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思念的人会出现在梦里(回想你的成长过程)

病床前无百日孝,而子女再顽皮、淘气,点点滴滴的进步也会令父母惊喜万分,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经常思念的人会出现在梦里?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经常思念的人会出现在梦里(回想你的成长过程)

经常思念的人会出现在梦里

病床前无百日孝,而子女再顽皮、淘气,点点滴滴的进步也会令父母惊喜万分。

为什么?

从心理学上来看,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度的,一个个体的无限延续依靠的是一代人接一代人的生命存在。也就是说,子女的进步令父母看到自己美好的未来,而不仅仅是看到子女的美好未来。

儿子已经三岁半了,语言能力还仅限于说单个词语,这与一般的同龄人相比起来,明显不足。但是,听到儿子说“走”“拔针”,我还是抱住他的脸亲了又亲。

儿子会说“走”“拔针”,是一个月多次到医院输液后学会的。每次输液即将结束,妻子会对儿子说:“咱们走,找护士拔针去。”一次又一次的熏染,儿子学会了其中的关键词。

这是生活遗之迹。

儿子不能正常说话,就用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他喜欢玩具车,想救护车、消防车、警车等的时候,就用模仿这些车辆的特殊声音来表达。

儿子还特别喜欢玩积木,而且玩得特别麻溜。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儿子的立体思维能力应该可以。我中学时学习几何,问题不大,其中的原因也是因为立体思维比较好。

母亲说我正常说话也很晚。

儿子说话晚是基因的遗之迹吧。

我之所以能够写这本书,除了有心理学、解梦学的遗之迹,还因为我从事的记者这种职业。如果没有从事20年的记者工作,我想我不会有写这本书的文字功底。

我从事记者工作是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的。我高中时期是理科生,语文成绩特别不算好。那时,语文和数理化各科成绩都是150分,我每次考试,语文都在90分左右转悠,或不及格,或仅仅是及格,而数理化都会在140分以上。我高考填写志愿时,选中了理想的学校,面对一大批专业有点迷糊,就找到班主任问选什么专业好。到现在我还记得,班主任指着第一个专业“编辑学”,说:“编辑学吧。将来我们发表论文还得找你呢。”

这给我一种从事编辑工作是受人尊敬的心理暗示。

我不否认我有私心,那时第一专业就填写了“编辑学”。

进了学校才知道编辑学是中文系的一个专业,不是特别适应,还与多位同学一起要求调专业。期间,我还做梦,梦见重新参加高考并考上理想的专业。现实中,我和同学一样,没有如愿转专业,只有好好学习。

编辑学专业包括书籍编辑、新闻编辑,我重点发展方向是新闻编辑。我多次跟朋友谈起为何选择新闻编辑作为发展方向。

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数学老师就是一名优秀通讯员,写了多篇人物通讯等在我们县广播电台上播出,我还亲耳听到他写的我们村的乡村医生。那时,一篇稿件只有0.5元钱,但这是一笔不小的“外快”,更重要的是我那位数学老师被人高看一等,受人尊敬。

数学老师给我树立了一个榜样:写好新闻并不难。我虽然语文成绩不好,但只要努力,在新闻编辑方向上会有所成绩。

这是心理遗之迹。

工作中,我主要从事记者工作,文字功底进一步获是锻炼。

这是工作的遗之迹。

在工作中,我发现我的心理上有着软弱的一面。这种软弱体现为按部就班,而不是跨越式发展,更不是“弯道超车”。

用我所学的心理知识去分析,主要是家庭的遗之迹。

在我小时候,父母经常吵架,他们吵架的原因我记不清了。但我记得我与妻子吵架时,儿子会龟缩在妻子的怀中。我想那时的我也一样吧。

父母吵架让我少了一部分安全感,这影响了我的工作。为了安全起见,我在工作中追求的是平稳,而不是超越。

我的一位同事因工作严重失误而被勒令辞职,我用了五六个小时为这位同事做了心理辅导,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家庭的遗之迹。

她母亲是强势的,她的姐妹从母亲身上也学会了强势,然而她却是弱势的,这是因为母亲的一句话。在她小时,有一天哭闹,母亲对她说:“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谁愿意被父母抛弃?她一直记得母亲这句话,一直小心翼翼做事,包括在工作中,从而少了强势面对任何事情的方法与策略,即不会像母亲那样正确地强势。当应该强势时,她失去了理智,结果在工作中出现了严重失误。

父亲不应该不让子女哭,也不应该在子女哭时妥协。我曾经对一位女士做过深度心理辅导。起因是她一直认为自己身边有核辐射,有人要害他,但检查发现她身上并没有核元素。其实原因,往简单来说,是为了博得身边人的爱。家里兄弟姐妹多,经济特别紧张,她小时候不能够像同学一样有一些小物品。有时,她会主动要,父母不给,她就哭闹,父母就会妥协。结果,她渐渐地形成了通过哭闹来博得爱的意识。长大后,哭闹已不是她那年龄所应该有的,她的意识就编造了核辐射。

这也是家庭的遗之迹,不过,这是负面的。

我爱上心理学、解梦学,是家庭和工作的遗之迹的正面反应。

小时候,家里人做了什么梦,母亲都会给说出直接的结果。她没有读过书,也不能够很好地解释为什么。这让我对解梦产生了浓厚兴趣,也让我产生了科学解梦的意识,只不过这种意识只是暂存于心。

工作中,我曾经联系过心理热线。那时,我对心理学可谓不通一窍,但对心理学应用而产生的积极效果有了深厚兴趣。

十几年前,我逛夜市的时候偶然看到某出版社出版的基础心理学书,有500多页。我不仅买下,而且放在包里随时读、理解,并回想曾经的自己在哪些行为上符合心理学,哪些不符合。这一本书用了我两年多的业余时间,但值得。在参加心理学培训后,我获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

在这期间,我又接触到心理学解梦书籍,阅读了十多本,并且对其内容辨证地看。

学习心理学、解梦学对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帮助。其中,最明显的是获得妻子的芳心,我是因为给她解梦而走进她的内心的。在工作和生活方面,心态表现得更加积极。一次住院20多天,医生说我所患的病的死亡率高达50%,让我做心理准备。我坦然笑对,积极配合治疗,从不去担心自己的死亡,结果康复效果完全出乎主治医生的意料。虽然住院20多天,但工作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假如没有心理学,我可能被“50%”吓成100%。

最近张雪峰考研辅导视频很火,我也看了几次长视频,前几次产生过心理上的波动:我也去考研吧,考心理学的研究生,提高自己的心理学水平。但是,细想:心理学只是自己的一个爱好,没有那么较真,另外,我这个年纪还忙于工作,还得养家糊口,考心理学的研究生有那么点不务正业。

结果当天睡觉做了一个梦:我从某高校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觉得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不扎实,想考个更好的高校,结果考的是同一高校的心理学专业,而且还是本科。

如果将现实与梦联系起来,梦就可以理解了。

“我从某高校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觉得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不扎实,想考个更好的高校”代表我想考心理学的研究生,以提高自己的心理学水平。“考的是同一高校的心理学专业,而且还是本科”代表我根据现实情况,放弃考心理学研究生的梦想。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8个字有其科学性,毕竟这凝聚了我们祖先几千年的心血和智慧。但这8个字只是陈述了梦与心理有关系,没有揭示出内在的深层次关系。如果借鉴西方的心理学知识,我们就可以更深层次地揭示出梦与心理的关系,从而有利于解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