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兴安岭故事(小兴安岭森林野兽故事作者的故事人生)

虽不到人生总结的时候,但我与故事的渊源总想书写在笔端,作为人生阶段性的小结已年过五十岁,回首几十年与故事的情结,许多故事之中的故事油然而生,似浩瀚的小兴安岭林海连绵不断、此起彼伏,在此用纸和笔来品味与叙说我的故事人生,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金秋兴安岭故事?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金秋兴安岭故事(小兴安岭森林野兽故事作者的故事人生)

金秋兴安岭故事

虽不到人生总结的时候,但我与故事的渊源总想书写在笔端,作为人生阶段性的小结。已年过五十岁,回首几十年与故事的情结,许多故事之中的故事油然而生,似浩瀚的小兴安岭林海连绵不断、此起彼伏,在此用纸和笔来品味与叙说我的故事人生。

听故事的我

之所以脑海里储存了这些野趣奇闻故事,源于我酷爱故事,静下心来仔细回味与故事的渊源,还得从儿时说起。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我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而我的优势在于我是家里孩子中最小的,俗话说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我七八岁了睡觉时还被母亲搂在怀里。那时的山村还与电视无缘,露天电影一年也只有屈指可数的次数,漫长的冬夜几乎没有娱乐的活动,我和两个双胞胎姐姐就缠着母亲讲故事(那时叫闲话)。我的故事萌芽在那个年代母亲暖暖的被窝里。母亲不识字,但却有很多有趣生动的故事,几十年后,我记忆中还有很多儿时的故事,我又把这些故事讲给我的女儿听,这或许就是传承吧。

我的故事启蒙还离不开我的祖母,我的祖母生于辛亥革命那年,她给我们讲述的不仅仅是闲话了,而是大故事了,我说的大故事是指《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名著里的一些章节。写到这里,我必须简单地介绍的我祖母,我的祖母是裹过脚的,因为那个时代的女人是逃不过这个厄运的,但由于我的祖母的母亲可怜孩子,没有继续裹下去,但祖母的脚还是留下了裹脚的痕迹;我的祖母是上过学的,上学对现在的人来说是很平常的事,而民国初期读书的人不多,更何况是农村的孩子,还是女孩子。我的祖母上学是戏剧性的,我的祖母家境并不富裕,没有多余的钱去供一个女孩子上学,但是有个家境富裕的亲属,家里有个与祖母同龄的女孩,想送到学堂读书,可是那个年代女孩子读书几乎是没有的,所以选中了我的祖母陪她读书,当然费用都是亲属家出。祖母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学习成绩远远超过了被陪读者。由于祖母和我的祖父已有婚约,我们顾家提出如果祖母继续读书就退婚,那个年代退婚可是个大事,良家女子怎么能被退婚,那是不光彩的事。无奈,祖母家迫于压力终止了祖母很好的学业,据祖母说,她的同学后来当上了县里的秘书。我的记忆里祖母是个干净利落的农村老太太,经常盘腿坐在炕上,手里捧着本书,书里的字我是认不全的,因为全是繁体字,那时的农村和祖母同年龄段的几乎没有读书人,更何况是个老太太。祖母的识文断字堪称村里的一个奇迹。据祖母说,她还当过村里扫除文盲的老师。我更受益于祖母的识文断字,我的故事在祖母的熏陶下得到了升华,我在祖母这里知道了我们这个大千世界曾经有过那么多耐人寻味的故事发生过,我在祖母这里也获得了我家祖辈的许多故事,有些成为我故事的素材。

我的父亲一生从教,二十几岁当教师一直到60岁退休,始终在乡村从教,我的家庭在村子里也算书香门第。我的父亲虽然教的是理科的物理化学,但他也热衷探究周边的历史,这一点我和父亲出奇的相似,当年(那时我还没出生)父亲曾经走访的事,几十年后我也去走访。共同的兴趣,和老父亲经常探讨往昔岁月里那些野趣奇闻,现在有些故事的情节我还要问问八十多岁的老父亲呢!

我的人生因有这三位亲人而凝聚了浓重的故事情怀,也开始了我的故事人生,如饥似渴地去涉猎故事,书本上的、老人讲述的。记得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的表哥从部队退伍回来,带回来一本手抄的故事笔记,近乎狂草的字体,我这个二年级文化水平的小学生去品读,确实难度不小,但我被故事的情节深深吸引了,闲暇时捧着这个笔记本逐字逐句地揣摩,那时胆还小,学校放假时大人不在家,我一个人读到恐怖的情节就跑到人多的地方去,弄得大人们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这个另类孩童。

讲故事的我

脑海里已经储存了好多故事了,当然了那时的很多故事都是听来的或来自于书本,我原创的很少。我不会把这些故事在我的记忆里尘封,更不会忘掉,我也需要用武之地,把我这些故事讲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听我故事的第一批人自然是我的小伙伴了。

记得有一次,那是我十二、三岁的时候,正读小学。一个小伙伴的父亲在学校打更,暑假的一段时间,小伙伴的父亲外出办事,得些时日才回来,这个更夫替班则由我的小伙伴来做了,小伙伴一个人是无论如何不敢住在空荡荡的学校的,又找来两个小伙伴给他作伴,三人在学校住了几日,觉得无聊,把我也叫了去。

大多乡村学校都建在村子的边缘,我们林场的学校也是这样,学校在住宅区的最北边,往北就是茂密的树林。我的到来给三位小伙伴带来了乐趣,漫漫长夜,无所事事,我提议讲故事,我则成为了讲故事的主角。这回我可有了用武之地,关上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讲故事才有意境和效果。这样的环境只有讲那些恐怖色彩浓烈的,扑朔迷离的,鬼怪神仙的故事才有韵味。故事一个接一个,我畅游在我的故事里,但我躺在炕上的位置随着夜色深沉逐渐在发生变化,原来我在炕的最里边,伴随着我故事恐怖的情节,三个小伙伴最后把我挤到炕边,漆黑的夜晚,空旷的学校,屋外偶尔一声夜猫子的叫声,我渲染的故事情节好像就在身边,小伙伴们怎么能不害怕!夜半时分,一个人去屋外撒尿那是万万不敢了,我成了陪伴者。我尽情地讲了半宿,我津津有味地讲述着故事,三个小伙伴前半夜在我的恐怖故事情节里,后半夜在噩梦中辗转反复。

第二天的晚上,我的老爸限制了我的外宿自由,不准我去学校住了。而那三个小伙伴听说我不去了,他们三个也不敢去了,更夫替班只得去找个成年人了,没想到儿时我的故事竟然有这样大的威力。

从学校门我又步入学校门,我当了孩子王,我一下子有了好多听众,我还担任了班主任。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孩子们成为了我的忠实粉丝。课余时间孩子们把我围在中间,我又可以发挥我的特长,讲述我的故事。当然给孩子们讲的故事可不是我给小伙伴讲的那些故事了,我给孩子们讲的当然是那些妙趣横生的童话故事。我班的孩子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甭管多顽皮的孩子听着我的故事的时候那是神情投入乖巧万分。我也鼓励我的学生们站在讲台上讲故事,用故事装点他们色彩斑斓的童年美好时光。

女儿的降临使我欣喜万分,教育与娱乐的责任使初当人父的我又使出了我的拿手特长,女儿还似懂非懂我的故事时,我就开始了我的讲述。从那时一直讲到现在,我的原创故事她是第一个听者,当然现在不仅仅是倾听了,听后她总有一段评说。但不管怎样,女儿的乖巧懂事和勤奋与我的故事熏陶是有关的,呵!有点王婆卖瓜了!

进入了网络时代,我的网友成了我的新的听者,闲暇时,把我的故事讲给我的网上朋友,休闲娱乐,乐在其中,讲者和听者都在品味与享受着故事的乐趣,当然也有不屑一顾者。

寻觅故事的我

不知从什么时候,我开始不满足于书本上听来的故事了,直白地说就是想拥有我自己的故事,我的原创故事。

纸上谈兵不行,坐在屋子里凭空捏造也不妥,得去寻找基本素材。我们海伦东山里这块沃土,有许许多多故事的源泉,这里位于小兴安岭西南麓,这里是昔日清室的皇家围场;这里的深山老林是飞禽猛兽繁衍生息的地方;这里是古老的少数民族索伦人游猎的地方;这里是北满抗日联军西征的主要目的地;小鬼子开拓团队的遗迹还清晰可见。我们林场是全省建场最早的国有林场之一,有全国盛名的万亩人工红松林景观,新建的森林花海吸引着众多游人;这里有许多可叙说的故事,只要你用心去挖掘,用心去感悟。

我的许多原创故事始于我的足下,去深山里探秘,顶风冒雪去寻找这大千世界的奥秘所在;多次讨扰我们这里的最早居民、老职工;《县志》、周边农场《场史》、网络上深度挖掘寻根问底。

我曾和我的同事骑摩托车去踏访抗联战斗遗址,站在当年的战场上,能切身感受到当年的血雨腥风,由衷的钦佩我们那些可敬、可爱的民族的脊梁,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书写这些英雄的赞歌再笨拙的手也不能停歇,书写这些故事的过程也是对我人生的一次洗礼。

寻觅故事已融入了我的生活,在寻觅中得到快乐,在寻觅中继续成长。

写故事的我

开始动笔写我的故事是什么时候呢?回想起来应该是在编写林场《场史》的时候,我的老陈大哥自发编写林场《场史》,我是鼎力支持者和参与者。《场史》有一个章节是记述林场几十年间的奇闻异事的,这正是我的强项,我的脑海里储存了丰富的山中趣事,信手捏来,游刃有余,我的故事记录在林场的《场史》里,从此也开始了我的故事的创作。

后来我调到别的林场工作,老陈大哥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完成了《场史》编写。有一天老陈大哥打电话告诉我,将《场史》里的几篇故事投稿了,投到《黑龙江日报》。

《黑龙江日报》有个栏目——《北国风》,《场史》奇闻异事篇的故事正适合这个栏目,于是老陈大哥选了三篇故事投了去,其中一篇是我写的,名字叫《马三哥历险记》,因故事发生的地点在“一间楼”,老陈大哥画龙点睛,把名字改为《“楼”上遇熊》。

稿是投上去了,我是没有信心的,《黑龙江日报》那可是省级报纸,在那里发表文章有点望尘莫及,虽然我在地级报纸发表过零星稿件,但在省级报纸发表文章从未曾想过。几个月过去了,稿件如石沉大海,没有一点音讯。老陈大哥倒是信心满满,不停地追问我,让我用电脑查询稿件是否发表。我本无信心,自认为无需去查询,因为根本不会发表,所以就应付我的老大哥说:“我查过了,还没有发表”。

我也喜欢《北国风》这个栏目,闲暇时在电脑上细细品味栏目里的大作。一日晚饭后,我打开电脑,进入《北国风》栏目,突然感觉有一篇文章很眼熟,还配有一个黑熊图案,一时反应迟钝,感觉很熟悉,但瞬间又想不起来什么。猛然间看到题目下面我和老陈大哥的名字才顿然醒过神来,哇!我们的文章发表了。

赶紧电话告知老陈大哥,虽然三篇稿件只中了一篇,也使我们兴奋了好长时间,稿费自然请同事朋友消费掉了。

稿件在《黑龙江日报》的发表使我对故事写作增添了信心,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几年前的一个冬日,我突发奇想,梳理一下脑海中的原创故事,一气呵成,竟然迸发出了几十个原创故事题目,当然脑海的故事变成文字尚需漫长的历程。

这个创作的过程既是艰辛的也是快乐的,由此,我的闲暇时光在故事中度过,品味我的故事,畅游在我的一个又一个故事情节之中,如梦如幻,如醉如痴,酣畅淋漓地享受我的故事人生,他人享受不到的人生韵味,为我独享。

尊敬的读者,若我的故事还有点趣味,烦请您在文章右上角点个关注,过往和以后的故事都能看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