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伊堕胎案推翻理论依据(罗伊的临终忏悔)

极目新闻记者 张扬

近来,美国最高法院推翻了多年前的“罗伊诉韦德案”,将其国内堕胎和反堕胎的争论推向了新的高潮,这也是美国堕胎权历史上又一重要转折点。一时间,支持堕胎的人们高呼“罗伊”的名字,纷纷走上街头表示抗议。那么,罗伊到底在哪呢?

其实,作为关键一案中的关键人物,罗伊已于2017年去世了。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罗伊就已经背离了自己曾经的信仰,加入了反堕胎的阵营。

罗伊堕胎案推翻理论依据(罗伊的临终忏悔)(1)

立场分裂的罗伊

罗伊为什么会改变初心,在她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个普通女子的命运又怎样和美国两大党派的明争暗斗扯上关系呢?

家庭不幸,曾遭性侵,年幼怀子

罗伊其实不叫罗伊,她叫诺玛·麦考威(Norma McCorvey)。

之所以叫罗伊,只是当初打官司时为了保护被告而使用的化名,有点类似于我国经常使用的张三。

诺玛・麦考威于1947年出生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不久后全家就搬迁到了得克萨斯州。她的原生家庭并不幸福,在她回忆里,母亲酗酒、有暴力倾向,经常和父亲争吵或打架,最终父亲在她13岁时离开了这个家。

从小不受父母宠爱的诺玛也是个问题儿童,很早就辍学了,十多岁时还因为品行不端被送到了感化学校。

从感化学校毕业后,诺玛被交由母亲的表兄弟照顾。可没想到,这名亲戚曾连续3周、每天晚上对她进行了性侵。

罗伊堕胎案推翻理论依据(罗伊的临终忏悔)(2)

纪录片《化名简·罗伊》

16岁时,她被嫁给了一位炼钢工人,并很快怀孕。可丈夫却质疑她不忠,并挥拳相向。于是,她向法院起诉丈夫家暴后离婚,并在1965年生下了第一个女儿梅丽莎。不久后,梅丽莎被交给诺玛的母亲抚养。

1967年,诺玛在未婚的情况下怀上第二胎。可基本没经济来源的她,在生下孩子后无力抚养,很快将孩子送给他人领养。

1969年,生活状况并未好转的她第3度怀孕,考虑到经济和身体状况,这次她决定不生了——她需要堕胎。

“罗伊”的诞生

不过当时的得州法律规定,除非母亲有生命危险或是因性侵而怀孕,否则堕胎是违法的。诺玛显然不在此列,而她也无力支付前往可自由堕胎州的相关费用。

走投无路的诺玛经过友人介绍,认识了“罗伊诉韦德”案中另外两位关键人物——年轻的女律师琳达·考菲(Linda Coffee)与莎拉·威丁顿(Sarah Weddington)。

罗伊堕胎案推翻理论依据(罗伊的临终忏悔)(3)

其中一位女律师莎拉·威丁顿

其时,关于女性权利的讨论刚开始兴起。女权组织开始走上街头,呼吁性别平等,为女性争取各种权利,其中就包括堕胎权。

此时的诺玛已怀孕两个半月,她孤身一人且身无分文,急需他人的帮助;而两位年轻的女律师则期望借由推动得州堕胎合法化,来一战成名。

一方想马上流掉孩子,一方想扬名立万,于是1970年初,诺玛・麦考威消失了,“简·罗伊”诞生了。

改变了美国,却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

两位年轻的女律师,做事一点也不拖沓。在和诺玛达成协议后,她们便状告得州的检察官亨利·韦德,指控得州禁止堕胎的法律侵犯了化名为“简·罗伊”的女性权利。

随后,此案一路上诉至美国最高法院。在历时三年,经过两次大辩论后,1973年1月22日,最高法院以7比2的多数裁定,肯定了妇女堕胎的权利。当时的判决书上写明,妇女“可在怀孕3个月内自主决定是否堕胎,且政府不得干预”。

这就是著名的“罗伊诉韦德案”,它影响了今后50年美国女性的堕胎权,也是美国司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罗伊堕胎案推翻理论依据(罗伊的临终忏悔)(4)

罗伊案获得了胜利

然而,早在1970年,诺玛的第三个孩子出生了。无力抚养的她,再次将孩子送给他人领养。

据诺玛回忆,当时两位律师告诉她案子已经打到了最高法,最终判决还需要多加等待。她当时已怀孕6个月了,虽然心里很绝望,可仍然对堕胎抱有一丝幻想。

所以她问考菲:“那我大概还要等多久,来得及吗?”

“这重要吗?”谁知考菲竟然反问,“终止妊娠肯定是要在怀孕的前24周,你这种情况肯定已经太晚了。”

化名“罗伊”的诺玛,其实从未想过什么改变美国之类的事情,她仅仅只是想要将孩子流掉,让自己的生活能更好一点。可最终,她改变了美国司法,改变了整个美国女性的权利,却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就像一个傀儡和一个旁观者一样。

闪亮登场到备受冷落

罗伊案过后,人们记住了案件带来的改变,却无人关注真实的罗伊的生活。世界向前行进,诺玛也被人遗忘。她还是住在得州小镇上,打零工,过着清贫的生活。

不过到了1980年代,美国的保守派共和党上台,反堕胎运动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而支持堕胎的民主党也不甘示弱地抗议,双方就堕胎权问题的矛盾日益激化。而民主党在这时终于想起了“罗伊”这个关键人物。

1989年,42岁的诺玛和女权律师格洛丽亚·奥雷德共同举着“保持堕胎合法”的标语,成为了“堕胎权代言人”,从此高调回归公众视线。

罗伊堕胎案推翻理论依据(罗伊的临终忏悔)(5)

罗伊成支持堕胎阵营代言人

“罗伊”再次复活了,在支持堕胎组织的包装下,开始活跃于各个公开场合。她讲述自己不幸的遭遇,呼吁大家保卫自己的权利,俨然一副女权斗士的模样。为此,她甚至还受到了来自反堕胎人士的死亡威胁。

可好景不长。诺玛在她的自传《爱的胜利》中描述:“我觉得她们(支持堕胎的组织)离我越来越远。”由于诺玛从小辍学,本身的能力并不强。而民主党更倾向于精英,他们更喜欢把女明星、女学者推上前台,利用她们的影响力和出色的演讲能力来吸引支持者。

“罗伊”因此心灰意冷,觉得自己遭到了背叛。

转投反堕胎阵营

就在被民主党冷落之际,共和党趁虚而入。

1995年8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诺玛完全推翻了过去的信仰,加入了反堕胎的阵营。

在得州一家后院的泳池里,申克牧师为她主持仪式,在全美的媒体关注下,诺玛成为“重生的基督徒”。面对镜头,她说:“我寻求的只是救赎。”

从此,她和共和党支持的激进反堕胎组织“拯救行动”一起活动,致力于宣扬“堕胎就是犯罪”等理念,并宣称当初自己“因为年少无知才会支持堕胎”。

罗伊堕胎案推翻理论依据(罗伊的临终忏悔)(6)

罗伊开始支持反堕胎

在共和党的安排下,她还得以到参议院小组委员会作证,希望能够用余生“推翻以我为名的法案”。

对于诺玛的转变,曾和她相识多年的女权人士夏洛特·塔夫特,在一篇2013年刊登于《名利场》的文章中说,她很遗憾支持堕胎阵营对诺玛的冷落,没有让她感到自己更被需要。

而后期和诺玛长期合作的反堕胎人士申克牧师表示:“她没有什么防备,还有心理需求,我们看到了她可以为我们所用的弱点。”

“拯救行动”满足了诺玛的需求并将她收入麾下,为反堕胎阵营收获了一个“具有非凡意义的战利品”。

临终忏悔:我是一个好演员

2016年,诺玛去世前几个月,参加了美国FX电视台纪录片《化名简·罗伊》的拍摄。

在纪录片中,她说这是她的临终忏悔。在镜头前,她坦言之所以倒戈至反堕胎一方,是因为得到了“保守派的资金支持”。在她作为反堕胎活动人士的那些年,拿到了至少45万美元“慈善资金”。

罗伊堕胎案推翻理论依据(罗伊的临终忏悔)(7)

“这是我的临终忏悔”

面对纪录片的镜头,诺玛说:“我们之间就是互相利用,一切都是生意。我拿了他们的钱,他们就让我在镜头前面说他们想让我说的话、想让我做的事。我只能说,作为一个演员,那时的我还是不错的。”

2017年初,诺玛的生命进入最后一刻。她一生有过三个孩子,都是女儿,可最后只有大女儿梅丽莎陪伴在她身边。

而“罗伊案”中出生的女儿从未与诺玛相见,还曾公开表示,对于生母遗弃她、利用她当作“宣传工具”极度不满,并表示“永不原谅”。

2017年2月18日,美国得州休斯敦西郊一座疗养院里,69岁的诺玛·麦考威由于心脏衰竭去世。美国媒体报道了这一消息,可是人们对这个名字却毫无印象,直到出现“罗伊”这个标签后,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她。

“罗伊”影响了整个美国,可诺玛是谁,并不重要。

(图片来自美联社、NBC新闻、时代周刊)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