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各场馆引导图(冬奥场馆为赛后利用做足准备)

冬奥会正在北京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随着比赛日程推进,除了对赛事的关注,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又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2月11日,在“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组委”每日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冬奥组委介绍了北京冬奥会赛事场馆的赛后利用计划。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表示,北京冬奥会所有的场馆在建设之初同时考虑了赛后使用和赛后遗产的双重要求,都制定了相应的计划。

冬奥各场馆引导图(冬奥场馆为赛后利用做足准备)(1)

新华社照片,北京,2月11日 冰球赛场灯光秀 这是在一场女子冰球四分之一决赛前进行的灯光秀。

对于主办城市,举办奥运历来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赛后场馆的持续运营问题。奥运场馆“赛后荒”成为一道难解的世界性问题。在此前的各个奥运主办城市对奥运场馆的后续利用中,不乏值得警醒的前车之鉴。例如,1976年举办第21届奥运会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在1.24亿美元的预算基础上超支至15亿美元,场馆花费占70%,为蒙特利尔市民带来了持续20多年的财政负担,导致该市市政设施简陋破败却无力改善,亦因此奥运场馆的“赛后荒”难题有了“蒙特利尔陷阱”的名字。

不仅是夏季奥运会,举办冬季奥运会也同样可能陷入“蒙特利尔陷阱”,1998年冬奥会主办地日本长野,因190亿美元的巨额场馆及高速火车建造费用,以及巨额的后续维护费用,带来了经济大衰退,次年有211家企业破产。“蒙特利尔陷阱”也不只是上个世纪的难题,2016年第31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里约,花费46亿美元举办奥运会过后,场馆很快被断电,并因缺乏维护而被当地居民将数千座椅搬走,场馆荒废,如今游泳馆也沦为了污水池。

当然,在诸多奥运主办城市之中,也有跳过“蒙特利尔陷阱”实现持续运营的成功经验。北京冬奥会博采众长,从成功的经验中吸收参考,制定了北京冬奥会场馆的赛后利用计划。

第一种后续运营思路,是场馆建设时保持最小成本,可拆卸或使用旧场馆是主要方式。例如,2012年的伦敦奥运,采取的就是尽可能采用临时场馆设施,最终在奥运会后拆除了东伦敦200多座临时建筑,回收利用了95%的拆除物,超过了90%的循环利用率标准,拆卸了重复利用,自然也不用考虑后续维护的问题。北京冬奥会也部分采取了使用旧场馆的方式来避免后续运营问题。北京作为“双奥之城”,在2022年的冬奥会中使用了6个2008年奥运会的场馆,最受瞩目的是变身为“冰立方”的“水立方”,同时,一些2008年时的土地、城市基础设施等也被再次利用。这是作为首个“双奥之城”的北京,为奥运场馆后续利用所给出的“中国方案”的一部分。

第二种运营思路,则是在新建场馆之初就规划好后续利用计划,将后续运营思路嵌入设计,让场馆功能尽量多元化。1988年举办第24届奥运会的韩国首尔(时称汉城),将场馆改建为文体休闲娱乐中心和综合性公园,而北京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之后,主要的奥运场馆鸟巢与水立方,不仅承担了国际顶级赛事的举办,成为大型会议与文艺表演的场馆,更是文化新地标与5A级旅游景区。奥运后的10年间,鸟巢共接待中外游客超过3200万人次,举办大型活动累计600余场次,形成了奥运场馆反复利用、综合利用、持久利用的中国经验。

在2008年奥运场馆的成功运营思路基础上,此次冬奥场馆也在设计时就将后续运营考虑贯穿始终。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表示,冬奥场馆在规划建设之初,就把如何利用场馆作为一个考虑的先决条件,嵌入到规划建设等全过程。

一方面,是一流场地要办一流赛事,另一方面,是必须面向大众开放,更重要的是考虑场馆的四季运营。李森指出,山地旅游、户外运动、自行车、攀岩等活动,每一个场馆,特别是山地场馆都有非常好的计划。例如,原来的云顶滑雪公园,即张家口赛区的场馆,现在除了雪地旅游滑雪的人口以外,其实夏秋季旅游的人口要远远多于冬季滑雪的人口。从长远目标来看,场馆的持续运营不是孤立的,而是从整体的角度来打造的。

北京冬奥场馆从设计之初已对持续运营作出详细的规划,相信在2008年奥运场馆的成功运营基础之上,北京冬奥场馆亦能实现绿色发展,让公众更好地享受奥运成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