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古诗文中表达雄心壮志的句子(爱唐宋词醉里挑灯看剑)

宋代的词人里面,像唐代诗人里我喜欢杜甫一样,我更喜欢辛弃疾,喜欢他的“剑胆琴心”。喜欢他既能“铁肩担道义”,又能“妙手著文章”,喜欢他既能上马杀贼实践他的复国之志,又能提笔写词表达他的幽微之情,喜欢他用他的生命来写他的诗词,喜欢他用生活来实践他诗篇……

他同杜甫一样有伟大的人格,在他的作品里边,不管是他得意也好,失意也好,悲哀也罢,喜悦也好,他从来不忘自己的志意和生命理念,他是宋代最像杜甫的艺术家,甚至他在志意不能实现时发出的慨叹,也与杜甫如出一辙,让我们来读一读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吧,这虽然是一首“课本词”,但我还是认为这是辛弃疾值得细细品味的代表作之一,全词如下:

写出古诗文中表达雄心壮志的句子(爱唐宋词醉里挑灯看剑)(1)

(词意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词的标题里所说的陈同甫,指的是陈亮,“同甫”是他的字,婺州永康(今属浙江省)人,才气超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甲辰答朱元晦书》),他曾再三上书宋孝宗,反对和议,积极主张抗战,当然他也被主和派严厉打击。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冬,辛弃疾寓上饶,陈亮远道来访,和辛弃疾同游鹅湖,虽然只有十天相聚时光,但在辛弃疾一生之中,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会见,陈亮东归之后,辛弃疾写了一首《贺新郎·把酒长亭说》相赠,之后两人往返唱和,各自写了三首词,当然,他们两人在词中所写的,基本上离不开“抗金”这个中心思想,看词意,这首词大约就写于这个时期。

写出古诗文中表达雄心壮志的句子(爱唐宋词醉里挑灯看剑)(2)

(醉里挑灯看剑)

词的开篇,真如山峰突现,开门见山,毫无来由就开始“醉里挑灯看剑”。这样的开篇很抓人,极易引起读者疑问,词人为什么会喝酒?甚而喝醉,喝醉之后,又为什么不去睡觉?却要挑灯,挑灯为啥不做其他事,却要看剑?既然“挑灯”,当然是夜间,词人在夜深人静之时,无法入睡,于是只好独自吃酒(吃酒是为了助眠,还是为了浇愁?),但吃酒至醉却仍然不能平静,于是“挑灯”,继而“看剑”……注意,这第一句词,只有六个字,却是三个连续的动作,引起的,是读者的一连串的疑问。实际上,这一连串的疑问,全词后面都在无形中作出了回答。

显然,他睡着了,因为他接着说“梦回吹角连营”,不但睡着了,而且做了梦。但他仍然睡不安稳,因为他很快就醒来了,醒后开始回味梦境,梦中都梦到了什么呢?是“吹角连营”,是一个军营接着一个军营连绵不绝,是响彻天际的号角之声。

写出古诗文中表达雄心壮志的句子(爱唐宋词醉里挑灯看剑)(3)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接下来的两句,是铁血飞扬的沙场景象。“八百里”指的是牛的名字,这句有典故,典出《世说新语·汰侈》:

“王君夫(恺)有牛,名八百里駮(驳,毛色不纯),常莹其蹄角。王武子(济)语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君夫既恃手快,且谓骏物无有杀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武子一起便破的,却据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脔便去。”

意思是:王恺有条牛叫“八百里駮”(可能是形容它日行之快),经常把牛的蹄和角弄得精光闪亮。王济对王恺说:“我射箭的本领不如你,现在指定赌你的牛,我用千万钱来作赌注抵你的牛。”王恺既自恃手的动作敏捷熟练,又认为神骏的牛决没有被杀死的理由,就答应了并叫王济先射。王济一射就中了靶心,退回来坐在交椅上,大声吩咐侍从们说:“快拿牛心来!”一会儿,烤好的牛心炙拿来了,他只割一块吃了就离去了。“五十弦”,原本指瑟,《史记·封禅书》:“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在这里泛指各种乐器。

写出古诗文中表达雄心壮志的句子(爱唐宋词醉里挑灯看剑)(4)

(据传这就是瑟)

“翻”,演奏。“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战歌、乐曲。词人借用“八百里駮”的典故,说兵士们饱餐将军分给自己的烤牛肉之后斗志昂扬,军中响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兵士们排起了整齐的队伍,将军们则神采飞扬。

沙场秋点兵。指在“秋高马壮”的时节点兵出征。为什么是沙场“秋”点兵呢?因为秋季适合用兵,这个季节草木枯黄,利于战场行程,中国古时的战役一般发生在秋季,这一季节,战马是最膘肥的时候,并且农忙已经结束,男丁们闲下来了,而且粮食充裕,战争的条件成熟了。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转到下片,词人接着描写他梦中的战场画面,“的卢”是名马的名字,指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子暴烈的快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战马跑得像的卢一样飞快,弓弦张开的声音响如惊雷。

写出古诗文中表达雄心壮志的句子(爱唐宋词醉里挑灯看剑)(5)

(的卢马)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对于将军来说,领兵打仗,最终目的都是既能“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能“赢得生前身后名”,其实,这也是那个时代仕人一生的终极目标。

到此为止,这首词真与词人在标题中所说,是一首“壮词”。但词人在那个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时代,并没有达成“壮怀”的可能,以上那些战场画面,不过是词人的理想而已。他在想象里驰骋,化身为词中将军,可当他刚刚想象中攀上理想的高峰,就忽然回到现实中来,情绪由此一落千丈。他沉痛地感叹道:“可怜白发生!”现实很残酷,要知道,到这一年时,辛弃疾已经年近半百,他感叹自己的空怀壮志,感喟自己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挑灯看剑”,只能在梦中“沙场秋点兵”,在梦里快意人生……何等沉痛,何等“可怜”!

写出古诗文中表达雄心壮志的句子(爱唐宋词醉里挑灯看剑)(6)

(邮票里的这首词)

夏承焘先生在《唐宋词欣赏》里评价这首词:“这首词的前九句为一意,末了‘可怜白发生’一句另为一意。全首词到末了才来一个大转折,并且一转折即结束,文笔很是矫健有力。”这正是这首词的精妙绝伦之处,开篇“醉里挑灯看剑”突然发起,接下来梦回沙场,连营分炙,沙场点兵,金戈铁马,杀伐迭起,直至功名成就,又以“可怜白发生”戛然而止突然收束。这种强烈的“动”与“静”的对比,既出人意料,又扣人心弦,由对比而产生的巨大反差大大增强了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使之更加感人。

俞平伯先生的评价也提到这一点,他在《唐宋词选释》中说:“结用实笔,一点即醒。”想来当陈亮读到这首词,尤其是读到“可怜白发生”的梦醒一笔时,也该落下感同身受的感喟之泪吧!

(【爱唐宋词】之81,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