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故事游侠(聊斋故事浪荡舞女)

明朝嘉靖年间,山东济宁有一穷酸秀才,名唤柴明。

他眉清目秀,英俊挺拔,风流倜傥,肤白如雪,长相在当地是屈指可数的美男子。

可是由于家里实在太穷,一直娶不上媳妇,直到年近三十,才娶了顾氏,生了一个儿子。

柴家本来就穷得叮当响,加之近些年当地连年干旱,大环境不好,鲜少有人请他当私塾先生,所以柴明是越来越穷,可以说是家徒四壁。

他整日在家无所事事,闭门不出,气节还出奇的高,宁愿饿死也不寻求别人的帮助。

他就心甘情愿地呆在家里,吃软饭,靠妻子纺纱织布的微薄收入来苟且度日,天天喝点粥饭度日,而且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一日,柴明饭后打了个盹,躺在窗下的破竹榻上,凉风习习,很快就睡着了。

突然,两个差役打扮的人突然走到床前说:“你是柴秀才吗?”

他回答说:“是的。”

两差役说:“现在没人请你教书,看你都快饿死了。这边的吴老爷很认可你的才华,愿聘你为私塾先生,教他的两个公子,待遇非常不错。

这可比教小门小户人家的孩子强多了,希望你能同意,对于你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柴明说:“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一带有个吴老爷。我先了解下情况吧,再回复你们。”

两差役说:“你去了就知道了,一切都会满意的。”

说完,两人拉着柴秀才起身,拖着就要走。

柴秀才说:“你们太无礼了,难道就不能等等吗?”

两个人压根没有听他的话,拉他起来就走。

走出去几步后,柴觉得这条路很陌生。

他只看到到处都是黄沙,天很黑。

不一会后,他们来到了一座县城的城门口,看到了路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看起来根本不像是济宁。

他们来到一个衙门,衙门前陈列着一排排仪仗队使用的器械,钟鼓声震耳欲聋,守卫森严,看起来不像是济宁府。

这时,两个人告诉柴秀才:“你现在来的是颜王殿,寿数已经到了,所以我们把您骗来。您生前没什么过失,我们就没用绳索拘捆。

聊斋故事游侠(聊斋故事浪荡舞女)(1)

先生暂且在这里休息一会儿,千万不要跑了,等我们进去禀告主人。

到堂上随便讯问几句之后就会把您放了,随您自由自在快活,比在阳世要好得多了。”

柴秀才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死了,他难过极了。

他很想念妻子和孩子,泪流满面,觉得很痛苦,但又没有一点办法可想。

两个差役走到他身边,柴看见左边有许多大瓮,里面装着深绿色的茶叶,浓得像泥一样,有一个老婆婆在管着。

任何从里面出来的人,无论男女老幼,出门前都要舀起茶汤,喝个饱。

庙的东西两侧有两个大瓮,里面也盛着茶。

东边瓮旁边站着一个浓眉短髯的男人;西边的瓮边旁站着一个英俊的男人,长着漂亮的眼睛和长长的胡子。

他们都是穿着黑色帽子和红色长袍,看起来像个官员。

这两个官员也和老婆婆一样守着大瓮,却不见有人来喝水。

柴秀才挪动着脚步,微微来回走着,悄悄走到老婆婆身边。

他和老婆婆两人面面相觑,都很惊讶,原来老婆婆是一个去世多年的奶妈。

老婆婆问:“你怎么突然来了?”

柴秀才无话可说,沉默不语。

老婆婆说:“这叫才子汤,是给平庸的人喝的。殿上放着的,东边的叫元宝汤;西边的叫智慧汤,不能轻易给人喝,所以有神管着。”

正说着,忽听得正厅屏风后有人喊,说:“不对,不对!老爷要抓的是济阳的柴敬民,不是济宁的柴明。居然出这样的错误,真应该杀了!”

两个差役似乎在争论,一个个嗓门非常大,互相愤怒地谴责对方。

庙里保管瓮的神仙也很着急,就走到屏风后面四处张望。

柴秀才趁此机会,冲到西瓮旁,迅速掀开盖子,用玉瓢舀起智慧汤,喝了个痛快。

喝完之后,他还是盖上盖子,迅速远离。

智慧汤非常清澈,可以照见人影,很清爽,很清爽,又甜又好吃,让人口齿生津,解渴。

他还打算喝元宝汤,估计喝了会发财,就急忙跑到东边的大瓮里,可这时那两个守瓮的已经从屏风后面出来了。

过了一会儿,庙上的钟声和号声一起奏起,衙役依然整齐地站着。

颜王戴金冠,身穿绣衣而坐。

柴秀才听到颜王叫他的名字,就上前按礼跪拜。

他开始审问,柴秀才据实一一作答。

很快,就有人用黑链子把两个差役绑到班里,颜拍桌子大骂。

他命令剥光他们的衣服,用大棒打他们,使他们的腿皮开肉绽。

柴秀才替两个差役向颜求情,说:“他们不识字,可能是因为勾魂券上的音不一样吧?请原谅他们的错误。虽然我被误杀,但我不怪他们。”

颜这才一脸慈祥,安慰柴秀才说:“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宽容的人。”

此外,他还命令差役把柴送回。

柴秀才又施了一个大礼,告辞出去了。

他还听到颜的指示说:“炎炎夏日,如果柴秀才还没有腐烂,那你们两个还有一条生路,否则绝不饶恕!”

柴进从另一条路拐回家,一进门就看见妻子穿着丧服,拍着棺材号啕大哭,亲友们头戴白帽聚在灵堂里。

他带着哭腔告诉在场的人:“我来了!”

一个差役钻进棺材,好像棺材里有洞似的;随即又钻了出来,懊丧地说:“糟了,您的尸身已经腐烂,怎么能复生呢?”

另一差役说:“这不关我们什么事,为什么不仍旧带他去回复老爷?”

三人只得懊恼地出门离开。

于是他们三个走另外一条小道,柴秀才脚疼,嘴里不停地哼哼。

天快黑了,柴秀才看到路边有一间小屋,非常整洁。

一位老妇人正对着灯搓着背:“三位官爷,走路辛苦了吧,可以来这里休息。”

两差人说道:”这次出差,我一杯酒没喝,一碗菜没吃。真的很不吉利!”

柴秀才跟着进了屋,见了那婆子,居然是严殿前守茶汤的奶妈。

她一见柴秀才,就问:“你怎么又来了?”

柴秀才告诉她事情的经过。

老婆婆对柴秀才说:“这是我姐姐的两个儿子,不是外人。我这里姑且到街上去买些酒菜,略微表达我作为主人待客的情分。”

这两个差役听了非常高兴。一个马上去火炉边生火,另一个带着酒壶去酒店打酒。

柴秀才问老婆婆:“奶奶管茶,管汤。她怎么能擅离职守呢?"

老婆婆说,"负责茶汤的有四十多人,要一个多月才能上第一轮。我刚才已经交班了,所以我回来时没什么关系。”

柴秀才又问,“你是乐于做人还是乐于做鬼?”

老婆婆说,“人经常处于饥寒交迫的环境中,多年的辛苦会损害他们的健康,爱情会迷惑他们的天性,担忧会伤害他们的精神。但是鬼没有这些烦恼。”

柴秀才道:“听你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那我宁愿做个鬼。就算有绛雪丸,回春香,我也不收。只是不知道颜王能不能同意我做鬼?”

老婆婆想了很久,说:“遇到阎王就不好说了,不过溜之大吉也不是没有可能。”

过了一会儿,酒保端着酒回来了,于是一家人围坐在一张桌子前喝酒,气氛非常融洽地喝酒吃菜。

吃饭时,老婆婆说起柴秀才宁死不生的问题。

两差人说:“颜王明天要去拜访陵县王爷,要住几天才回来。

柴秀才可以趁这个机会偷偷去东郊的乐乐城。

那里的市场非常繁荣。就像苏州城一样,我们也会出去远行。

我估计不会有问题。”

晚饭后,老婆婆整理床铺,大家安静地休息。

一大早,公鸡一叫,柴秀才就告别了老婆婆,按照两差人的说法逃到了东边。

到了乐乐城,那里的人起来开门,早餐还没有准备好。

路边有一座大庙,柴秀才进去参观。

庙里的佛堂很高,园林蜿蜒,亭台楼阁,庭院里鲜花盛开,树上鸟语花香。

柴秀才逛了一圈,觉得一切都非常赏心悦目。

他在一个亭子里坐下,亭子上有一块匾,上面写着“交春”二字。

柴秀才诗兴大发,写了一道诗。

就在柴秀才写完一首诗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少年,头戴方巾,脚穿白鞋,轻轻摇着一把纸扇。

他一脸帅气儒雅,听了柴秀才的诗后,背后称赞道:“您真是一位高士。”

柴秀才急忙自愧不如,连着说哪里哪里。

两人寒暄了几句。

小伙子自我介绍,自己姓程,名小六,是青州人,也是这里的客人。

说完,就拉着柴秀才来到街市酒楼上,互相对坐喝酒叙谈,十分欢快。

过了一会儿,小六叫来一位歌伎。

女人黑色的发髻上缀满了珍珠,裙子下面微微露出了漂亮的小红鞋。

聊斋故事游侠(聊斋故事浪荡舞女)(2)

她的脸像朝霞,她的美丽无与伦比。

她拥有着纤纤玉手,拨弄着琵琶,声音清脆悦耳,唱出了一首动人的歌。

她情意绵绵,妩媚动人,劝柴秀才喝酒,和柴秀才打闹。

小六说:“她是这里的名妓,张阮。你喜欢她吗?”

柴秀才道:“在温柔乡中寻欢作乐,是我们名士本色,只是我是个穷困的人,缺少夜度的钱,怎么办呢?”

小六说:“容易。”

说着,从身上掏出钱来,塞到张阮的袖子里。

此时的柴秀才诗兴又大发,随口唱了一首七绝。

柴秀才当即在扇子上写了两首诗,送给张阮。

桌子上,张阮还不时地看着他,手指轻轻碰着柴秀才的手腕,柴秀才如痴如醉,几乎控制不住自己。

小六也察觉到了,就陪着他们回到张阮家里,嘱咐她好好招待客人,所需花费由他代付,有空时再来这里相会。

柴秀才在张阮家住了一个多月,两人关系很好,如玉玩水,鸳鸯相伴。

他们非常喜欢对方,每天游龙戏凤,不亦乐乎。

柴秀才私下向张阮打听小六的身世,她说:“他是颜家五少爷,你上次去的地方就是颜家的地方。

他对五少爷很严。请不要把这些秘密告诉任何人,这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柴秀才又问她的来历,张阮说:“我本来是一个县令的女儿。

因为我父亲的贪婪,我受到了颜王的惩罚,我成了一名妓女。

沦落成为妓女,老鸨的狠毒、嫖客的羞辱让我无法忍受。”说完,泪落在衣服上,柴秀才用袖子替她擦眼泪。

正在这时,忽听得外房传来吵闹声,众婢女都来房中说:“范太守公子因为几次招张阮阮去,都没有前去,大发雷霆,亲自赶上门来,等着立刻要人。答应得稍慢一点就摔打桌椅。”

柴秀才劝张阮阮出去接客,自己却吓得躲在帘子后面,吓得瑟瑟发抖。

突然,一个硬汉冲了进来,命令一个如狼似虎的家奴把张阮拖出去,打了柴秀才一顿。

柴秀才受不了这样的屈辱,指着范公子破口大骂。

范下令把柴秀才捆起来,送到衙门。

柴秀才道:“我是秀才,不是你们随便捆绑羞辱的。”

范公子冷笑道:“好一个秀才,在娼家流连,霸占妓女,还算个守法的生员吗?”

聊斋故事游侠(聊斋故事浪荡舞女)(3)

正喊着,公差已经到了,把链子戴在柴秀才的头颈上。

柴秀才在房中满心都在念着五少爷的深情厚谊,张阮阮的痴情相恋,时刻在心,抹也抹不掉。

有一天,柴秀才百无聊赖,感叹自己的人生经历惨淡失意,人生如梦,于是写了一句话:

”谁能补,娲皇遗恨三生误。三生误,依香人影,红颜黄土。泉台冷落闲宾主,琵琶宛转相思苦。相思苦,彩云飘泊,画筵歌舞。“

突然家里书童走过来大声说:“先生还有闲情在这里写字,房子着火了,马上就要烧到这里了!”

柴秀才吓了一跳。他只听到房子着火的噼啪声。

看到门窗已经烧着了,他赶紧带着家里的书童冲出了门,看到房子后面有一个高高的平台,高达几万英尺,于是他们登上平台躲避火灾。

柴秀才上了站台,只是靠在栏杆上往下看。

柴秀才上了高台,刚刚倚着栏杆俯视,家童突然从后面抡起他身子就往下扔,砰的一声巨响,柴秀才立刻昏厥,不知身在何处。

过了七天,柴秀才突然觉得神清气爽,低头一看,他只看到自己变成了一个小手小脚的婴儿,睡在被子里。

原来他已经投胎到儋州的一个农民家里。然后大哭说:“我是济宁的柴金铭!”生母威胁他说:“你再说话,我就杀了你!”

柴秀才没敢废话。

这个农民的主人姓李,是一个积德积德的家族。

他给柴秀才转世的宝贝取名叫李修。

那时候他爷爷还健在,头发和胡子都白了,很开心的逗着孙子孙女们。

李修三岁末,父亲进城买红纸,请当地秀才写了一副春联。

当时他爷爷在背后,看着他爸爸在门上贴春联。

但他父亲不识字,就把上下对联贴反了,对联也变得语无伦次。

李修看到了,忍不住笑出声来。

大人们问他笑什么,李修说他爸爸把春联贴错了。

李家就请来教书先生纠正,果然和李秀所说的一样。教书先生考问了李秀几句,不由得大吃一惊,认为他是个天才,说:“小儿远远胜过他的父亲,这是您家的千里马啊!”李秀十一岁考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九岁成进士,被外放到陕西某县任县令。

后来他娶了一个名门望族为妻,美貌端庄,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祖父活到一百岁,父母身体健康,李修带他们到官府供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