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传属于易经吗(读易录十六泰否卦的)

读易录十六:泰否卦的“包”怎么回事?

易经有八个很有趣的卦:乾坤说天地父母,泰否说君子小人,咸恒说儿女情长,而既济未济说世事成败。我们感兴趣的是泰否的“包”,内卦分别是天地(乾坤),却一致说成“包”,而且初九和初六又皆是“拔茅茹以其汇”,在《易经》里并不多见,这是为何?

泰卦

  (地天泰)坤上乾下

  《泰》:小往大来,吉,亨。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否卦

  (天地否)乾上坤下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六三,包羞。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象传属于易经吗(读易录十六泰否卦的)(1)

高岛吞象说此两卦论气不论形,但我们换句话说是论性不论象,易经里有很多这样的理卦,既济和未济就是。如果说数占是前置,象理却更好地表达了易的本意,惟理惟象都可能走偏。

以象论天上地下才泰,论气则当阳下阴上才交而通。如果用三分法来看这两卦,或许或更清晰些。泰卦地上天下,以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析之,最上两爻天位皆阴,故下来,阴为小,小来;最下两爻皆阳,故上升,往,阳为大,故大往。这种天地阴阳之交通为何成泰?再看中间两爻,人位,天三地四,正好,故泰。而否卦,最上两爻皆阳,天之亢也;最下两爻皆阴,地之凝也。看上去都让人生悚,更要看人位之三四恰又颠倒,何为不否?再补充互卦,泰卦内互雷泽,动而泽;而否卦内互风山渐,越来越旱之象。以气说泰否两卦,妥切。

再说两卦之分疏。泰卦讲往复,天之道也;否卦讲消长(君子小人),人之道也。天之道,天说了算,故人力不及,少言吉凶但凶或多焉,故多有劝诫意。人之道,人所主,力所能及(愿及),故往往多吉,多有激发意。合而言之,天有生生之德,人有护生利生互生之要求,正是圣人设象的本愿也。

再来说泰否两卦之初爻。泰之初九,阳也;否之初六,阴也。它们却一言以蔽之:拔茅茹以其汇,而且都吉,说明什么?如果我们以君子小人来看,觉得君子不党小人有朋,阳九阴六怎么同德?所以只能以气说,阴之初凝与阳之初升于天地大化而言,其功德是一致的!茅茹皆柔弱之意,无助则孤,孤则阴阳闭天地塞。这个地方突显了易经的辩证法思维所在。

最后说“包”。细致一想,泰否卦之内卦就是一个包义。初九初六已说。泰之九二,包荒;否之六二,包承。否之六三,包羞;但泰之九三是包什么呢?此处又得回到阴柔阳健上去。初九初六柔弱差不多,影响不大。六二与九二,六二位中不刚,虚而能纳,故承受外包;而九二中正而刚,故包无尽(荒,未央也,老子这么说)。六三,阴之极,欲包而不得,故羞;九三,刚猛有余,包而难尽,故反而无所包。由此又可见,为什么泰卦多劝诫而否卦多激发了。

也许泰否卦才是老子“负阴抱阳”之道的源头,在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之道)和生生之谓易之间找到了一个去相化(相含象和名)的通道,而且企图摆脱古老的气之概念。老子从易中消除了数占,但象无法消除,其理也就有点语焉不详。孔子直接把占数理象都消解了,彻底地改变成君子之学,以道德化的方式反而实现了老子的去相化目标,这是极有趣的事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