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人生百态(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期末考试糟糕透了,成绩直线下落到全班七名,妈妈脸上阴雨密布,在被妈妈一顿批判后。小明感觉形势大为不好,于是跑到了姥姥家躲躲风头。谁知姥姥也是个老脑筋,对小明说:“小明啊,古人有句话叫‘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你不好好读书怎么行呢?“

嗨!到哪也不消停啊!无奈,小明只好当没听见,装样子学习给姥姥看,可心底里却想,读书是为了谋生,我还早着呢!可是我还真弄不明白古代读书人靠什么养活自己?

急忙上网查了起来。

古人人生百态(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1)

古代的读书人怎样养活自己?当然最好有个正当职业。

首选是做官。官银靠不上,就得自己想办法,最常见的是教书。这种职业,是孔夫子开的山,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个个都收费。后世业此者,有功名者容易些,不用弟子三千,有钱人家教一个半个,则衣食俱足。没有功名的,则要差得很多,就算有学生可教,也养活不了自己,该种地的时候,还得下地。

还有一种职业叫师爷,给官老爷当幕僚,据说也很滋润,但多半被绍兴的读书人包办了,别的地方的人插足很难。

发达地区的读书人,还可以经商。但比较省事的挣钱方式,还是卖文做画。卖文有两种,一种是写书编书,一种是卖字。

自宋朝开始,出版就是一个发达的事业,出版商出书,很有市场。有市场的书,得有人写,有人编,这就用得着读书人了。水平高的自己写,用今天的话来说是创作;水平低的,则编,把人家的东西拆开了重新组合,再加上一个香艳刺激的书名,跟今天许多书商干的活计完全一样。

古人人生百态(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2)

卖字也一样分高下,字写得好,有名气的,论幅卖,一幅字很多银子,当年苏轼一幅字就可以换几十斤上好的羊肉。没名气的,则给雕版者往刻版上写字,写上一堆,也能换几个银子。卖画,比较简单,只要卖得出去,都论幅,只是价高价低,差距相当不小。

按规矩,卖字画都有润格,也就是价目表。就像店铺,什么东西什么价,一清二楚。只是卖字画,多半不按种类算钱,只算尺幅大小,越大,价钱越高。

清朝卖字画为生的人,以扬州八怪为最,八怪之首,为郑板桥。现在的人知道郑板桥,多半是因为那幅被滥加复制的条幅:难得糊涂。其实,在八怪之中,郑板桥的字画,不算最好的。但是郑板桥正经的进士出身,做过几任知县,丢了官,不求开复,跑到扬州来卖字画,太有个性,想不出名都难。他的润格,非常有名,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看来,读书人,得先有本钱养活自己。

古人人生百态(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3)

哎!读书人也难啊!小明突发感慨!

历史小链接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释义】:学做任何东西都是低俗的,只有读书才是上乘的品味。

【出处】:《神童诗》(作者汪洙,字德温,宁波人。是北宋年间著名学者。)是一篇影响广泛的启蒙读物。

【摘录】前四句:“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