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三大高僧之战(少林寺挑战全真派)

全真派是道教的一个宗派,而少林寺是佛教的寺庙,它们经常出现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之中。虽然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没有爆发过西方那样的宗教战争,但是佛教、道教之间也产生过纷争。本文不是武侠小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真真切切发生的,少林寺与全真派之间展开过数次纷争,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少林三大高僧之战(少林寺挑战全真派)(1)

一、全真派的崛起

金朝末年,王重阳创立“全真派”,门下的七位弟子被称为“全真七子”。在丘处机担任掌教时,受到蒙古成吉思汗的邀请,西行讲法,得到了蒙古统治者的赏识。成吉思汗称呼丘处机为“老神仙”,并且让他掌管天下所有的出家人。在这种情况下,全真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各地建立了不少宫观。

当时,战争尚未彻底结束,僧人纷纷逃亡,不少寺院都荒废无人。在这个过程中,全真派占据了不少原来属于佛教的寺院,将其改建为宫观,引发了与寺庙的纠纷。除了地产上的矛盾外,双方还在一本书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这就是所谓的《老子化胡经》。书中将释迦牟尼说成是老子出关后的化身。全真派甚至在这本书的基础上,刊刻《老君八十一化图》。

少林三大高僧之战(少林寺挑战全真派)(2)

二、少林寺论战全真派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佛教、道教之间曾发生过多次辩论,但都没有蒙元时期的规模大。1255年,少林寺主持福裕在和林修造佛寺期间,全真派将《老君八十一化图》在和林进行传播。福裕将这本书呈现给蒙哥汗,从而引发了第一次佛道辩论。这次辩论的规模相对比较小,最终以全真派落败结束,在一些方面做出了让步。

可是佛教界并不甘心,他们决定乘胜追击,于是再度向蒙古统治者告状。在1256年,全真派时任掌教李志常病死,所以论战暂时推迟了一段时间。直到1258年,这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佛道大辩论才拉开帷幕。这场辩论由忽必烈主持,以姚枢为首的200多人担任裁判,佛、道双方各出17人辩论。另外,来自吐蕃的高僧八思巴也参与了这场盛会。

少林三大高僧之战(少林寺挑战全真派)(3)

三、全真派全面落败

根据相关记载可以发现,佛教界对于此次的辩论的准备非常充分,他们在辩论中占据上风。关键时刻,八思巴又站了出来,彻底击败全真派。最后按照规定,17位参加辩论的道士剃发,同时全真派还要销毁一些诋毁佛教的经书,同时归还侵占的田产等。到了忽必烈在位时期,又发生过一场辩论,结果还是全真教落败。

经过这几场佛道大辩论,全真派的势力遭到沉重打击。与此同时,佛教受到了蒙元统治者的青睐,后来忽必烈还加封八思巴为“帝师”,藏传佛教得到了元朝统治者的信奉。其实这场辩论的结果是注定的,因为早在辩论之前,蒙哥就表现出对佛教的支持。总而言之,蒙古的统治者利用这场辩论,打击全真派的势力。

参考资料:1.《新元史》;2.《大元至元辨伪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