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生态创新篇(黔哨从贵州五味)

县城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97%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7%。梵净山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贵州成为全国世界自然遗产最多的省份……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那一抹“小清新”的“贵州绿”,早已是贵州闻名遐迩的一块金字招牌。

而对于“吃货”而言,无论酸甜苦辣咸,都能在贵州找到最熨帖的归宿。好生态孕育出的贵州味,无疑是最能征服挑剔的味蕾的。无论走到哪里,“贵州味”不仅是贵州人心中的乡愁,有的甚至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乡愁。

贵州生态创新篇(黔哨从贵州五味)(1)

先看“酸”。有道是“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贵州是吃酸的王国。闻名天下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红酸汤,必须要用山里野生的小番茄、毛辣角、木姜子,味道才纯正,香飘十里,引人垂涎。

贵州生态创新篇(黔哨从贵州五味)(2)

再看“甜”。贵州刺梨是生涩的甜,带着山中特有的芬芳;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罗甸火龙果是清新的甜,咬一口,甘甜的汁液在舌尖绽放,那叫一个爽口。

贵州生态创新篇(黔哨从贵州五味)(3)

说起“苦”,那要数贵州人最爱的折耳根。说来奇怪,这道生于田埂的小菜在外省简直就是魔鬼,人人退避三舍,说是有一股苦苦的泥土味,可是在贵州,饭桌上没有一碗凉拌折耳根作为下饭菜,总是心欠欠的。

贵州生态创新篇(黔哨从贵州五味)(4)

辣,可以说是贵州人的灵魂伴侣。“贵州人怕不辣”名声在外,遵义虾子辣椒城名扬天下。米粉、面条、炒菜、糯米饭、烧烤……样样离不开辣椒的陪伴。胡辣椒,油辣椒,烙锅辣椒,糍粑辣椒,贵州的“辣椒魔术”令人惊叹。

咸是五味之始,黔地也懂用盐。用盐腌渍的“糟辣椒”酸辣适宜,做蛋炒饭时必须来上一勺;名列中国三大名火腿的盘州火腿,既要感谢生态猪肉的健美,也要感谢盐的锦上添花。

尝的是贵州五味,品的是贵州生态。贵州农产品的味道,就是绿色的味道。纯天然、无公害,肉有肉味、菜有菜香,是因为这些农产品浑然天成:天然的水源,天然的土壤,天然的阳光,天然的生态……吃一口酸汤鱼,就好似来到了绿色环绕、歌声不绝的苗乡侗寨;来一碗羊肉粉,就好似登过了贵州黑山羊登过的山,就好似身心都融入了那片未曾涉足过的森林。

黔山秀水出好货,贵州味道有内涵。“贵州绿”虽得益于大自然恩赐的“天时地利”,但更离不开贵州牢牢守住生态底线的“人和”。生态优势从来都是贵州最独特的发展优势。“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法,贵州悟出了真知,做出了心得。通过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贵州的土地变得更加多彩,贵州的农产品变得更加丰富,但是,多彩贵州的底色永远是绿色,贵州农产品的味道永远是绿色的味道。

从贵州五味品贵州生态,初品的是贵州好生态的天赋异禀;从贵州五味品贵州生态,第二品出的是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从贵州五味品贵州生态,那最悠远的回味,是一曲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协奏,是百姓富与生态美的绿色发展之歌……(执笔:吴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