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为什么要称为情人节(七夕在历史上其实不是情人节)

七夕为什么要称为情人节(七夕在历史上其实不是情人节)(1)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古今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霄中。

白居易的这首《七夕》,讲的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

因为这个美丽的故事,七夕现在成了我们中国的传统情人节。

七夕为什么要称为情人节(七夕在历史上其实不是情人节)(2)

且慢,七夕在中国古代真的是情人节吗?

当然不是。七夕节也叫乞巧节或女儿节,它在中国历史上其实近似于妇女节或闺蜜节,这一天也是未婚女子的女红技艺大比拼。

早在西汉时期,宫廷里在七夕这天,组织宫女们比赛女红,也就是针线活,并表扬其中的优胜者。

后来传到民间,女人们都在七夕这天拜织女,因为织女也是纺织女神,她们希望织女能把她的技艺和巧慧传给她们,让她们找一个好婆家。

女孩子们会在这一天进行穿针比赛,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七夕为什么要称为情人节(七夕在历史上其实不是情人节)(3)

到了明清时,人们又换了个玩法,叫丢巧针。

她们拿一碗水,放在太阳下暴晒,等到水面起一层薄膜时,把一根针丢在水里,然后观察针在水里的影子,有的像花,有的像鸟,影子越美,丢针的女孩就越心灵手巧。

如果你丢的针,影子就是笔直的一根,那么你就是妥妥的一枚小笨蛋啦。

唐代少年诗人林杰诗云:

七夕今宵胜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另外,七夕还有个习俗,就是晒书。

传说这一天是龙王晒鳞的日子,所以读书人就在这一天晒书,没书的就晒晒肚皮,因为“腹有诗书”嘛。

七夕为什么要称为情人节(七夕在历史上其实不是情人节)(4)

那么,后来七夕为什么变成了一个爱情的节日呢?

其中,唐宋的诗人们功不可没。

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唐玄宗和杨贵妃,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如秦观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就写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其实,在中国古代,真正的情人节是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也就是上元节。

这一天,城里是不宵禁的,人们可以玩个通宵。

于是男男女女,盛装出行,观月,赏灯,或遇得良缘。

在电视剧《大明宫词》中,太平公主就是在上元节,遇到了心上人薛绍,一眼万年,上演了一部轰轰烈烈的爱恨情痴的故事。

七夕为什么要称为情人节(七夕在历史上其实不是情人节)(5)

关于元夕的爱情诗词要远远多于七夕的诗词,流传的佳句也更多更美。

如唐代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如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七夕为什么要称为情人节(七夕在历史上其实不是情人节)(6)

其实,只要遇到良缘,天天都是情人节。

愿你我都能遇到真爱,从此互相携手,幸福地走过彼此的一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