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为二舅长得不好看就抛弃她(写完二姑夫的)

昨天是七夕,有关七夕的来历,详见馆主的上一篇短文《七夕是怎么来的?》,其中,引用了一首宋词——《鹊桥仙·纤云弄巧》,作者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

今天,我们接着聊一聊秦观的“姑父”——李常宁,北宋科场上昙花一现的一位状元,元祐三年,即1088年,李常宁状元及第,这一年礼部试的主考官,正是苏轼,和苏轼一起担任考官的,苏轼的好友孙觉、孔文仲。

秦观与苏轼的相识,正是因为孙觉的介绍,黄庭坚原配为孙觉之女,黄庭坚的岳父孙觉和舅父李常,都是苏轼的好友,而且,李常还是苏辙的老上司,这是秦观与苏门之间的渊源。

据秦观《李状元墓志铭》所述,李常宁“举进士”,也就是开始考进士的时候,大概和二苏同时,或稍晚于二苏,二苏是在嘉祐二年,即1057年,而李常宁也是在嘉祐年间开始漫长的“考编”之路的。

但李常宁状元及第时,已是1088年,晚于“二苏”三十一年,这中间,发生了一次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变革,这就是以王安石以及宋神宗亲自主导的“变法”,其中,和科举有关的便是王安石所谓的“一道德,同风俗”。

王安石、王雱父子以及王安石的门人们编写了《三经新义》,对《周礼》等儒家经典做出唯一的注解,并由此开始科举改革,取消了苏轼等人擅长的诗赋,而专考“经义”,而“经义”又以《三经新义》作为唯一的解释。

为此,很多反对“新法”以及“王学”(又称“荆公新学”,即王安石的学术和思想体系)的人,不愿改宗“王学”而被迫放弃科举,或者因为作文不合时宜而不被录取。

尽管秦观没有直白地将姑父李常宁“困于科举盖三十年”的原因归咎于“王安石变法”,但从“君于斯时”、“累朝旧臣”等言辞之间,已经不言自明,毫无疑问,这逝去的三十年,也是李常宁“精神内耗”的三十年。

1088年3月,礼部试放榜,随后,李常宁考中状元,但是,三个月后,这一年的六月,李常宁便一命呜呼,“君困于科举盖三十年,其得名宦才数月尔。”

所谓“庆者在门,吊者在闾()。”祝贺的,还没离开,吊唁的,已经上门了,李常宁可谓北宋一朝最悲情的状元,也是“精神内耗”的一个标准样本。

姑父的“精神内耗”,让秦观感慨万千,“何起之难而偾[fèn]之易也?!”为什么成就一个人这么难,但毁掉一个人却这么容易呢?

不要因为二舅长得不好看就抛弃她(写完二姑夫的)(1)

“苏门四学士”中,秦观最受苏轼爱重,而秦观也是“苏门四学士”中最激进的一个,其实,世人对秦观的认识向来存在误区,比如善写婉约词的秦少游,其实是一个大胡子,以致于晁补之称他为“淮海一髯秦”,而且秦观祖上是武将出身,或许基因使然,秦观崇尚杜牧,也渴望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姑父李常宁状元及第的时候,正是二苏叱咤风云的时候,但随即便遭到“洛党”和“朔党”的夹击,而秦观则是“蜀党”中冲锋陷阵的中坚,也许,目睹了姑父的“精神内耗”之后,秦观再也做不回随遇而安的“二舅”。

熙宁、元丰年间,也就是新党执政期间,秦观两次参加科举,但都名落孙山,只有在宋神宗病逝的这一年,哲宗即位,旧党上台,秦观才终于进士及第。

第二年,在旧党等人的荐举下,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同时入馆,从而,有了“学士”之名(详见《《梦华录》:欧阳旭念兹在兹的“馆阁清要”到底是什么?》),“苏门四学士”从此“三缺一”。

但此时,党争愈演愈烈,秦观成为“苏门”中的“护发使者”,继欧阳修、苏轼之后,再续《朋党论》,为“苏门”辩护,而“党附苏轼”也成为秦观之后被一贬再贬的“罪名”,“苏门四学士”中,秦观受到的惩处最为严重,就像“元祐党人”中,只有苏轼被贬过海一样,绝非偶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