿,涂鸦。最早创造这个词的,是初唐四杰卢照邻之孙、中唐诗人卢仝,他作有一首《示添丁》,其中有句:

不知四体正困惫,泥人啼哭声呀呀。

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父怜母惜掴不得,却生痴笑令人嗟。

家中小儿哭闹着,央求家人抱出去玩耍,大人正困乏,一时没答应。这孩子上了脾气,跑到书房,打翻了墨汁,在宣纸上涂涂抹抹,乱糟糟的如同乌鸦窝。父母怜爱他,不忍掌掴,不由哈哈大笑,还夸赞这孩子将来有出息。

小儿放学归来早整首诗(小儿喜学书满地如涂鸦)(4)

北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也爱看小儿信笔涂鸦,他在《冬日放言二十一首.其一》中说:

小儿喜学书,满纸如涂鸦。

老妇寒不绩,当户理琵琶。

樽中有神物,快泻如流霞。

三杯任兀兀,冻脸生春华。

这是诗人在家里猫冬的情景,小孩子学习书法,满纸胡乱涂画;老婆子天寒了,也不纺线织布,却对着窗户弹琵琶。我呢,两碟小菜,一壶老酒,酒盏一端,快意人生;三杯落肚,满是冻疮的脸上笑开了花。

南宋诗人晁公遡参加朋友孩子的婚礼,写诗感慨道:

初戏涂鸦壁,今升奠雁堂。

真堪当寝醮,已共乃翁长。

这孩子小时候喜欢在我家的墙头上乱写乱画,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他长大了,长得比他爹还高还帅,这不,帅小伙打扮得精精神神、潇潇洒洒,要迎娶新娘子了!

小儿放学归来早整首诗(小儿喜学书满地如涂鸦)(5)

到了后来,“涂鸦”一词意思变了,用来比喻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多是文人们的谦辞。明初诗人刘炳在《暮春写怀四绝》中写道:

官筵题就送春诗,簪笔承恩出殿迟。

病目涂鸦不成字,粉笺香墨惜乌丝。

他这是自谦,说自己老了,头昏眼花,所写字迹、诗行不成样子,都写出了乌丝栏,白白浪费了粉笺和香墨。明代名将郭登写了一首《笔》,诗曰:

绾蚓涂鸦不自嫌,却将毫末强楸挦。

中书老矣真无用,犹向人前要出尖。

你写出的字弯弯曲曲,像蚯蚓似的那么丑陋,却嫌羊毫不好,揪来揪去。你这老秘书老而无用,却偏偏还要出风头!这是借“笔”喻人,讥讽那些文笔拙劣却爱自夸的读书人。

小儿放学归来早整首诗(小儿喜学书满地如涂鸦)(6)

而今,现代意义上的“涂鸦”则具有多重的文化内涵。凡是街头建筑物的墙壁上所出现的各类色彩鲜艳的图案,或奇形怪状的文字,均可被称作“涂鸦”。这些被一些人视为艺术却令城市管理人员头痛的街头文化,是一种结合了“嘻哈”文化的涂写艺术,曾风靡一时。

而对年过半百、赋闲日久的我来说,不由返老还童,返璞归真,爱上了“涂鸦”——不在纸上写作,不在墙上涂抹,拎一只小马扎,戴一顶花绒帽,背着水壶,骑上单车,寻一处偏僻幽静之所,痴呆呆画上一天。没有画笔用树枝用土块,树枝作硬画,土块当软笔,无需画板和宣纸,真正的“大地当画布”。拍上照、合个影,发至微信朋友圈,分享这份天真与暖萌,然后留给清风吹拂,交给雨雪冲刷,空了就空了,了无痕迹。

人老赛顽童,不妨再玩玩“涂鸦”,再晒晒“萌画”,找回久违的快乐童年,岂不妙哉!

-作者-

刘琪瑞,男,山东郯城人,一位资深文学爱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声》《乡愁是弯蓝月亮》和小小说集《河东河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