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自治州别名(四川凉山会理县----彝语称涅底)

凉山彝族自治州别名(四川凉山会理县----彝语称涅底)(1)

会理县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总面积4527平方公里,总人口44万。历来是川滇两省交界的军事和经济重镇,是川滇两省商旅物资的集散地,素有“川滇锁钥”的美誉。2011年11月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将会理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一、历史沿革

1、西汉置会无县,属越嶲郡。南朝齐县废。唐上元二年(675年)改置会川县,属嶲州。天宝末入于南诏,置会川都督府。

2、宋为大理国会川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置会川路;十七年置武安州,属会川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为会川府,并置会川千户所;二十五年升为会川卫,属四川都司;二十七年后废武安州。

3、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于今会东县地置会理州。雍正六年(1728年)省会川卫,移会理州来治,属宁远府。

4、1913年废州为会理县,属上川南道。翌年属建昌道。1928年属四川省,1939年属西康省。

5、1950年属西昌专区。1955年西康省撤销,划入四川省。1968年属西昌地区,1978年改属凉山彝族自治州。

二、地名来历

会理,古代彝语称为“涅底”,会理城为“涅底尔库”,系由古代彝族涅理部落居住区域而得名,其意为“春天长驻的地方”。

会理之名是由会无、会川发展变化而来的,《元史·地理志》:“其地当征蛮之要冲,诸酋听会之所,故名(会川)”清雍正六年裁会川卫守备,移会理州于卫所后,才使用会理这一名称,以“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

三、风景名胜

凉山彝族自治州别名(四川凉山会理县----彝语称涅底)(2)

1、会理古城。会理县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县,至今已有2117年的历史,县城为四川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现存会理古城建于明初,迄今已有600余年历史。2011年11月8日,国务院将四川省会理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凉山彝族自治州别名(四川凉山会理县----彝语称涅底)(3)

2、龙肘山,位于会理县城西北的龙泉乡境内,又名玉墟山,山体呈南北走向,高峰山脊长约36千米,海拔3610米,山顶气候较为寒冷、冬季常有积雪,年平均气温在7℃左右,每年三四月为杜鹃花盛开季节,山顶有万亩杜鹃盛开。

凉山彝族自治州别名(四川凉山会理县----彝语称涅底)(4)

3、白马寺。该庙建丁东郊烟囱山正面两条山脊的漫坡台地上,四周山环水绕,风少而多凉。所奉祀的“神灵”为云南大理“白马将军”和南昭十二代土妃”了孙娘娘”,故名。

凉山彝族自治州别名(四川凉山会理县----彝语称涅底)(5)

4、会理古白塔,因塔身为白色而得名,当地又称文塔。白塔座落在会理县城关镇东南部的南阁乡文峰山巅,为会理县8景之一。距县城5千米。会理古白塔始建年限无考,有关史料只记载于清道光21年(公元1841年)重修。

图文丨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