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入芝麻信用体系(精准度或需改善)

时代周报记者 胡秀 发自广州“芝麻信用”的公测,意味着个人征信业务市场化正式迈出第一步,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接入芝麻信用体系?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接入芝麻信用体系(精准度或需改善)

接入芝麻信用体系

时代周报记者 胡秀 发自广州

“芝麻信用”的公测,意味着个人征信业务市场化正式迈出第一步。

1月28日,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以下简称“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正式进入公测阶段,通过与支付宝钱包的合作,经用户授权后,部分支付宝用户可以查询自己的信用分。具有突破意义的是,以往主要用于信贷领域的个人征信信息,将被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婚恋、交友等等。

早在1月5日,央行发布《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腾讯征信、深圳前海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中智诚征信、拉卡拉信用、北京华道征信等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期为六个月。

继芝麻信用之后,拉卡拉信用也将推出“考拉信用分”,但具体日期未定。

“实际并不止八家。只是这八家被公布出来了,还有一些机构没有被公布。”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

越来越多的市场化的征信机构入局,征信难题能否迎刃而解?或许在市场充分竞争之后,才会有答案。

阿里系数据仅占三成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芝麻信用采取与支付宝钱包合作的方式。打开支付宝钱包,在“财富”里即可找到“芝麻信用”。当用户授权之后,随后出现的页面上显示着一个五边形,五个顶点分别标示出“身份特质”、“履约能力”、“信用历史”、“行为偏好”、“人脉关系”字样,用户所得的评分,即是在上述五个维度的基础上综合所得。

以人脉关系为例,蚂蚁金服公关部张道生向时代周报记者解释称:“不要把人脉关系理解成社交,它并不是简单的社交。它和社交有什么区别呢?举例而言,通过转账功能,即可判断用户的一些关系链。一般而言,能与用户发生金钱往来、转账的人,关系一般都不会太弱。通过收货地址、学历、学籍信息等,可以判断用户的同学、同事的信用状况。”

但值得注意的是,每个维度所占比重不同,这就解释了为何有的用户在淘宝消费多,信用分却不高的现象。但张道生表示,五个维度占信用分的具体权重不会透露,这是核心商业秘密。

目前,芝麻信用分数采用国际通用的信用分模式,在对当前采集的个人用户信息进行加工、整理、计算后,用户的信用评分被划分为五个等级。

“背靠大树好乘凉。”目前,阿里巴巴已覆盖数亿计互联网用户,仅支付宝用户就超过3亿,阿里的电商数据和蚂蚁金服的金融数据,为芝麻信用提供了先天优势。

但是,张道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芝麻信用的数据来源并不仅限于阿里体系内,阿里系提供的数据仅占30%-40%。他称,“芝麻信用的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来自于网络的数据,包括阿里巴巴平台上的电商数据、蚂蚁金服上的交易数据,以及用户其他的网上行为数据;第二,合作的公共机构和外部合作机构提供的数据,如政府性、具有公共属性的机构;第三,芝麻信用未来将开放用户自我提交信用数据的入口。”

在用户隐私保护方面,张道生称,阿里并非向芝麻信用主动提供数据,而是在用户授权之后,芝麻信用才会从淘宝等平台提取用户数据,继而进行综合评分;用户不授权,则不能提取数据。而芝麻信用最终以产品的形式呈现,如地址等隐私信息不会呈献给商户,商户只能在得到用户授权后,才能看到芝麻分。如果芝麻信用未来推出信用报告的话,也需要用户授权后,商户才能看到。

精准度有待提高

截至2013年底,央行银行个人征信系统中收录有信贷记录的自然人约3.2亿,覆盖率不及总人口数的25%,远低于美国的85%。以往的个人征信记录主要用于信贷领域,而芝麻信用的野心更大,意在打造一个开放式平台,将芝麻信用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公测阶段,芝麻信用仅提供了出行、住宿、金融、购物、社交五个场景,后三个场景还未开放。以“金融”场景提供的借款、分期为例,张道生透露,芝麻信用作为一个平台,只做信用服务,不提供具体产品。具体的金融策略是由每个商户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决定,而贷款是由银行、P2P、消费金融类公司提供。蚂蚁微贷联合淘宝、天猫共同推出一项名为“花呗”的网购服务,和其他商户一样,只是芝麻信用的一个合作伙伴。

“旅行、租车、租房,都可以用到芝麻信用”,张道生称,“征信体系缺失是很大的痛点,芝麻信用会和P2P、消费金融类机构探索和合作。除此之外,生活中需要押金、需要预授权的场景,其实就是一个陌生人的场景,包括交友、交际、婚恋、招聘,这种生活化的场景其实都可以用得到。”据媒体报道称,未来随着应用场景的增加,例如,芝麻信用分较高的用户可享受出境免签证,网购可先试用后付钱,贷款利率有优惠,租车订酒店免押金,机票退票极速退款等多项服务。

但是,芝麻信用刚刚起步,数据的获取、产品的完善性、评分的准确性仍是问题。

在拍拍贷CEO张俊看来,芝麻信用现在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他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拍拍贷服务的群体,如广大的二、三、四、五线城市群体,在淘宝上消费不见得多,这类群体相对而言没法评估,这是一个问题。”另一方面,“芝麻信用也来找过拍拍贷,想跟我们合作,我们就拿了一批用户去跑它的模型,测试准确度。因为这些是真实发生的借贷,有些人还了借款,有些人没还。但测试出的结果与实际结果相比,差距比较大。与拍拍贷自己的模型相比,精准度还远远不够。”

张俊认为,基于信用的交易行为,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所以,要真实发生交易。基于信用的交易发生后,这个人最终是否守信。不守信的话,一笔借贷是短逾期或长逾期,还是坏账,这都是不同的信用行为。只有有了信用行为,才能回头优化信用模型。阿里缺的是这方面的数据,所以,找我们的P2P机构合作,然后通过他们的信用评分去放贷,放贷之后,收集这些用户还款、没还款的数据,才能做进一步的优化。”

目前,芝麻信用还未能接入央行的征信系统。张道生表示,“对任何一个征信体系而言,都希望数据维度越多、种类丰富越好。央行征信系统只能覆盖3亿左右的群体,而且主要是信贷数据,用于信贷领域。但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是需要征信数据的,央行也是觉得征信数据不够的,在市场打开后,可以吸收互联网数据的元素。”

不直接发牌照待优胜劣汰

继芝麻信用之后,拉卡拉APP6.0将于本周上线,届时将推出“考拉信用分”功能。此前,拉卡拉支付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陶然介绍,“考拉分”目前正在内测,用户输入身份证号就知道分数以及可能得到的贷款额度。上周,拉卡拉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拉卡拉信用还处于准备期,“比较谨慎,要做好充分的内测。”据了解,考拉信用分的特点是“拥有大量跨行转账数据”来作为分析的基础。

更多的征信机构涌入市场后,带来的困惑是,依据不同的模型,同一个人会被不同机构打出不同信用评分。黄震表示,“这次很多是用利用已有的电商平台和交易系统里的交易数据,给用户打分。一个人在不同环境中、不同的体系中,信用状况确实不一样。例如,有的人在熟人圈不敢轻易失约,但在陌生人圈有可能不守信。所以在不同的环境下,人的信誉状况不一样,这个是可能存在的。第二,这种打分,主要用于自己的体系内。例如,在阿里体系内,在蚂蚁金服提供贷款时,芝麻信用的信用评分具有参考价值”。

张道生认为:“把市场放开,让多个公司进来,就不怕市场出现多家公司、多家分数的情况,因为市场会有一个自然的优胜劣汰的过程。从美国的情况来看,早期美国有2000多家征信机构,每个人都打一个分,但通过市场整合淘汰后,最后只剩下3大征信机构。而国内,市场化这一步都没有跨出去,应该先让市场充分竞争,市场自然会作出选择。”

目前,这八家机构既无行政许可,也无牌照。而之所以央行没有直接发牌照,黄震认为,是希望通过市场机制,看谁能够最终赢得用户和市场认可。未来,可能会出现第三方机构,将这些征信机构的信用评分情况收集起来,再作总体评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