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举例数学(解析应当避免想当然)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举例数学(解析应当避免想当然)(1)

​一、教研花絮

号主是最不喜欢搞是非的人,更不喜欢跟人争高低。但是,号主确实喜好“搞事”——把事搞明白!

既然是搞“事”,就应该把“人”撇开。这是号主为人处事的第一号原则。因此,长期关注本公众号的朋友应该知道,在讨论试题时,如果以否定评论为主,那么一定不会出现选编书籍的名称,涉及群交流观点的评论亦是如此。相反,如果是以正向评论为主,特别是引用公开学术观点时,则会努力呈现观点出处。

今天作文,是应同事开玩笑式的请求而写,他说:

“大明,你写一篇文章吧,骂一骂胡乱写解析哪家伙!”

这是一道什么题呢?请看截图: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举例数学(解析应当避免想当然)(2)

这道题的解析如何?请看解析: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举例数学(解析应当避免想当然)(3)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举例数学(解析应当避免想当然)(4)

看了解析,号主说:“是该骂,我一定写这篇骂文!”

这是一位老同事,明年就要退休了,他年轻时也爱写教研文章,后来因为写文章还要交版面费,他就封笔了。他说:“我老了,如果是年轻当年,我要亲自操刀,骂他一骂。”

我说,“请放心,我努力承接好你交给的衣钵,做真教研,骂骗天下都不怕。”

以上是花絮,生活语言活泼风趣,在这样的教研下,是不是很是快乐,很幸福?

言归正传,下面就来评论这道试题,特别是参考解析。

​二、试题评析

这道题应该是一道优质好题,全面考查了开普勒三大定律的理解,而且是在高中阶段下的深度理解。例如,学生应该形成这样的观念:

①天体圆周运动是特殊的椭圆运动,开普勒第三定律适应圆周运动。

②第二定律的研究对象是同一天体,比较相同时间内的扫过面积这一“物理量”,反映了中心天体与环绕天体之间的性质或初始特征;而第三定律研究对象是不同天体,挖掘了不同天体之间的共同属性,事实上仅反映了中心天体的性质,与环绕天体无关(渗透了描述“场”性质的一种通用思维方法)。

③同一中心天体施力下的椭圆运动与圆周运动,很多量可以直接比较,但有些量的比较需要借助“中介”。

当然,这道题算不得经典题,经典题应该是这个模样:椭圆A点应该在圆周上,大家知道这就是所谓的变轨问题。考虑及此,恐怕解析就不会如上这副模样了。

​三、解析探讨

号主大胆猜测,编写这一解析的如果是在职老师,恐怕相当年轻,而且不善于独立思考和教研的应试型教师。如是评论,不是批评年轻教师,而是希望能激励年轻教师走向教研之路。

关于物理题的解析,号主写过一篇推文——《解析,要解更要析‖教研分享系列318》。今天,号主还要补充,解析,不仅仅要解更要正确的析。

作为物理老师,可能都会有一句口头禅——不要想当然;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特别是习题课上,不能犯想当然的教学错误。同样,作为教辅资料的解析,也不能犯想当然的错误。

针对本题,关于A、C选项的解析就存在“想当然”之嫌,如是“解析”虽然得到了正确答案,但是如是“解析”不具有推广性,在运用中会产生负迁移之作用,原因正是如是“解析”本质上是错误的,因为逻辑起点是错的。

对于天体椭圆运动的长轴端点,运用GMm/r²=mv²/r公式就是错误的,此时的向心加速度a≠v²/r,而=v²/ρ,这里的ρ为曲率半径,ρ=b/a²。在远端,r=a c>ρ,v²=GMρ/r²<GM/r;对于近端r=a-c<ρ,v²=GMρ/r²>GM/r。

作为高中物理教师,通过继续学习、再学习或教研途径,应该能够知道或理解上面分析。然而,给学生讲授时,却需要根据阶段性教学原则或学情实际调整讲解方法,号主按学情常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如下: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举例数学(解析应当避免想当然)(5)

假定卫星到达B后会做匀速圆周运动,那么此时有:

GMm/r²​B=mv²/r​B,​得到v²=GM/r​B​。

事实上,与这个圆周比较起来,卫星在B点要做“近心”运动,说明:

GMm/r²​B>mv²​B/r​​B,​得到v²​B<GM/r​​B​。

继而得到v²​B<GM/r​​B​<GM/r​​C​=v​C。

​ 如此,A选项得到逻辑起点正确、逻辑推理严密的解析。

C选项,也应当如上类似解析。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举例数学(解析应当避免想当然)(6)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举例数学(解析应当避免想当然)(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