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毓中离开易俗社(刘毓中在易俗社所演的新戏和旧戏)

刘毓中离开易俗社(刘毓中在易俗社所演的新戏和旧戏)(1)

易俗社是新型班社,由文人主导,带有强烈的社会改良气息。在剧目选择上较为严苛,所演传统剧目基本上以李桐轩所编的《甄别旧戏草》为总纲,《甄别旧戏草》将传统剧目划分为三大类,即可去、可改和可取之戏,易俗社常演的一些传统戏如《春秋配》《烙碗计》《忠义侠》《春秋笔》《蝴蝶杯》《宁武关》《苦节图》《忠孝图》《南天门》《广寒图》《满床笏》等即在“可取”之内,其他则是一些武戏,主要取材于《水浒》《彭公案》等侠义小说。以上的传统戏虽然在易俗社有演出,但不是主流,易俗社的剧目主要以自己所编新戏为主,这些新编剧目带有浓重的说教性质,这与易俗社的办社宗旨是一脉相承的。从艺术上论,由于这些新戏过于注重故事内容,往往违背戏曲的创作规律,大部分新戏情节内容繁琐冗长,很不利于艺术内容的展开,因此,在易俗社看戏基本上是本着看故事去的。易俗社在整个民国期间,创作剧目达600余本,但流传下来的只有寥寥数本,也是由于剧目缺乏艺术性所致。

早期戏报↓

刘毓中离开易俗社(刘毓中在易俗社所演的新戏和旧戏)(2)

刘毓中离开易俗社(刘毓中在易俗社所演的新戏和旧戏)(3)

由于教练都是演旧戏出身的,所以在训练学生时也是拿旧戏开蒙的,如刘毓中,启蒙则学过《走雪山》《宁武关》《忠义侠》《杀驿》《破宁国》等戏。从1916年开始至1925年,10年时间内,刘毓中出演易俗社新旧剧目约在100出左右,其中相对戏份较重的新戏主要有:

刘毓中离开易俗社(刘毓中在易俗社所演的新戏和旧戏)(4)

以上的这些剧目,多以小生、小旦为主,须生的正戏很少,仅《双诗帕》《大孝传》几出。这一时期,易俗社最享盛名的演员首推刘箴俗,次者为刘迪民、沈和中、苏牗民、路习易和马平民,此六人合称“易俗六君子”,易俗社的新戏基本由上述六人担纲主演,其余如刘毓中、王安民、李健民、杨启华等,均系主要配演。

刘毓中离开易俗社(刘毓中在易俗社所演的新戏和旧戏)(5)

▲ 刘毓中《殷桃娘》饰霸王

在这些配角中,有两出剧目为刘毓中赢得了声誉,一出是《殷桃娘》,首演于民国九年(1920)十月,刘箴俗去殷桃娘,刘迪民去虞姬,沈和中去韩信,阎振国去刘邦,刘毓中去霸王。该剧为改良新戏,服装、道具、化妆皆不同于旧戏,霸王一角以红生应工,揉脸,黏须,穿改良盔甲,在表演上生、净并用,比较新颖,时报评“去霸王者为刘毓中,唱工做工武工一切皆佳妙”,他因此剧得到一个“活霸王”的徽号,挑班以后还排演过。另外一出是《韩宝英》,首演于民国八年(1919)二月,刘迪民去韩宝英,刘毓中去石达开。这出戏石达开的唱不多,唯有一大段文言文念白,极见功力;后部有开打,刘毓中因有《宁武关》的底子,演起来驾轻就熟,边式好看。刘毓中极珍视这出戏,在85岁高龄时还粉末登场演出过“议婚”一场。

刘毓中离开易俗社(刘毓中在易俗社所演的新戏和旧戏)(6)

总体而言,刘毓中在易俗社的新戏上成就有限,真正让他跻身名伶行列的,是他演的传统剧目。从民国八年(1917)至十九年(1928),所演传统剧目主要有《烙碗计》《拆书》《忠义侠》《芦花河》《赶坡》《杀驿》《盘门》《挂画》《释放》《八件衣》《广寒图》《卖画劈门》《走雪》《放饭》《逃国》《观音堂》《争先锋》《暗赠金》(去苏秦,沈和中去张仪)、《机房训》(去薛保)、《黄鹤楼》(去刘备)、《刮肉奉君》等,此中以《烙碗计》《忠义侠》两剧演出最多,以后凡二十年中,此两剧亦为刘毓中演出最多之剧目。

刘毓中离开易俗社(刘毓中在易俗社所演的新戏和旧戏)(7)

张振秦《刘毓中艺略》节选

编辑/刘军 审核/杨瑶 终审/李承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