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奇石排名(乾隆捡得一块奇石)

颐和园是中国古代造园史上最后一座皇家园林。

在这座规模浩大的古典园林里,“石”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供人欣赏,更是寄托了我国传统的审美与思想情怀。

园中有一块平平无奇的大石头,乾隆却视为奇珍异宝。

大臣们说它“败家”不吉利,极力反对;

太后说它“破门而入”,更有灭顶之灾。

乾隆不顾众人反对,花重金将它运回。

这块引人非议的石头,就是颐和园乐寿堂的青芝岫。

乾隆奇石排名(乾隆捡得一块奇石)(1)

乾隆“请”石

中国人讲究玄关风水,“败家石”坐落在颐和园乐寿堂的前厅里,巨大的石头仿佛一块天然的屏风,遮挡着门口的“煞气”。

这块石头通体呈灰白色,全身因滴水石穿而显得“千疮百孔”,常人眼光实在是欣赏不来。

一块平平无奇的大石头,如何能有“败家”的玄学说法?

题字、写诗,为何乾隆对它“情有独钟”?

有一次,乾隆回宫路过良乡时,发现了这块造型奇特的巨石。

大臣眼里,这只是一块极其普通的石头,可不知道为何乾隆对它“一见钟情”。

他喊来刘墉盘问石头的“身世”。

乾隆奇石排名(乾隆捡得一块奇石)(2)

原来,这块石头本是明朝米万钟斥巨资购入的心爱之物,只因运输中家道中落,后人便“甩锅”给这块石头。

后人认为这块石头是不祥之物,只要买下它的人就会迎来厄运,家破人亡。

这种说法似乎有些“玄学”了,可古人十分迷信。

随行大臣得知巨石的“身世”后,纷纷表示此地不宜久留,尽快远离这块厄运之石。

乾隆陷入沉思,自己实在喜欢这块石头,只可惜大臣们不同意。

刘墉很是了解乾隆的脾气和心性,看出了他的欲言又止。

乾隆奇石排名(乾隆捡得一块奇石)(3)

皇上,微臣认为是这块巨石有灵性,一般人家‘压不住’它呀,它才‘坐着’不愿意走了”,刘墉谄媚地说。

乾隆笑而不语。

刘墉见“台阶”还不够,便继续说:

微臣认为,不是巨石有厄运,而是他在挑选拥有他的人。小小的明朝米家如何跟我大清国运相提并论?它一定是等着入皇家园林呢!

乾隆听了哈哈大笑,高兴地说:“好!‘请’石回京!

有时候,领导并不是喜欢下属“各抒胸臆”,只不过想通过他人的嘴讲自己的想法罢了。

乾隆奇石排名(乾隆捡得一块奇石)(4)

随后,乾隆便下令举办了一个“请石”仪式。

文武百官纷纷落马下轿,对着“败家石”参拜焚香,场面实在是有些滑稽。

乾隆回宫后,将巨石的故事讲给太后,并表示“献宝”将石头安放在太后的乐寿堂。

太后立马不高兴了,她老人家本就听说了此石臭名昭著,有“败家”的名号。

皇帝将如此不祥之石送给自己,不知道安的什么心!

何况此石巨大,长8米、宽2米、高4米,重二十余吨,要想抬进乐寿堂的大门,还得把门拆了。

乾隆奇石排名(乾隆捡得一块奇石)(5)

岂有破门之理!既败米家,这块石头来者不善!趁早扔了!

被太后严厉地批评后,乾隆又找来“马屁精”刘墉。

皇帝一筹莫展,刘墉开动脑筋。

皇上,您看这块石头上窄下宽,通体青白,像不像块灵芝?

刘墉立马想出了“馊点子”。

皇上思考着说:“嗯,有些相似。

灵芝象征吉祥如意,富贵长寿,跟太后的‘乐寿堂’简直是天生一对啊!

乾隆奇石排名(乾隆捡得一块奇石)(6)

乾隆高兴地去跟太后“学舌”,可笑的是太后竟也觉得有几分道理,便同意将“败家石”安放在乐寿堂的庭院玄关处了。

乾隆只要得到心爱之物,便一定要留下使用过的痕迹。

大家都知道他喜欢盖章,可大石头上不好盖章,乾隆便找来了大臣们一起在石头上题字。

本就百孔千疮的“败家石”更是“伤痕累累”,不仅有乾隆亲题的《青芝岫》七言绝句,更有数位大臣题字。

乾隆奇石排名(乾隆捡得一块奇石)(7)

题字写诗还不过瘾,乾隆干脆写了一篇近四百字的“小作文”刻在了巨石的身上。

知者乐兮仁者寿,皇山洞庭夫何有?”足以看出乾隆对这块石头的喜爱了。

从此以后,这块石头名声大振,直到今天依旧坐落在颐和园中,被来往的游客欣赏着。

只不过提起它时,人们还是喜欢称呼它的旧名——“败家石”。

乾隆奇石排名(乾隆捡得一块奇石)(8)

“败家石”身世

要说起这块石头是如何“败家”的,还要从明朝的米万钟说起。

明朝米万钟,以收藏欣赏石头为乐,自家后花园里摆放了很多形态各异的石头。

为了收集石头,他踏遍了北京高山低谷,修建了三座园林专门陈列石头。

他自封“友石居士”,外界对他的称呼就没这么好听了,叫他“石痴”。

传说中,米万钟在房山相中了两块巨石,其中一块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败家石”。

他相中之后,便想把这两块石头拉回自家的后院。

乾隆奇石排名(乾隆捡得一块奇石)(9)

如何拉回家成了一个难题,何况路程有七十多公里。

一块“败家石”就有二十多吨,古代没有起重设备,只能靠人力去拉。

米万钟对这两块石头如痴如醉,为了请石出山,他不惜花重金聘请了上百号劳动力。

爱石容易,请石难——光是把这两块石头抬起来放到简陋的移动设备上,就花了整整七天。

石头太沉了,放到简陋的木板车上后,数十名工人喊着号子一起拉,石头纹丝不动。

米万钟百思不得其解,这时有人想出了一个点子:

修紫禁城的时候会泼水冻路,在冰面上拉的话摩擦力会小一些。

乾隆奇石排名(乾隆捡得一块奇石)(10)

米万钟高兴地直呼:“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秦始皇修筑长城也是类似的方法!

如何制造一条回家的冰道呢?米万钟又陷入了思考。

最后,米万钟想出了一个“劳命伤财”的办法。

从房山到北京的宅子修出一条冰道,并沿途打井,等冬天泼水冻路,便有了一条冰道。

此工程堪称浩大,不仅要雇人修路,还要钻井打水,确实“败家”!

爱石如命的米万钟,视金钱为身外之物,只要将心爱的石头搬回家,他宁愿花这笔“冤枉钱”。

到了冬天,米万钟的项目完工了。

乾隆奇石排名(乾隆捡得一块奇石)(11)

万事俱备,石头就这样踏上了回家的路。

只可惜石头运到一半,米万钟在官场上发展不利,竟然丢了乌纱帽。

本就为了这块石头几乎花光了积蓄,这下可好,工作丢了没有收入来源,“石头项目”只能运到一半“停摆”了。

无奈之下,米万钟只好来到了石头运输中断的地方——良乡。

他抚摸着心爱之石,想着再也没有机会能见他们了,不禁泪水涟涟。

这时,米万钟似乎“感动”了老天,本是晴空万里的天气竟然下起了雨。

乾隆奇石排名(乾隆捡得一块奇石)(12)

米万钟第一反应不是找地方躲雨,而是一边惊呼着一边找来防雨的油纸给石头盖上,生怕石头淋雨。

他的行为实在令人啼笑皆非,可以看出他是真正的“石痴”!

后来,米万钟见运石无望,便用最后的一点积蓄,请人修了一个简陋的草棚,给石头遮风挡雨。

这件事传开了以后,大家不仅没有同情米万钟的遭遇,还嘲笑他是个“石疯子”。

丢掉工作、失去收入的原因,被大家所淡忘,石头是不祥之物的“玄学”说法广为流传,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笑料。

乾隆奇石排名(乾隆捡得一块奇石)(13)

米万钟的好友,甚至用大石的口吻写了一篇文章《戏代石报书》,令人忍俊不禁,米万钟给大石头“回信”,作了《答石见报书》。

这两块石头在良乡孤零零地呆了一百多年,直到乾隆“一见钟情”,不顾众人反对,执意运回颐和园。

事实上,乾隆跟历史上许多喜爱石头的古人一样,只是政务繁忙之时“解压”的爱好,可米万钟是有些走火入魔的。

玩石,大多人只喜欢固定的一个种类,比如现如今,有人喜欢玉、有人喜欢玛瑙。

古人也是如此,白居易喜欢太湖石,阮元喜欢大理石。

乾隆奇石排名(乾隆捡得一块奇石)(14)

而米万钟可以说是石头的“祖宗”了,他不仅什么都玩,而且精通。

比如说雨花石,米万钟担任官职时,经常打着“出差”的幌子去山间找石头。

不仅自己挖,还鼓励村民挖、他来收购,逐渐产生了一条稳定的“产业链”。

后来,有一位女石友人声称只要听雨花石轻轻摩擦的声音,便能推断出哪块石头更漂亮。

两个“石痴”一见如故,后来二人便结婚了。

石头也能“牵线搭桥”!

不仅要玩石、赏石,米万钟还请当时著名的画家给爱石画“写真”。

乾隆奇石排名(乾隆捡得一块奇石)(15)

最有名的要数《十面灵璧图》了。

这块灵璧石“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角度都有其美妙之处。

作者在这幅画中展现了十个角度下的景象,风格竟大不相同。

1989年,这幅《十面灵璧图》在纽约苏富比的拍卖中,曾经创下了120多万美元的纪录,打破了此前中国古代绘画拍卖的最高纪录。

2018年,这幅画被洛杉矶郡立博物馆展出。

乾隆奇石排名(乾隆捡得一块奇石)(16)

乾隆“败家”?

有人曾戏说乾隆三大爱好:收藏、盖章、下江南。

这个说法可能有些偏颇了,可乾隆爱收藏却是事实,他的这些爱好还要从“原生家庭”和历史背景说起。

乾隆时期,疆土统一、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

在相对安定的环境条件下,乾隆自然有时间、有闲心去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

除了喜欢赏石,乾隆还喜欢写诗、学画、收藏古玩,使他除了皇帝的角色外多了些许文人的习气。

朕自幼读书宫中,讲诵二十年来,未尝少辍,实一书生也。”乾隆曾对于自己的“书生文人”身份也“盖章”认证。

乾隆奇石排名(乾隆捡得一块奇石)(17)

乾隆的收藏不管是从品类还是数量,都很丰富繁多。

历代皇帝喜欢靠着手中至高无上的权力收集奇珍异宝,什么值钱收藏什么,可乾隆的收藏可以说是皇帝中的“奇葩”。

不仅有青铜礼器、书画、瓷器,还有古书、古画、瓷器。

可以说乾隆的收藏品,在当时可能并不是按照金钱的价值来收藏的,只是按照自己“文人墨客”的身份收藏一些心爱之物,如此看来乾隆确实是一介文人。

除此之外,皇帝的收藏是有特殊的政治意义的。

乾隆奇石排名(乾隆捡得一块奇石)(18)

颐和园排云殿摆放着十二生肖石,有传言这些石头是为了讨好慈禧而搬来的。

这些十二生肖不是按照原本的顺序,而是按照《周易》中的说法,把慈禧的属相摆了一个“阵”,有利于她的“职业生涯”。

还有一种说法是,十二生肖石代表全国上下的老百姓,象征着全国对慈禧“俯首称臣”。

虽说这些说法并无科学依据,但也可以看出古代的皇亲国戚是有些“封建迷信”的。

园林收藏不仅是造型与欣赏的需要,更是巩固皇权的一种象征。

乾隆奇石排名(乾隆捡得一块奇石)(19)

俗话说“玩物丧志”,乾隆也深知“玩物怠政”的道理。

乾隆曾告诫子孙,君主在位要一心为民,日理万机之余可以发展一些小爱好解压,切不可玩物误国。

嘉庆皇帝就曾对此告诫有所回应“谨守续编序言……怡情尚不可过。”

乾隆奇石排名(乾隆捡得一块奇石)(20)

现如今,“败家石”上乾隆的御笔依稀可见。

“青”字已在时间的流逝中剥落,“芝岫”二字还很清晰。

乾隆题的诗也残留在石头上。

俗话说,“玩物丧志”。

如果一项爱好,能使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起到解压的作用,便是有益;

如果只是为了取乐而散尽钱财甚至家破人亡,那就大可不必了。

参考文献:

  1. 乾隆收藏是对古书画的大整合_周懿
  2. 天下第一败家石友_吴雨洁
  3. 石观百年——颐和园赏石概述_秦容哥
  4. 浅析中国皇家园林中的赏石文化——以北京颐和园为例_魏广龙
  5. “败家石”、谢园、房山石经与《石头记》_罗炤
  6. 指间风雅——乾隆御用玉扳指的制作、收藏与赏赐_郭福祥
  7. 乾隆皇帝的文化世界与颐和园的收藏_姚安
  8. 乾隆帝文化修养及个性与大兴收藏之关系研究_刘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