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类跳线的颜色(六类非屏蔽跳线的区别)

在设计网络系统时,有个重要的原则,那就是尽量将计算机网络的传输瓶颈从无源网络中排除,所以了解超五类/六类非屏蔽跳线各种的性能及应用区别非常有必要。了解这些,才能结合具体情况使用合适的系统。正常情况下应使其形成于交换机背板上或服务器连接上,这样一来才能易于网络升级,保护用户投资。

五类跳线的颜色(六类非屏蔽跳线的区别)(1)

因此使用六类系统是完全有必要的。我们也期望客户遵循“投资合理、规划统一、立足现在、适度超前”的原则,全面考虑实际应用需求和未来的发展,充分考虑技术的先进性,为支持未来高速网络应用的发展正确的选择适合自身智能化系统要求的综合布线系统方案。

在过去100M快速以太网的时代我们的综合布线系统使用5类的布线就已经可以满足这种带宽下的网络应用,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层出不穷的网络应用(比如:视频会议、在线高清视频等高带宽数据业务的应用)这都对网络带宽提出了新的需求,这时出现了1000M以太网应用,为了满足1000M以太网应用将原有的CAT5布线系统的性能进行了优化这时就出现了性能稍优于CAT5布线的超五类布线系统,因此在过去10多年CAT5布线系统基本上失去了其市场的生命力,淡出了综合布线市场。

在以太网应用领域针对1000M以太网应用是存在两种网络应用标准的,一种就是在以太网从100M向1000M升级初期,1999年由IEEE标准化委员会批准的1000BASE-T千兆以太网标准,这个应用标准是专门设计用在现有的超5类铜线系统, 它是为了在不改变现有的布线基础上满足对带宽急剧膨胀的需求而提出的。该技术基于4对双绞线,每一对线都同时收发信号,并且采用极其复杂的5级编码技术、抗干扰及回波抑制技术。这中技术使得交换机和网卡的网络接口的电路设计变得非常复杂,不利于缩小设备体积和散热,而且生产成本也较高。

五类跳线的颜色(六类非屏蔽跳线的区别)(2)

另一种千兆以太网应用标准是在IEEE标准化委员会发布1000BASE-T后,由TIA/EIA-854标准化委员会重新发布的1000BASE-TX千兆以太网标准,这种技术也是基于四对双绞线,但却是以两对线发送,两对线接收( 这与100Base-TX快速以太网应用中使用1对线发送数据另外1对线接收数据方式类似)。由于每对线缆本身不进行双向的传输,线缆之间的串扰就大大降低,同时其编码方式也相对简单。这种技术对网络的接口要求比较低,不需要非常复杂的电路设计,降低了网络接口的成本。但由于使用线缆的效率降低了(两对线接收,两对线发送),要达到1000mbps的传输速率,就必须要求铜缆传输介质的物理带宽超过100MHz,也就是说在五类和超五类的布线系统将不能支持该类型的网络应用。

因此由于当时这两种千兆以太网标准对布线传输性能要求上的差异,驱使所有的综合布线厂家都推出了比超五类布线抗干扰能力越强、传输性能更好的6类布线系统。接下来在这里简单说明一下布线系统产品性能上的区别:

五类跳线的颜色(六类非屏蔽跳线的区别)(3)

说明:物理带宽越大支持的传输速率就越高。

说明:1.铜芯直径越粗传导性能就越好,线路上的信号衰减就越小,在PoE应用领域23AWG比24AWG在能量传递上有绝对优势。

2.数据传输率越高则需要更大的物理带宽。

3.6类布线系统还是勉强可以满足短距离上的万兆以太网应用需求的,超五类系统则无法支持。

4.尽量减少线对间串扰是布线系统稳定高速传输数据信息的最重要的基础前提。

综合比较上述几种级别布线系统的区别,超六类及以上布线系统只在特殊项目中有所应用,目前常用的是超五类与六类,六类布线系统不仅在物理电气性能方面远远高于超五类布线系统,而且在数据高速及稳定传输方面也远高于超五类布线系统。同时也随着6类布线市场的不断成熟,6类产品的规模化推广带动规模化的6类产品生产,使得6类布线产品价格不再比超5类价格高出很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