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瓜到底是什么瓜(常用语的有趣来源)

有一些词,人人脱口而出,但对它们的了解只是似懂非懂,比如,“马路”是供马走的路吗?“暗送秋波”为何是“秋波”?“瓜葛”为何指远亲?

有一些词,流传千百年,却渐渐失去了其本来面目,比如,“汉子”本来是骂人话,“含沙射影”的原来是种怪虫,“楷模”原来是两棵树,“虎威”原来是老虎身上的骨头,“牛鬼蛇神”原来是佛法的守护神……

这些人们常见常用的词语,看似简单,一旦追溯其本源,往往能发现许多丰富而有趣的内容。《原来如此:趣说日常用语》书以轻松诙谐的语言对近两百条常用词语进行趣味溯源,不求能解决传统文化上的什么大问题,只愿读者翻开每一页都能收获知识,体验阅读的趣味。

傻瓜到底是什么瓜(常用语的有趣来源)(1)

肮脏

本来是褒义词

感冒

本来是官场用语

“感冒”是常见的流行病,可是任何一部古代中医典籍中都没有“感冒”一词,原来,“感冒”这个常用语最初不是医学术语,而是来自官场,是一个官场专用语。

宋代有专门的机构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事务,这些机构是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和秘阁、龙图阁等阁,通称“馆阁”。按照规定,馆阁中每天晚上要留一位官员值夜班,以防图书被盗,如果因故不能值夜班,就要在请假簿上写上这么一句:“腹肚不安,免宿。”当然不一定是真的“腹肚不安”,而是一种相沿成习的借口。请假不能连续超过四天。因此馆阁的官员们俗称这本请假簿为“害肚历”。这一笔记载出自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一书,原文是:“馆阁每夜轮校官一人直宿,如有故不宿,则虚其夜,谓之豁宿。故事,豁宿不得过四,至第五日即须入宿。遇豁宿,例于宿历名位下书:腹肚不安,免宿。故馆阁宿历,相传谓之害肚历。”

南宋时期,时为太学生的陈鹄也在馆阁中供职,陈鹄喜欢别出心裁,他在《耆旧续闻》一书中记载了自己的发明创造:“余为太学诸生,请假出宿,前廊置一簿,书云感风,则害肚历可对感风簿。”陈鹄偏偏不愿意写“腹肚不安,免宿”,而是写上“感风”,还沾沾自喜地声称“感风簿”跟“害肚历”可谓一联绝对。

陈鹄创造的“感风”一词也是有来历的。与他同时期有个中医学派,史称“永嘉医派”,创始人叫陈无择,他写了一部医书《三因方》,将复杂的疾病按照病源分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种:外因称“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内因称“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不内外因指虎狼毒虫等意外疾病。陈鹄于是创造性地把外因之首的“风”信手拈来,前面冠上一个“感”字,“感”者,受也,故称“感风”。“感风簿”一词从此开始风靡官场。

到了清代,“感风簿”演变成了“感冒假”,成为官员请假休息的托辞。清代学者俞樾在《茶香室丛钞》一书中说:“按今制官员请假,辄以感冒为辞,当即宋时感风簿之遗意。”清代官员的创造性在于将“感风”变成了“感冒”,“冒”是透出的意思,“感冒”即是感风之后仍然带病坚持工作,今天终于全面爆发了!

傻瓜到底是什么瓜(常用语的有趣来源)(2)

傻瓜的“瓜”是什么瓜

“傻瓜”这个词大家说得实在是太多了,却没人较真地问一问这个“瓜”是什么“瓜”,到底是黄瓜、西瓜还是哈密瓜。

“傻瓜”的来源跟古代一个非常古老的部族姜戎氏有关。《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述了范宣子对姜戎氏的谈话,其中说:“来!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意思是当初秦人追逐你们的祖先吾离,一直追逐到了瓜州。瓜州在今甘肃敦煌一带。据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姜戎氏被赶到瓜州后,人们就把聚居在瓜州的姜姓人统称为“瓜子族”。又因为“瓜子族”人秉性忠厚,被人雇用时不懂得偷懒,埋头不停干活,勤奋老实,因而被当地人视为“傻子”,时间长了,就一概统称为“傻瓜”,意思到底有没有贬损还不定哩。

至今甘肃、四川两省还把不聪明的人、愚蠢的人称为“瓜子”、“瓜娃子”。

楷模

本来是两棵树

“楷模”就是榜样的意思,值得学习的人或事被称为“楷模”。鲜为人知的是,“楷”和“模”原本是两种树的名字。

唐朝著名的博物学家段成式所著《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载:“蜀中有木类柞,众木荣时如枯枿(niè),隆冬方荫芽布阴。蜀人呼为楷(jiē)木。”蜀中有一种树很像柞(zuò)树,它的特点是别的树茂盛的时候它反而像一个枯树桩子,到了隆冬时节,别的树都落光了叶子,它反而发芽长出了茂盛的枝条。蜀地之人称其“楷木”。《太平广记》引《述异记》:“鲁曲阜孔子墓上,时多楷木。”清代的《广群芳谱》引《淮南草木谱》:“孔木生孔子冢上,其干枝疏而不屈,以质得其直故也。”楷树的这种特性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境界,这种树不同流俗,众树茂盛它隐退,众树蔫了它茂盛,直道而行,这不正是圣人的写照吗?怪不得孔子的墓上都种满了楷树呢。其实楷树就是黄连木,是原产中国的一种落叶乔木,因其木材色黄而味苦,故名“黄连木”或“黄连树”。

明人叶盛所著《水东日记》载:“吴澄问吴正道曰:模楷二字假借乎?吴举淮南王安草木谱以对曰:昔模树生周公冢上,其叶春青,夏赤,秋白,冬黑,以色得其正也;楷木生孔子冢上,其余枝疏而不屈,以质得其直也。若正与直可为其法则,况在周公孔子冢乎?”模树生长在著名的周公的坟上,模树的叶子春天是青色的,夏天是红色的,秋天是白色的,冬天是黑色的,这四种颜色加上黄色都是古代的正色,称“五色”。叶盛接着说:“模树和楷树的正和直可作为法则,况且这两种树还生长在周公和孔子的冢上呢,更是万世之楷模了!”

从此之后,楷树和模树以树喻人,把人的模范行为、榜样作用以及为人师表的风范称为“楷模”了。

呵呵

是苏东坡发明的吗

有网友撰文,声称网络流行语“呵呵”最早起源于苏东坡,并举出三通书信为证。其一,《与鲜于子骏》:“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其二,《与文与可》:“不尔,不惟到处乱画,题云与可笔,亦当执所惠绝句过状索二百五十疋也。呵呵。”其三,《与陈季常》:“一枕无碍睡,辄亦得之耳。公无多奈我何,呵呵。”

我只能很遗憾地说,该网友实属孤陋寡闻,“呵呵”一词的发明权根本不属于苏东坡,即使用在书信中也并非苏东坡首创。

“呵呵”最早见于史料,出自《晋书·石季龙载记》。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虎的太子石宣妒忌弟弟石韬得宠,派遣刺客杀了石韬。临葬前,石宣“乘素车,从千人,临韬丧,不哭,直言呵呵,使举衾看尸,大笑而去”。既然是“大笑而去”,“呵呵”当然就是笑声。后赵乃羯族所建,因此“呵呵”本来是胡人之间流行的一种笑声。

有宋一代,“呵呵”一词非常流行,尤其是名人的书信中常常使用。当然其使用频率赶不上今天的QQ和MSN聊天,手指一动就可以“呵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