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排名(大难不死的戊戌第七君子)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了戊戌政变,9月28日,即将谭嗣同、杨深秀、杨锐、林旭、康广仁、刘光弟六人,在北京蔡市口杀害,史称此六人为“戊戌六君子”。实际上戊戌君子应该是七个人,这个人论官阶比六人都大,为光绪朝正二品礼部右侍郎;论其“罪”也可算是最大,说他是六君子案的第一君子也不为过,他就是徐致靖。

戊戌六君子排名(大难不死的戊戌第七君子)(1)

徐致靖

徐致靖先在湖南任学政官,随即与陈宝箴等人,在湖南发起新政运动。戊戌年百日维新期间,徐致靖以礼部右侍郎之官职,先后七次向光绪皇帝上奏折,保举康有为、梁店超、谭嗣同等人,任用为高官,“置诸左右,以资顾问,或进诸政府,筹措新政。”终使康、梁、谭等成为新政骨干官员。徐政靖还几次替康有为草拟奏章,请求光绪皇帝实施变法改制。

当9月24日,慈禧指令九门提督去徐致靖家中抓人时,因徐致靖正值外出,未抓到人。待徐致靖回到家之后,竟毫无惊慌地主动去刑部投案,立刻被关押入重犯大牢。

徐致靖在狱中事前得知9月28日,慈禧要斩杀一批参与或倡导新政的人犯,徐致靖也自知他必死无疑,便在狱中穿好官服,戴整官帽,等候上路。徐致靖在北京的侄子徐仁录等人,也为之备下棺材,到时抬到刑场为叔父收尸。结果只见六君子殉难,却未见徐致靖其人,徐仁录与刚从湖南赶来的徐致靖之子徐仁铸,都不知事前因有李鸿章出面搭救,方使徐致靖幸免不死。

徐致靖,湖南长沙人,1844年生于世代书香人家,中举后以晚清翰林起步,成光绪朝七品县官。其子徐仁铸、徐仁镜也曾是晚清的翰林,故美称徐氏家族为“父子三翰林之家”。

早在1847年的科考场上,徐致靖的父亲徐伟侯,与李鸿章同在一个考棚里,应考作题答卷。李鸿章刚刚楷写好第一篇答卷,另两篇考卷只写出草稿,未来几天完清,就突然复发疟疾病,右手拿笔哆嗦,无法坚持赅写答卷,哀叹地说:“今科无望,我算完了。”徐伟侯则对李鸿章说:“我代你整理抄写,送上去试试。”那曾想发榜时,李鸿章一举中了进士。日后李鸿章升上了大官,位极人臣,却从未忘怀一向为山东各县知县小官的徐伟侯,为他助考中进士恩惠,徐李两家人始终相处很好,交往不断。

当李鸿章得知徐伟侯之子徐致靖被捕,即前去找荣禄帮忙说:“年侄徐致靖是个书呆子,好唱昆曲,并不懂新政,你向慈禧太后为徐致靖讲个情。”荣禄接受重托,第二天即面见慈禧,未及说事,即看见桌案上放置一张判决新政人员名单,第一名就是徐致靖,判定“斩立决”。荣禄震惊之后,向慈禧求情说:“徐致靖是个书呆子,整天在家里唱昆曲,吹笛子,不懂什么新政,恐怕是上当受骗了。有人说他是光绪帝亲信之人,可是身为礼部右侍郎高官的徐致靖,在三个月里,竟未见光绪帝召见他一次,与之合谋新政。徐致靖耳朵聋的很厉害,不能有什么大用。太后英明,放过徐致靖吧。”

慈禧听之,稍缓气愤地说:“徐致靖不是什么好东西,他离间我母子,你袒护他!现在看在你的面子上,就叫他老死监狱吧。”随后,兹禧提笔将徐致靖由“斩立决”,改为“斩监侯”,由此徐致靖得以活命狱中。

徐致靖在狱中蹲了两年,既不愁苦,又无幻想能活命出狱,反倒以他精通中医才能,常为狱中人治病,治活了不少人,深受狱友们尊重。1900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慈禧带领光绪帝逃往西安,洋人则将狱中人全部释放,徐致靖决定不走出监狱,声言:“我是大清国的犯官,判我斩监候,现在外国开监放囚犯,我不能听他们的命令。”一直等到监狱犯人都走光了,监狱的伙食供应都停了,徐致靖饿肚子,这才走出监狱,特请清廷刑部尚书贵恒代奏请命,两个月后,得到慈禧从西安发来赦旨,徐致靖终在1900年8月,了却戊戌案。

戊戌六君子排名(大难不死的戊戌第七君子)(2)

戊戌七君子

1901年初,徐致靖离别北京,前往杭州桃园寺巷,住进儿子徐仁铸先前为他买下的居室,不求为官,頣养天年。待慈禧回到北京,李鸿章、严修等官员,曾设想为徐致靖开复,重新任官清廷。徐致靖断然谢绝:“我不能伺候那拉氏,虎口余生,等死而已。”

戊戌六君子排名(大难不死的戊戌第七君子)(3)

六君子慷慨赴死

徐致靖在杭州期间,以教授孙子读书为主业,余暇时多独唱昆曲,或到茶馆饮茶,会友下围棋,自得其乐。最使徐致靖欣慰的是,能在进入民国时,于杭州家中会见了康有为、梁启超,畅谈昔日维新改制事。言说:“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我们变法维新的主张是对的。我们对清政府的腐败贪污,表示不满,所以要除旧布新,这一点也是站得住脚的。”“我们对光绪皇帝有知遇之恩,是因为他能听我们条陈,进行变法,而不是因为他是清朝皇帝,所以捧他。”

1917年,徐致靖患病死于杭州家中,终年75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