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事依稀记得 那些年那些事一

那些年那些事依稀记得 那些年那些事一(1)

人一生中会经历很多事情,但总有一些事会让你终身难忘,有一些事虽然会随着光阴和岁月的流逝而逐渐淡化,但只要你去想就都能想起来,人们常说的往事如烟,巩怕也只是一种心境而已。

在我的记忆深处,也有一些往事让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那些年那些事依稀记得 那些年那些事一(2)

"冬林"是我的名字,自己都觉得很土,既没有诗意,也没有喻意,但毕竟是父母所赐,也就一直没有改过。

据母亲涚,这个名字是我的启蒙老师帮我取的,因我出生在农历10月,正好那天父亲又在山上造林,所以给我取了这么一个名字。

这虽然不是我经历的事情,但母亲的话揭开了我名字的由来,听而入心,被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

那些年那些事依稀记得 那些年那些事一(3)

我从4岁开始有了自己的记忆。

记得那时候我们一家人住在一栋旧木房子里,前面是一块较大的青石板铺就的空坪,后面靠坡,一条马路从屋后的坡边经过直通外面。

那里很偏僻,当时除了我家与另外一户人家外,再也没有别的人家居住,到了晚上根本不敢出门,还常听到猫头鹰叫,总让人心怵。

后来才知道那个地方叫牛形坡,是父亲他们农场专门养猪的地方。

那户人家有三个孩子,我们天天在一起玩,我们的父亲都在那里养猪,所以我们常到父亲养猪的猪舍玩,我们逗小猪,与小猪嬉戏,似乎把小猪也当成了玩伴。

那些年那些事依稀记得 那些年那些事一(4)

那时生活艰苦,条件差,油水少,饿得也快。

有一天下午,母亲下地干活去了,我带着大妹在家,饿了就到米桶里找东西吃,因为母亲喜欢把吃的东西放在米桶里,结果吃的东西没有找到,翻到了母亲新熬好的半坛猪油。

猪油的香味让我们垂涎三尺,我们没有抵挡住诱惑,把猪油搬出来,拿来勺子,你一口,我一口,很快就把那半坛猪油吃了个精光,然后把坛子放回原处。

母亲下午收工回来炒菜,发现新熬的猪油没有了,以为是忘了盖盖子被老鼠偷吃了,还自责了一通。

说来也怪,我们竟然没有被吃坏肚子,这事至今仍是我跟大妹的秘密,猪油那个香味也一直未忘。

那些年那些事依稀记得 那些年那些事一(5)

在我小妹出生的那年,有一天母亲到城里去看病,父亲要喂猪不能陪她去,她便一个人挺着肚子去了。

下午天快黑了,天气也转冷了,父亲喂猪回家还不见母亲回来,便叫上我赶着牛车去接她。可能因为天色和心情的原因我有些害怕,一路上死死地拽着父亲的衣服。

刚走出两里地,发现母亲躺在马路边的草地上,父亲赶紧停下车下去将她扶起,母亲说她实在走不动了,于是父亲赶忙把她扶上车,赶着牛车就往家赶。

母亲挺着大肚子趟在草地上痛苦的样子,至今记忆犹新,深感母亲的不易。

那些年那些事依稀记得 那些年那些事一(6)

有一天,突然汽车拉来了很多年轻人,讲着外地口音,吵吵囔囔,吓得我们一天不敢出门。

后来才知道他们是文革时期劳动大学的学生,是来这里勤工办学的。

他们一来,就打破了这里的沉静。这偏僻避静之地过去除了猪叫外,很快就多了许多打闹和欢笑声,变得热闹起来。

这里也很快成了文革的批斗场,一个个所谓的走资派、反革命陆续被带到这里,革命派高喊口号,将走资派、反革命用绳子捆绑、挂牌批斗,时而低头站立,时而双膝跪地俯身或被用绳子吊起,场面惊魂,不堪入目。

那一张张痛苦的脸和难受的表情,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第一次见到了人性的残忍和丑陋。

奇葩的是那时邻居家的姐姐还不到十四岁,因上厕所时用了印有"毛主席"字样的语录本页面当了手纸,也被革命派拉去批斗。

那些年那些事依稀记得 那些年那些事一(7)

我七岁那年已到了该上学的时候,当时父母的农场利用劳动大学的文化资源已办起了子弟小学,我跟姐姐一样被送到子弟小学上学。

子弟小学设在场部附近的老庵堂,去那里上学要经过一条约20米宽的河,还要经过一个村庄,再走一段山路,否则就要沿马路走乐安桥,多绕道一倍的路程。

过河是条近道,可节约时间,但过村庄狗太多,有被狗咬伤的危险。不涨水时我跟姐姐一般选择过河这条道,毕竟近很多。

起初每次过村庄我都特别紧张、害怕,手里总是拿一根棍子跟在姐姐身后小心翼翼地过,但几乎每次都被狗追咬,有几次被咬破了裤子,还有一次被咬伤了屁股。

后来时间久了,我们也掌握了狗的习性,既不拿棍子也不跑,若无其事地慢慢走过去,狗只是叫几声,也不追咬了。

这条路我跟姐姐走了一年多,第二年因猪场搬迁我们一家般到了离学校较近的畜牧生产队居住,再也不用担心被狗追咬了。

那些年那些事依稀记得 那些年那些事一(8)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也在一天天长大,男孩子的秉性也开始慢慢显现。

父母是不允许我们下河游泳的,看到大学生们在河里玩得如此畅快,为了满足自己下水游泳的欲望,我跟邻居家的小男孩常偷偷跑到父亲猪舍喂猪的水池里学游泳。

那里水不深,不怕溺水,但因缺少阳光照射,水池里的水凉得跟井水一样,可这并不影响我们游泳的心情,在那里我们感受到了下水游泳的快乐。这件事一直让我回味无穷。

有一天,母亲看到我跟邻居家的小男孩在玩纸折的飞机,便找来一根新鲜的竹子,说教我们做一种新玩具。

母亲动作娴熟,只见她用柴刀把竹子劈开,选一块竹扁稍加整理后在两端取一小槽,再用麻绳绷成半月形,然后将一根小棍放在上面先拉紧再松开,只见小棍立马飞出很远,并告诉我们这就是弓箭。

我们顿时激动万分,高兴地捡回射出去的棍子,照着母亲的样子反复试射,在母亲的指导下,很快就掌握了射箭的技巧,对这一新玩具马上也就爱不释手了,都争着抢着玩。

这是母亲第一次教我们自己做玩具,这把弓箭在我心中就像古代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一样,不可替代。

后来我们经常缠着母亲教我们做玩具,她也教会了我们做竹筒枪、陀螺、铁环等不少玩具。

慢慢地我对动手做玩具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也逐渐变成了一种本领,使我的孩童生活充满了童趣。

那些年那些事依稀记得 那些年那些事一(9)

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读书是现今社会每个人必须经历的阶段。

我在读小学的时候成绩不大好,并不是不想读书,主要是玩心太重,我把学校当成了玩的地方。

那时候每一波玩潮我都是主角,只要我玩什么,大家都跟着我玩什么。我会自己做玩具,也知道什么时候玩什么,到了玩什么的时候,我就做什么玩,附近很多小朋友也总是找我做玩具。虽然那时还不知道什么是存在感,但大家都黏着我玩,我感觉很爽。

尽管如此,在学习上也有让我自豪的地方。我记忆力好,那时每学期到期末的时候,老师都要求学生把学习的课文从头到尾都背颂一遍,我基本都是第一个背过的,而且经常是从最后一课背到第一课,别的学生都是顺着背,我能倒着背。

那时我们还开有珠算课,可能是我常做玩具手巧的原因,我学习珠算变得很在行,拔起算盘珠子来又快又准,珠算成绩在班上总是第一。

但也有一件事情让我感到羞愧,我读小学四年级时由于语文、算术期末考试未级格被学校留了一级,这成为我记忆中的隐痛。

那些年那些事依稀记得 那些年那些事一(10)

我生长的那个年代对劳动很崇尚,大学推行勤工办学、勤工助学,中学实行勤工俭学,既使是小学,每周也安排了一个下午的劳动课。

劳动课一般安排在周六的下午,主要是打扫学校和周围的环境卫生。可能是图新鲜,虽然是劳动,似乎也跟玩一样,大家兴致都很高,都争着抢着做,仿佛都特别爱劳动似的。

学校也经常组织我们帮助茶叶生产队抢摘茶叶。我们背着竹篓顶着太阳在茶树间穿行,两只小手神情专注地不停地掐着茶树上的嫩芽,由于人小个子不高,还时不时地顶着脚尖去采摘,几个小时下来好象也不觉得累。

记得每次采摘茶叶老师都要评比。因此,我们常去偷女生竹篓里的茶叶充数,有一次我被女生追赶,不小心脚板被生锈的马钉戳穿,还是校长把我背回家的,我一周未去学校上课。

除此之外,稍大一点我们还要随父母参加场里的春插和双抢,那可不是一般的劳动,其强度本不是我们那个年纪该承受的,苦累不说,还常被蚂蝗叮咬,有时会被镰刀割伤,总是满怀斗志而去,挂着疲惫、伤痛而回。

那些年那些事依稀记得 那些年那些事一(11)

判逆的前身是顽劣,人在进入青春判逆期之前有一个顽劣的过程,会留下一些成长的印记。

我小时候玩得一手好弹弓,弹弓是自己用捡来的铁丝、轮胎内胎皮和牛皮做的,弹丸是在马路上捡的车轮碾磨过的小石子。一有时间我就拿着弹弓打麻雀,上学路上就打电线杆上的瓷瓶,那一路上的瓷瓶几乎没有一个好的,有时还用弹弓到鱼溏里打鱼吃,也曾打碎过别人家的玻璃,总之见什么打什么,四个衣裤口袋也总破石子磨破,没有一个完好的。

那时也喜欢做火枪玩,我把找来的钢管堵死一头,固定在木头做的枪柄上,再把火柴头上的药取下来当火药装进钢管里,填进小石子,用响纸炮做点火,扣动扳机就能发射,能打下树上的小鸟,很有玩枪的感觉,有一回差点伤到一起玩的同伴。

有一次与父亲进城,看见修锁的师傅在帮别人配钥匙,我突然对门锁产生了兴趣。为了搞清锁的原理,回到家后,我把自己家里的锁进行拆解,然后再装上,因此而找到了配锁的巧门,后来常找来废锁废钥匙配制门锁。

由于玩劣我也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一次是背着父母与别的小孩偷偷下河学游泳,不幸被水浪卷入深水,我拼命争扎,正当河水即将漫过头顶之时,一个小孩正好从岩石上跳入河潭,我借着击起的水浪身体往前一挺,终于脱离了深水来到浅水,但也喝了好几口水,呛得鼻涕、眼泪直流,大惊一场。

另一次是生产队新建沼气池抽水试压,我和两个小孩爬到沼气池出料口的墙上看水,另外有一个小孩在墙下玩水,结果我站的那面墙被试压的水挤崩,墙下那个小孩被崩下来的砖石压死了,我在墙上感觉墙体在向外偏移便机智地跳入水里,随后落下来的一根木头也险些打中我的头,捡回了一条命。

再一次是场里新建机械厂房,在房顶过梁尚未完全安装好时,有天早上我爬到房顶上去玩,可能是受到振动,一根过梁突然从顶上滚了下来,幸好被我用手挡住了,否则会被过梁从十几米高的房顶打下来,后果不堪设想。

那些年那些事依稀记得 那些年那些事一(12)

我们生长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决定了我们必须承受动荡带给那个时代的一切。经济萧条,物资匮乏,生活举步维艰,这是动荡带给那个时代的不幸,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和承受的。

因此,为了生活我们很小就加入了劳动的行列,开始为生计操劳。无论是读书还是放假,只要有机会我们就会去找事做;不管是一分钱还是两分钱,只要是可以用来生活的钱,我们就都去挣。

我们给基建工地挖沙挑沙,从附近的小河里把沙子用锄头、铁锹挖出来,再用竹箕挑到工地,从河边到工地很远,中途要歇好几次才能到达工地,肩膀磨破了就把扁担用毛巾包起来挑,有时痛得连书包都不能背。

我们也给基建工地挑砖,从砖厂用肩膀把砖一趟趟挑到工地,再把挑来的砖码成100或200的砖垛子。挑砖比挑沙更辛苦,不仅磨破肩膀,还要磨破手指。妹妹她们虽然年纪小,也时常跑来帮忙,挑不动就用手搬,手指头都被磨破了。

基建工地需要挖土方,我们也去挖,先把地段号起来,早上上学前下午放学后总之有时间就去挖。挖土方也很辛苦,不仅要挖土,还要把挖出来的土挑走倒悼,好在倒土的地方不远,一般都在附近。两只手总是被锄头把振得发麻、发痛,手指、手掌先是红肿起泡,后来就变成厚厚的老茧。

遇到采摘茶叶的季节,我们就去采摘茶叶,也是利用早晚不上学和周末的时间去采摘,早上露水重,裤脚衣袖常被露水湿透,我们经常是湿着衣裤去上学。

我也曾利用周六劳动课后的时间一个人跑到七、八里路以外的飞山上去打蕨菜和竹笋。也曾不顾螃蟹钳破手指,拿着铁桶跑到附近河里抓螃蟹。也曾与父亲早上跳到冰冷的河水里捡被药死的鱼。

我们从小就饱受生活的煎熬,那些苦、那些累、那些痛成为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记忆。

那些年那些事依稀记得 那些年那些事一(13)

生活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也给人带来诸多不幸。

小时候,在我的记忆里最喜欢的事情是养狗。虽然曾经被狗咬过,也曾对狗产生过畏惧,但我很喜欢狗听话的样子,喜欢狗亲人的感觉,喜欢狗的忠诚和陪伴,所以我很喜欢养狗。我对狗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我宁愿自己少吃一口也要留一口给狗吃,狗生小狗崽时我会不吃饭一直守着,去山上玩我也会带上我的狗,我每次放学回家希望狗能跑出老远来接我。因此,我从小到大身边就没有缺过狗,我也从来不吃狗肉。

最享受的事情是看电影。那时生活单调,几乎没有什么文娱生活,看电影是唯一的享受。当时附近部队经常放电影,只要哪天看到部队附近的坡上挂起银幕,就知道那天部队放电影。我们便早早地吃了晚饭,扛着板凳就去号位子,去迟了就只能坐在银幕下或在银幕后看。有时外面下雨,部队就在饭堂里放,饭堂小坐不了那么多人,我们就在外面架起板凳站上去透过窗户看,站两个小时都不觉得累。

最快乐的事情是与小伙伴们在一起游戏。那时童真无邪,无拘无束,我们经常会在一起捉迷藏,打拍拍仗,打泥巴仗,抓特务,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仓库、猪舍、魂山、晒谷场都是我们的游戏场所。在游戏中,我们找到了满足,找到了快乐,找到了童趣。

最幸福的事情是晚上一家人坐在屋门口乘凉和油灯下相守。那时父母白天都要做事,只有到了晚上大家才能轻松地坐在一起。热天我们一边用扇子给父亲扇凉或给他翻背皮解乏,一边听他讲故事、摆龙门阵;冷天我们一起守在煤油灯下听父亲拉家常,一起在火桶里、地炉旁眯瞌睡、陪母亲做针线,一家人在一起,轻松自在,其乐融融,没有比这更让人感到幸福的事了。

最揪心的事情是有一次父亲生病住院小妹在家哭着要母亲。那年父亲不幸染上钩端螺旋体病在县城医院住院,母亲去医院陪护他,我们姊妹四个在家像天塌下来了一样,不知所措、焦虑难当,小妹那时还小,饭也不肯吃,哭着要母亲,怎么哄都没有用,哭得裂心裂肺,让人揪心,只有哭累了才能安静下来,我到现在都不知道那几天是怎么熬过的。

最不幸的事情是我曾三次摔断了同一只手。由于出生在那个不幸的年代,严重营养不良,导致骨骼脆弱,先后三次摔断了右手,一次是跟父亲进城拉猪料时不小心从牛车上摔下来摔断的,还有两次是与小朋友打闹、游戏时摔断的。

最痛苦的事情是有一次一天没有找到母亲。记得那一天早上,我从外面玩了回来,见房门上锁,家无一人,问邻居才知母亲上街了。那天正好父亲也不在家,与生产队的人到山上给食堂砍柴去了。我顿时有一种无家可归、孤独无靠的感觉,于是便一个人进城找母亲。

从家里到县城有五、六里路,我一路小跑来到县城,在街上整整找了两圈都没找到母亲。当时已时过中午,我连早饭都还没吃的,早已饥肠辘辘,身上又无分文,但也只得忍饥挨饿。

在举足不定的时候,我想母亲可能回家了,于是又一路小跑往家赶。回到家门依然锁着,我开始有些慌了,豆大的汗珠从头上顺着脸颊往下流。找不到母亲只好坐在门口等,一个人在那里暗自落泪。

由于又饿、又累、又困,不一会我就靠着门睡着了,直到下午四点多钟母亲她们才回来,看到母亲我哭了。

那些年那些事依稀记得 那些年那些事一(14)

这些,是我儿时生活的全貌,是我记忆中的过往,是我尘封太久的故事,它彰显的是经历、是岁月、是人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