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早春白居易赏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友情草萋萋: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的这首送别诗,以眼前丰茂的古原草作比喻,咏物抒怀,表达了对友情的忠贞和对离别的不舍之情,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唐诗早春白居易赏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1)

起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是说春深草长,碧绿无边,古老宽广的原野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离离:植物茎叶繁茂的样子。原:原野,草原。

野草值得赞美的地方很多,如可以保持水土,绿化大地,美化环境,为牲畜提供饲料,给人们提供燃料等。所有这些,作者一个都没有写,而是另辟蹊径,专写它"一岁一枯荣"的生命历程。

普通而又平凡的小草,秋天枯萎了,似乎就要灭绝了,冬去春来,又逐渐茂盛起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它们的生命力,是多么地顽强啊。

作者表面上是在称赞野草,实际上是以野草作比,述说自己与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小草一样,具有顽强与永久的生命力。

唐诗早春白居易赏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2)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草的生命力来自何处呢?它是不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免于死灭呢?很显然,不是的。风霜、严寒、人畜践踏等都能致它于死地,而作者偏偏不写这些,而是选择了让一切可以化为灰烬的野火。即使是熊熊的野火,也不能将原上的野草烧尽,足见野草生命力的顽强与旺盛。

为什么连一切都可以毁灭的野火也烧不尽呢?只要认真观察和思考一下就会发现,野火再烈,也烧不焦野草深植于地下赖以延续生命的根儿,只要生命之根不死,终究会发出耀眼的光彩。至此,作者通过野火与野草的反衬,说明与友人的情谊是有深厚的基础的。

至于深厚的基础是什么,作者虽然没有明言,但从比喻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来。虽然离别的野火可以暂时阻隔我们,一旦重逢的春风吹来,我们的友情无疑会更加深厚。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此句具体描绘野草的旺盛——野草蓬勃生长,蜿蜒的羊肠古道也要被它侵占了,在阳光照耀下,翠绿如茵,一直延伸到遥远的荒城之郊,似乎要阻止友人那即将远离的步伐。

此句描绘了一幅草原广阔青草丰茂的柔美图画,让我们感到,作者与的友人情谊,就象那连天的碧草,绵绵悠长,毫无绝期。

唐诗早春白居易赏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3)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道出了写这首诗的真实目的,抒发了与友人的惜别之情。"又送",表明作者与这位朋友的分离,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由此也可以看出,白居易与他所送的朋友,可谓是聚少离多。王孙:过去对贵族子弟的统称,这里指代友人,表示尊敬。萋萋:野草繁茂的样子。别情:别离的情意。

两句合译:尊贵的友人啊,这一次难以离别的心情,就像眼前这铺满古原的萋萋野草,浓烈无边!

白居易的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以"离离"的古原草开头,以"萋萋"的古原草结尾,通过对野草生命力顽强、长势繁茂的描写,借物咏怀,表达了友谊如草,永不磨灭的情怀。抒发的虽是离别之情,却充满乐观向上之感,非常值得人们称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