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语录美文(学思行悟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顾城语录美文(学思行悟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1)

导语

英国批评家、美学家瑞恰慈这样谈现代诗的意义:

“重要的不是诗所云,而是诗本身”。

今日佳句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一代人》

顾城语录美文(学思行悟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2)

写作指导

这句话相当深刻地道出了现代诗的价值取向。

顾城的《一代人》,通共只有两行,其意旨也未见得多么深刻,但我们读后却难以忘怀。原因是什么?因为它首先从审美上打动了我们,不是诗歌以外的“思想”,而是“诗本身”!是深层意象这个精灵坚实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唤起了我们更广阔的联想空间,引爆了我们的情感!意象在这里,是完成了内容的形式。“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诗人为这短短的两行诗冠以《一代人》这个博大的标题,这就为我们规定了进入此诗的视角----社会评判性质的视角。但诗人没有“说明”,他是在“呈现”。

“黑夜”象征着那场空前的浩劫;“黑色的眼睛”在这里具有双重寓意:一是指这双眼睛曾被“黑夜”所欺骗、所熏染,一是指这双眼睛在被欺骗之后发生了深刻的怀疑,它在黑暗中,渐渐培养起一种觉悟,一种适应力和穿透力,它具有了全新的品质,最终成为“黑夜”的判逆,成为“寻找光明”的生命意志的象征。

在“黑色*的眼睛”这个深层意象中,受骗和觉醒被神奇地结成一体,它们互为因果,互为向度相悖(肯定和否定),这正是庞德所说的:“不把意象用于装饰,意象本身就是语言,意象是超越公式化了的语言的道”(转引自彼德·琼斯:《意象派诗选·序》)。

这首诗体制短小,但有筋有肉有骨有气,是深层意象诗中的佼佼者。

顾城语录美文(学思行悟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3)

知句论事

顾城,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一个诗人之家,父亲为顾工。

顾城受到父亲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顾城在姐姐顾乡印象中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爱凑热闹”,上幼儿园时经常自己一个人在一边看树和蚂蚁。顾城因为一次给同学讲《三国演义》,得到了“故事”的雅号,尽管他想讲,但还是不喜欢被一群人围着讲故事。顾城只好寻求姐姐当他“一个人的听众”,姐姐没空听时,“无奈之下他就进了别的屋子,隔着床一个人对着墙讲起来”。

1968年,即12岁时辍学在家养猪,“文革”前,他开始写诗,总是一个人独处,不和别人一起玩耍,而是低头写自己的内心想法。而且文革的暴行给他的内心带来了冲击,使他变得更加敏感。

1969年随父顾工下放山东广北一部队农场,在那里度过了五年,但他并不喜欢农作的生活,这种劳作的生活与他想象中玻璃一样的世界有很大的距离,而这种距离让他感到痛苦。

顾城语录美文(学思行悟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4)

知识宝盒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重要诗人,在当代文学史上叙述新诗潮的发展时,都把顾城与舒婷、北岛相提并论。

顾城作为一个“应运”而生的诗人,非常“巧合”地融入了新诗潮的历史进程,成为其中壮其声势的一员,还是其诗歌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的诗学意义。顾城是个感觉至上的诗人。

他用灵魂去感受,用心去观察。

顾城属于那种用灵魂也为灵魂浅唱低吟的诗人,是纯粹的性灵的写作。

他的诗歌安静、舒缓、抑郁、沉着,又不缺少生气和活力。

顾城之死,成为文学史家的一块心病。文学史并不是刑事判决书,文学史家也不是道德家,只需知人论事,探究诗人对于诗歌艺术的劳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