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站概念图(特写后会有期成都站)

成都站概念图(特写后会有期成都站)(1)

成都站,后会有期。华小峰 摄

川观新闻记者 王眉灵

10月10日上午10时许,成都站1号站台上熙熙攘攘,他们中的很多人,是来“打卡”留念的。10月11日零时起,成都站将停止办理客运业务,进行改造施工。这个新中国首批投用的车站,在经历70年风雨和忙碌后,首次按下“暂停键”。

火车站台,充满着迎来送往、分分合合。这一次,送别一座车站,满满的怀念萦绕心间。

成都站概念图(特写后会有期成都站)(2)

成都站。华小峰 摄

“铁路建成,当年的庆功宴,就是在成都站的站台上摆的!”成渝铁路建设者孙贻荪深情回忆。1952年6月,成渝铁路全线通车进入倒计时,铺轨大队风雨兼程向成都车站挺进,创造了日铺5公里的惊人纪录。原计划6月15日铺到成都车站,由于大家齐心协力,6月13日中午就铺到成都站。当道钉锤钉下最后一颗道钉,全场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一片欢呼!

成渝铁路是新中国第一条铁路,其建成通车不仅大大缩短了成渝两地的距离,更拉动了沿线的城市发展。孙老说,有了铁路,1200多种巴蜀特产运往省外,兴了物贸,富了百姓。

在一堵挂满了成都站70年老照片的展板前,人们排队留影纪念。2009年退休的成都站老员工周华浓还记得,以前每年春运,节后的出川高峰季,站前广场上全是排队的旅客,“人挨人,挤都挤不出去。”无数四川人从这里奔向外地,建设大家,富了小家。

成都站概念图(特写后会有期成都站)(3)

市民在成都站留影。何海洋 摄

“哐当~哐当~”绿皮列车陆续进站,行李车驶上站台,将打包好的快递送到车厢。“行包车间今天已经停止接货,都转到成都西站了。”对完手上的货单,行李员王睿恋恋不舍。22年前,她初到成都站行包车间,每天货物堆积如山,每趟车的货单单据有好几百张,全靠人工核对;现在,用机器一扫就可核单,货物全国联网,可追踪实时动态。

效率更高了,但成都站的行包量却变少了——成都的火车站已从一个变成了四个,成都站的旅客量历史峰值,已是12年前。

火车司机甘茂胜一步步走过站台。工作30余年来,值乘过成渝、宝成、兰渝等多条铁路线,亲历了列车时速由慢到快,看到四川的铁路由线成网,开行成都站的进出站股道由少变多,直至再也不能扩、不能改。“每次经过成都东站,我都在想,成都站什么时候能大变?”

“这次站改,是我们十年夙愿!”看着眼前停靠的绿皮车,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客运部技术科副科长苏克令感慨。

成都站概念图(特写后会有期成都站)(4)

成都站。何海洋 摄

10年来,铁路出行需求巨变:2012年成都局发送旅客量1.4亿人次,其中四川0.8亿人次;2019年,成都局发送旅客量3.3亿人次,其中四川1.7亿人次,足足翻了一倍。出行方式也有了巨变:80%旅客选择动车出行,成都局每天开行的动车趟次,由2012年的38对激增为678对。

无论是从西南地区高铁路网规划还是从旅客出行需求来看,成都站的提升改造,都势在必行。

未来的成都站,宛如新生。中国铁路成都局客站建设指挥部工程一部副主任葛梅带来规划,一个集城际高铁、市域快铁、地铁及城市公交一体的立体交叉零换乘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将全新亮相成都城北!

成都站概念图(特写后会有期成都站)(5)

成都—北京西列车。何海洋 摄

告别总要到来。

11时35分,开往北京西的Z50次火车缓缓驶出,“火车迷”挥手送别。“难受吗?”有记者问。他们的回答出乎意料:“它还会回来的!”

“老成都站”的最后一天,怀念却不伤感,一种共同的渴盼萦绕心间:成都站,后会有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