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化一体化项目需要用到铂金吗(炼化能效提升之路)

文/郑丹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我国炼化行业在能效提升的道路上还要锲而不舍。

能尽其用、效率至上。

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重点工业行业能效全面提升,其中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重点产品能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据了解,目前我国石化重点产品能耗基准水平和标杆水平普遍存在10%~20%的差距。

这样的差距,应该如何弥补呢?为此,本刊记者特邀业内领导和专家进行讨论。

炼化一体化项目需要用到铂金吗(炼化能效提升之路)(1)

潜力大效果好

中国石油石化:各位专家和领导好!《行动计划》指出,节能提效进一步成为绿色低碳的“第一能源”和降耗减碳的首要举措,您如何理解石化行业节能提效的重要性?

傅向升:我国单位GDP和工业产值碳排放的强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是OECD国家的两到三倍,节能降碳的潜力和空间是现实存在的。节能降碳是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目前最重要的任务,且潜力巨大。中国对国际社会承诺“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以后,全国各地各行各业都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要求,认真研究“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路线图与时间表。节能降碳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首选。实践证明,“节能是第一能源,降耗是第一资源”。

中国石油石化:在您看来,国内炼化行业的能效提升工作做得怎样?

郭海涛:近十几年来,我国石油石化行业能效提升取得了巨大进展。首先,石油石化行业抓住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推出的《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政策机遇,通过调整产业布局、技术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等一系列手段措施促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既定的节能减排目标。其次,在国家“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的引导下,石油石化行业在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和结构优化方面持续发力,行业能效水平不断提升,效果显著。据中国石化联合会的信息,全行业能源消耗增速快速下降,由“十二五”时年均增速6.8%下降为“十三五”的4.9%左右;2020年能效“领跑者”企业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为1192千克标煤/吨,比2011年的1554千克标煤/吨下降了23.3%,其中能耗较大的黄磷、聚氯乙烯、电石、烧碱等产品对应能耗下降幅度分别为27.8%、22.2%、16.8%、9.5%,远超行业平均下降水平,部分石化和化工企业的能效指标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石油石化:据中国石化联合会发布,目前我国石化重点产品能耗基准水平和标杆水平普遍存在10%~20%的差距。“双碳”目标下,是否需要缩小这个差距?

郭海涛:标杆水平是对标国内外生产企业先进能效水平确定的,基准水平是参考国家现行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确定的准入值和限定值。我国石化行业产品种类多,工艺复杂多样,不同细分领域在发展水平上相互之间差别也比较大。因此,两个标准之间普遍存在10%~20%的差距具有客观性。“双碳”目标下,通过缩小两个标准之间的差距来进一步促进能效提升,需要综合考虑行业发展阶段、发展预期、在用生产装置的整体能效水平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因素,既要考虑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也要考虑保持生产供给平稳、易于贯彻实施。

炼化一体化项目需要用到铂金吗(炼化能效提升之路)(2)

认识不断更新

中国石油石化:“双碳”目标下,企业对能效提升工作有什么新的认识?

翟京宋:“双碳”目标战略下,炼化行业是重点能效约束行业之一。这既是要破解企业能效提升管理短板,也是推动企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抓手和举措。强调“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要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目前,集团公司也在“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推进智能企业试点工程”,我公司正在按照总部要求谋划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实现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刘芝燕:能效提升不仅能实实在在地降低企业燃动成本,而且能提高企业的绿色低碳核心竞争力。实施能效提升,促进节能降耗,是企业低碳转型的重要策略,也是短期内企业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最有效的途径。

蔡海军:在当前及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双碳”工作是每一个石油化工企业必须要面对的重要课题。而减少能源消耗强化能效提升工作又是目前“双碳”目标下最急迫的一项工作。工信部等部门最近印发的《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为石化化工行业实现能效提升目标规划了路径、统筹了方法、提出了要求,我们会根据文件要求制定符合自身工艺特点的能效提升改造方案,积极采用先进节能技术和装备,提高用能设备能效水平。

锚定重点任务

中国石油石化:能效提升,更上层楼。在您看来,行业在节能降碳、实现能效提升方面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傅向升: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考核,创造条件尽快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最新精神和要求。就过去把原料煤和燃料煤笼统计入能耗总量的不科学的考核方法来说,新的考核办法“原料用能不纳入能耗总量控制”更科学、更精准,为煤化工行业在能耗控制方面科学地腾出了新的发展空间。我国的化工行业与发达国家的化工行业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发达国家是以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化工为主,而我国石化产品的生产还有很大比例是由煤化工路线获得的。以煤为原料生产化学品,其碳排放量高于以天然气或石油为原料。但是,就碳排放来讲,由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这新的考核办法,使得煤化工在贯彻“双碳”战略和实现“双碳”目标方面面临的挑战将更加严峻一些。因此,需要考虑如何做好这项工作。

刘芝燕:石化行业是碳排放大户,也是能耗较高的行业。在“双碳”背景下,《石化化工重点行业严格能效约束推动节能降碳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为石化行业指出了工作任务。

翟京宋:炼化行业必须要持续提高低碳无碳能源比例,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和绿色环保,牢固树立一切皆可降的理念,坚持把节能作为第一能源,把绿色低碳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实现节能与减污、降碳协同效应,确保在低碳排放、实现能效提升上有新突破。

蔡海军: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炼化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对二甲苯产能位居全球第一名,炼油、乙烯产能位居全球第二名,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石化化工行业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2%左右。在“双碳”目标下,我国炼化企业既面临着转型升级带来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的巨大压力,又存在着发展高端新材料、绿色石化产品、生物能源、氢能、CCUS等产业的机遇;既存在着装置陈旧等制约节能降碳的瓶颈问题,也存在着节能提效、清洁替代、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节能降碳潜力,在降低碳排放、实现能效提升还需做大量工作。首先,结合炼化行业发展实际和现行能效限额标准基准水平,系统排查梳理需要改造提升的工艺和装备短板;其次,制定具体行动方案,明确节能提效和清洁替代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再次,推动炼化行业生产运行能效不断向标杆水平看齐,将能效水平的高标准转化为绿色发展的高质量。

中国石油石化:下一步,您所在的企业还将深耕能效提升的哪些领域?

刘芝燕:主要是区域一体化、工艺绿色化、能量最优化、设备高效化、管理智慧化五个方面。即优化炼油、乙烯、芳烃板块加工流程;采用绿色工艺、高效催化剂、先进控制技术、物料热直供、余热余压利用等;持续加强装置间、板块间、园区内低温热联合利用和蒸汽、氢气等系统优化;开展设备提效,包括加热炉、压缩机、机泵、催化烟机提效等;管理智慧化,建设智慧能源系统,编制装置能源优化标准和节能行为规范等。

蔡海军:对我们公司来说,最有效、最经济的减碳措施就是节能降耗。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做好如下工作:认真排查系统梳理各个装置,对能效水平低于本行业能耗限额准入值的,加快改造升级和淘汰步伐,提高装置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效水平,力争达到标杆水平。加强技术攻关应用,根据节能降碳技术改造总体实施方案和企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推进步骤、改造期限、技术路线、工作节点、预期目标等,确保政策稳妥有序实施。

翟京宋:我公司会持续瞄准耗能高、应用广、效率低的重点耗能设备的监控运行,通过加大节能新技术、新材料集成应用,加强生产运行管理和公用工程优化控制,加大节能低碳技术装备推广等,重点是推进加热炉热效率提升、最新型的高效节能电机使用、污水最大回收利用、低温热的优化利用、装置间热联合等等,进一步降低能量损失,提升能源转换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攻克困难瓶颈

中国石油石化:在您看来,石化行业和企业的能效提升工作面临着哪些困难和压力?

郭海涛: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耗大户,我国石化行业的能源消费居于工业部门前列,面临着严峻的节能压力。据中国石化联合会的信息,2020年中国石化全行业能源消费总量达到6.85亿吨标准煤,在2010年能源消费量4.18亿吨标准煤的基础上增长了59.7%,其中有4年能源消费增速达到了7%以上,增速最快的一年甚至达到9.3%。石化行业是规模体量大、产业链条长、资本技术密集特点显著的行业。我国石化行业具有企业数量多、产品种类多、技术水平参次不齐、规模经济效益不足等问题,成为阻碍能效提升的主要障碍。这些问题直接导致石化产业大量的中小企业产品处于产业低端,工艺水平和节能技术水平偏低,成为提高能效的主要难点。

翟京宋:个人认为企业在能效提升方面最大的困难在技术创新方面,而作为能源消耗主要体现在设备用能上。由于石化企业建设投产时期不同,既有投产几十年的老企业,也有新投产运行的企业,各时期在设计规范、设计标准上有差异,导致通用设备的技术选型、技术标准上要求有不同。同时,不同企业在推广应用先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方面还有差距,导致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与先进水平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对于能效落后的企业,当前需要企业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节能技术的实施改造,实现节能降碳目标。

刘芝燕:经过多年的节能改造,投资回报大易实施的节能项目越来越少;可选择的创新性节能新技术还不是很多,需要进一步交流推广应用;老装置改造提升难度较大。

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和企业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克服困难,继续推进能效提升?

郭海涛:要实现石化行业能效提升,需要做更多艰苦扎实的工作。一是加强行业管理,抓住能耗、碳排放等关键指标,促进落后产能退出;二是加大节能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尤其是加强数字化节能技术在行业的推广和应用;三是助推有潜力的企业上规模,提升规模经济效益,引导石化化工企业向园区转移,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共建共享能源等基础设施;四是加强产业内环节之间或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节能协作,例如推动炼化集成,推动钢铁、焦化企业副产煤气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等。

刘芝燕:针对能效提升方面的瓶颈,公司将发挥专家组、“一平稳”“五优化”攻关组的智囊团作用,发掘讨论装置、系统能效提升潜力,提出可实施项目;各专业形成合力,各项目明确专业部门和专业负责人,把好方案论证和技术关;积极与高校、研究院所、咨询机构等交流,了解最新技术和实施案例;实施“三位一体”督办考核和能效提升竞赛,考核与激励并举,提高节能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翟京宋:能效提升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推动石化园区产业协同集聚发展,突出能源环境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企业应从系统全局角度出发,如着力加强园区间互供优化、炼化一体化优化、装置间集成优化、工艺侧与公用工程协同优化、余热余压综合利用、水系统优化和规模化生产等。同时要坚持创新驱动,突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清洁替代,着力突破智能化能源管控、多元化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瓶颈,实现能量集成优化和梯级利用,提升系统能效水平,显著降低能源消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