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散有消炎作用吗(逍遥散治疗头痛)

(本文系转载,文中所说药物使用只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具体用药需要到专业医生处诊治,不要盲目自己用药,以防生变),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头痛散有消炎作用吗?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头痛散有消炎作用吗(逍遥散治疗头痛)

头痛散有消炎作用吗

(本文系转载,文中所说药物使用只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具体用药需要到专业医生处诊治,不要盲目自己用药,以防生变)

盖头有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之说,又为髓海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若素来体弱,气血不足,髓海空虚,脑失所养,则可发生头痛。诚如《普济方·头痛附论》:若人气血俱虚,风邪伤于阳经,入于脑中,则令人头痛。内伤头痛(血虚气滞),患者以头痛为主诉,与肝脾两脏的功能有密切关系。逍遥散为治肝郁血虚而组方,肝藏血,其性喜柔润,疏泄条达,肝血虚则不能柔肝养肝肝失濡养则头痛目眩,肝郁气滞亦致脾失健运,不能化生营血以养肝,以致肝血更虚,加上女性经血来潮,血下行胞宫,头部血虚更甚而致头痛加重。

证以肝郁为主,根据《内经》木郁达之的原则,在治法上,应该首先顺其条达之性,开其郁遏之气,养营血而健脾土,以达到养肝健脾的目标。

【临床应用】

1.甄氏以逍遥散治疗偏头痛38例偏头痛发作时除一侧搏动性头痛外,常伴有脘闷作呕,心烦,情绪不宁,睡眠多梦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据本症反复发作,病情缠绵的特点,应属中医内伤头痛的范畴。38例均为女性,20岁以下6例,21~40岁26例,40岁以上6例。病程3个月~3年。月经前头痛加重者14例,月经后头痛明显者16例其他8例头痛发作虽与月经无明显关系,但多与情绪紧张或疲劳有关。全部病例均经脑电图检查无异常发现。治用逍遥散:柴胡10g,白芍12g,白术12g,茯苓15g,当归10g,炙甘草6g,生姜10g,薄荷3g血虚明显加首乌、桑椹子、大枣、乌豆衣肝郁气滞明显加合欢皮、佛手;睡眠差酌加熟枣仁、百合、浮小麦、夜交藤。每天1剂,煎服,收效后续服本方7~10剂巩固疗效。服药治疗后第3天评价疗效。治愈:头痛完全消失。好转:头痛程度较前明显减轻。无效:头痛程度无变化。结果治愈24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

2.王氏以加味逍遥散治疗头痛56例本组共56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6例,女40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68岁;病程长者20年,短者1周;疼痛部位,前额痛16例,偏头痛15例,双侧太阳穴痛10例,巅顶痛2例,枕后痛5例。

全头痛8例。治疗方法以逍遥散为基础方,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一般口服10~20剂。方药: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薄荷、苏叶、香附、白芷、川芎、茺蔚子、甘草。气虚甚者加党参、黄芪;血瘀甚者加丹参、红花;肝肾不足者加女贞子、枸杞子;阴虚烦躁者加黑豆、阿胶;肝阳上亢者加代赭石、生龙牡;风寒阻络者加首乌、附子;痰湿郁阻者加南星、石菖蒲;肝胆郁热者加丹皮、栀子等疗效评定标准痊愈头痛消失,3个月以上无复发者;显效:头痛明显缓解,3个月;

以内遇因诱发,但症状较轻者;好转:头痛减轻,或者发作间期延长,发作持续时间缩短者;无效:头痛未减轻,症状无缓解者。结果治疗56例,痊愈7例,占12.5%;显效26例,占46.43%;好转19例,占33.93%;无效4例,占7.14%。总有效率为92.86%。

3.苏氏23以逍遥散化裁治疗紧张性头痛17例紧张性头痛,主要由精神紧张及颅周肌肉张力增高引起,多属中医的气滞血瘀性头痛。笔者运用逍遥散加减治疗本病17例,收到较好的疗效。本组17例均是门诊病例,男性17例,女性10例。25~40岁9例,41~50岁8例。病程15天~3个月13例,4~8个月4例。17例中混合性头痛2例。其中3例经颅脑CT检查,8例经X线照片检查,12例分别经脑电图、脑血流图检查。诊断标准:多数病例有焦虑、紧张以及睡眠障碍史,头痛部位常为两侧,或整个头痛呈散在性,呈紧迫、沉重样头痛,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头痛(如高血压、青光眼、颅内占位性病变等)。基本方药:柴胡10g,当归12g,白芍12g,茯苓12g,白术9g,炙甘草9g,川芎12g,白芷10g,威灵仙12g。加减:痛甚加三七、丹参、僵蚕;眠差加麦冬、酸枣仁。用法:每天1剂,水煎分2~3次服,7天为一个疗程,痛止后再服3~5剂,巩固疗效。治疗过程中,部分病例不同程度配伍使用维生素、肌苷、三磷酸腺苷以及安定治疗,没有应用镇痛类药物和血管神经类药物。必要时配合手法治疗伴随病证。结果:治愈头痛等症状消失,不影响工作、学习和睡眠)12例;有效(头痛程度减轻,头痛次数减少)5例;无效(经按上述方法治疗2个疗程后头痛等症状无明显变化)7例。随访病例中,除1例半年后复发外,其他病例均未见发作。

【病案举例】

1.贺某,女,18岁,中学生。1990年12月25日初诊。头痛1年,于情绪波动或学习紧张时头痛加重,甚则痛如锥刺,以两侧太阳穴处痛甚,性情急躁,记忆力下降,夜寐欠安,纳谷不香,月经紊乱,量少色黯,舌质黯,薄白,脉弦细脑电图、脑血流图检查无异常。西医诊断:神经性头痛。证属肝郁脾虚,瘀血阻络,治宜疏肝解郁,健脾养血,活血化瘀。处方:柴胡10g,当归12g,赤芍10g,茯苓12g,白术10g,川芎10g,香附10g,丹参15g,红花6g,白芷10g,薄荷5g,甘草6g。服7剂后头痛基本缓解,纳谷增加。原方去白芷、红花、丹参,加熟地12g,枣仁10g,继服10剂,头痛消失睡眠安稳,记忆力逐渐恢复。半年后随访,头痛未再复发,月经亦恢复正常。

按:该案患者因用脑过度,致情绪紧张,肝失条达,气机阻滞,脾气亏虚,气不帅血,气滞血瘀,瘀阻脑络所致,故用逍遥散加入丹参、川芎、红花、香附、白芷以疏肝解郁,行气活血,通络止痛而收效。

2.张某,女,32岁,于1993年8月10日初诊。自述头痛反复发作1年。头痛隐隐,每因恼怒或心情不愉快而疼痛加重,伴头晕,目涩,纳少,乏力。查:神清,面色少华,舌质淡,苔白,脉弦细。证属肝郁血虚,治宜疏肝养血,解郁止痛,方以逍遥散加味:当归15g,白芍20g,柴胡15g,茯苓15g,白术15g,薄荷5g,煨姜10g,川芎15g,菊花15g,炙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服。用药5日后头痛明显减轻,继服前方3剂,头,

痛消失,随诊1年,未复发。

按:此案头痛乃肝郁血虚所致,治宜疏肝与补虚并用,方用逍遥散疏肝解郁养血,加川芎行气止痛,加菊花清利头目,故药后而痛止。

3.患者,女,36岁,已婚,1993年6月就诊患者近两年来每次月经后均出现头痛,以右侧为主,工作紧张时尤其明显,伴有头晕眼花,口淡,脘闷作呕,心烦睡眠差,情绪不稳,经期腹泻。本次月经时适遇工作繁忙,头痛缠绵3天不解,自服去痛片效微,甚感痛苦。诊时见患者神情痛苦,面色萎黄无华,神疲消瘦,舌淡红,有齿印,苔薄白,脉弦细。中医辨证为内伤头痛(血虚气滞),治以疏肝健脾,养血止痛,逍遥散主之。处方:柴胡10g,白芍12g,当归12g,白术12g,茯苓30g,炙甘草6g,薄荷3g,生姜10g,熟枣仁20g,夜交藤30g,乌豆衣10g,素馨花10g。服药1剂后头痛减轻,2剂后头痛消失。嘱再服7剂巩固疗效。随后仍嘱患者下次月经来潮时再诊,再次给予7剂巩固。其后随访半年,患者偶尔因工作繁忙或在月经前后自觉睡眠稍差,已无头痛发生。但于1995年患者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手术后第2天再次出现头痛。住院期间曾经多次给服止痛药和镇静药,头痛不能减轻,拆线后即到中医门诊就诊,仍给服上方加天麻、大枣,3剂后头痛消失,再巩固7剂,停药后随诊至今,头痛无复发。

4.刘某,男,40岁,1996年6月18日诊。头痛胀闷1周,经治疗不效来诊。诊见:头痛胀闷,尤以右太阳穴附近胀甚,有跳痛感,手触诊,能触到血管跳动。伴见视物不清,面赤,心烦易怒,口苦,舌暗边青,苔薄黄,脉弦。诊断:头痛。证属肝郁化火上犯清窍,治拟疏肝解郁降火。方用逍遥散加减。处方:柴胡、黄芩、川楝子、当归各12g,丹皮栀子、白芍、龙胆草各10g,生龙骨30g,甘草、薄荷各5g,3剂,水煎服,7剂。服上药后,症状缓解,续服3剂而愈。

按:本案系肝郁化火,失其条达,阳气佛郁,循经上扰清窍而致。《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证治准绳·头痛》云:郁而成热则满,满则痛。故以柴胡、薄荷辛散以顺肝之性;当归、白芍养血柔肝;黄芩、栀子、龙胆草苦寒泻火;川子、丹皮行气泄火;甘草、茯苓健脾固本。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行气止痛之功。

5.何某,女,21岁,1997年10月30日初诊。左侧颞部、面部疼痛1月余,某医院神经内科诊为三叉神经痛,经治疗罔效而来诊。自诉:左侧颞部、面部疼痛,左侧牙龈亦呈阵发性跳痛,纳差,失眠,月经延期,经来量少,色紫暗,舌质淡,苔白黄,脉弦缓。证属肝郁气滞,肝火上扰,治拟疏肝理气,清热泻火。药用:柴胡、黄芩、丹皮、栀子、当归、茯苓、白术、香附各12g,白芍、杭菊花、益母草、钩藤各15g,薄荷3g,甘草9g,大枣7枚。4剂,水煎温服,每日1剂。忌辛辣之品。

二诊:头部疼痛明显好转,偶有牙痛,余无异常。继服上方3剂,诸症解除,至今无复发,月事亦趋正常。

按:三叉神经痛属中医头痛范畴明·王肯堂《证治准绳·头痛》曰:头象天,三阳六腑清阳之气皆会于此,三阴五脏精华之血,亦皆注于此。本病由于肝失疏泄肝气郁滞,久郁化火,火邪上扰清窍,故发头痛。肝失疏泄,月经亦延后,经来紫暗有块。木郁达之,火郁泻之,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黄芩、栀子清肝泻火,当归、白芍养血疏肝,茯苓、白术健脾补中,香附理气,益母草活血行气,丹皮清热凉血,杭菊花钩藤清热平肝,薄荷疏散条达,甘草、大枣健脾和中,诸药合用,肝郁得解,血虚能养,火邪则退,故头痛能愈,月事复常。

6.徐某,女,30岁,1994年7月31日就诊。头痛反复发作已4年,近数月因家事不顺,情绪抑郁,头痛加剧,痛有定处,以巅顶阵发性跳动掣痛为主,伴头昏眼花,口干口苦,烦躁不安,夜寝多梦,带下量多,色黄质稠,阴痒。曾多方求治,长期服用中、西药而收效甚微。诊见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证属肝郁有热,气血不畅,治以疏肝解郁,方用丹栀逍遥散去白术,加菊花、蔓荆子、郁金、黄柏、珍珠母。服3剂头痛止,带下明。:显减少。继服3剂病愈,嘱服加味逍遥丸以巩固疗效。

按:血管神经性头痛,一般认为是血瘀为主,而该患者由情志郁结,气郁化火,火炎于上,清窍被扰,而致头痛,故用清泻肝热,疏导气血之丹栀逍遥散治愈。

7.叶某,女,33岁,1994年5月4日初诊。头痛8年余。

始于1985年流产后,头痛每值经期尤甚伴有神疲乏力,失眠多梦,情绪易激动,月经期、量、色一般,有块不多。常服止痛药。舌淡,苔薄白,脉细弦,关尺弱。证系气阴不足,血虚肝郁,清窍失养。治宜益气养阴,疏肝柔肝。药用:柴胡12g,白芍12g,当归15g,茯苓30g,白芷12g,香附12g,苏叶12g,川芎15g,茺蔚子30,党参20g,黄芪30g,炒枣仁30g,女贞子12g,甘草10g,水煎,日服1剂。服上药5剂后,头痛明显减轻,但仍梦多,方中茯苓、炒枣仁增至50g,以益肝安神。再服10剂,诸症悉平。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8.霎某,男,49岁,1994年9月11日初诊。头痛时作2月余,以太阳穴为重。平素喜饮酒。兼有胸院满闷,咳吐痰涎,舌苔白厚,脉弦滑。此乃痰湿郁阻清窍之证。治宜化痰祛湿,理气解郁通窍。药用:柴胡12g,白芍12g,白术12g,茯苓30g,香附12g,苏叶12g,白芷12g,川芎15g,茺蔚子15g,半夏9g,陈皮15g,胆星4g,石蒲20g,甘草10g。水煎,日服1剂。服上药5剂后,头痛除,吐痰止。为巩固疗效再服5剂。追访半年,未见发作。

9.李某,男,57岁,农民,1991年7月16日诊。头痛、晕而胀5天。在太阳穴附近刺血可缓解片刻,旋即如故。诊见头痛、晕而胀,左前额及太阳穴附近尤甚,胸胁窜痛,心烦易怒,睡眠不宁,面赤,口微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有力。此系肝郁化火,上犯清窍所致。治宜疏肝解郁降火,以逍遥散加减。处方:柴胡12g,川栋子、当归、茯苓各0g,白芍、牡丹皮、栀子各15g,龙胆草、薄荷各6g,甘草5g,龙齿(先煎)30g。每日1剂,水煎服。服4剂,所患症遂减半。继服5剂,其疾若失。

按:本病肝失条达,阳气怫郁化火,循经上扰清窍。《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又《证治准绳·头痛》

云:郁而成热则满,满则痛。故以柴胡、薄荷辛散以顺肝之性;当归、白芍濡养肝之体;栀子、龙胆草苦寒清肝之火;龙齿重镇安神;川子、牡丹皮泄热行气止痛;茯苓、甘草培土以固其本诸药合用,切中病机,故获捷效。

10.患者,男性,48岁。头部双侧以及头顶部箍紧样头痛3个余月,每日痛发1~3次,夜间尤甚,睡眠欠佳,精神不振,无法上班。病后先后进行X线头颅照片、脑电图、脑血流图检查,颅脑CT检查,均未发现头部明显病变。经西医诊治疗效不佳,于1996年5月14日改由中医治疗。患者神志清楚,情绪紧张,焦虑较重。查其头皮较紧,双侧肩胛肌压痛。饮食正常,二便调畅。

血压13/8kPa。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遂以逍遥散加减内服,结合每日手法按摩双侧肩胛肌肉,经1周调治,头痛及肩胛区肌肉紧迫痛全部消除,以后以中药巩固调治1周,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