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考的地理知识(高考生一定要会的地理知识点)

【课 题】 区域可持续发展之生态可持续,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高考必考的地理知识?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高考必考的地理知识(高考生一定要会的地理知识点)

高考必考的地理知识

【课 题】 区域可持续发展之生态可持续

【课标要求】

1.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2020修订版)

2.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2003版)

【核心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

1.湿地所处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如洞庭湖流域区域特征。

2森林所处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如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区域环境特征。

◆综合思维

1. 分析湿地的功能、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造成的危害。

2. 分析森林的功能、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造成的危害。

◆地理实践力

1.能应用所学原理分析当地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保护森林、保护湿地的措施。

◆人地协调观

能正确认识人与地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因地制宜提出治理区域生态问题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考情分析】

考题

分值

题型

命题情境

考情分析

2021.全国甲卷

22

综合题

M(英国)地区湿地开发背景、开垦差异、开垦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以考查湿地为主。主要考查区域地理地理环境的背景及问题成因、治理措施。从题型看,以综合题为主,也有选择题,从考查的素养看,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为主、人地协调观为主。考查的能力重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主。

备考建议: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今后仍是重点考查内容,命题以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真实情境为背景,对相关现象和规律的考查,复习应重地理环境背景的分析、生态问题过程的分析。

2021.全国乙卷

18

综合题

巢湖圩田开发的背景、存在问题、治理方案选择及原因

2021山东卷

12

综合题

荷兰北部围海造陆

2020山东卷

12

综合题

甘肃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永昌盆地湿地

2018全国I卷

22

综合题

扎龙湿地

2018江苏卷

6

选择题

江苏省的林业发展

2018年浙江卷

3

选择题

鄱阳湖水域面积变化

【教学过程】

【基础梳理】归纳教材,梳理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师生活动】活动类型:生-师型

【生】(1)小组学习,回归教材,梳理主干知识,尝试构建知识框架;(2)分享与交流:小组展示、交流构建的知识框架,并带领同学们梳理主干知识。

【师】(1)督促学生回归教材,指导学生梳理主干知识并构建知识框架。(2)点评学生的分享与交流

(供参考的知识框架)

【深度探究】一、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环节一:典例分析

(2020•山东等级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介于永昌南山与永昌北山之间(下图),海拔1875~2106m,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盆地内分布有若干块湿地,这些湿地的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

(1)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湿地的成因。

(2)说明永昌盆地内湿地对金川峡水库的意义。

【师生活动】生-师型

【生】(1)尝试完成典例;(2)分享解题技巧;(3)小组讨论备考策略,并分享交流。

【师】(1)指导学生完成典例;(2)点评学生解题技巧分享或组织学生互评解题技巧;(3)组织、指导学生小组讨论、归纳备考策略。

【解析】考查湿地的成因(地形地质角度)、湿地的功能,获取信息和解释地理事物成因的能力。第(1)题,设问的限定词是地形、地质,故需要从地形类型、地势起伏、断层分布来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表水自西南流向东北,补给湿地;盆地内有断层分布,地下水会沿着断层出露;湿地位于永昌盆地低洼处,容易积水。第(2)题,主要从湿地的功能及其对水库的影响分析,从削峰补枯、净化水质等方面说明。

【答案】(1)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表水自西南向东北流动,补给湿地;盆地内有断层分布,地下水沿断层出露;位于永昌盆地低洼处,易于积水。

(2)湿地位于水库上游,在洪水期能削减洪峰;湿地受地下水补给,(枯水期)为水库提供较为稳定的水源;湿地可以对泥沙、污染物等进行过滤、沉淀、吸附、降解,净化入库水质。

【备考策略】

正确理解湿地的含义、湿地的功能(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结合区域特征分析湿地的成因、开发利用湿地中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治理湿地的措施。

●环节二:规律总结与方法点拨

1.正确理解湿地概念

(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①自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②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特征:“水多”。①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②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2.湿地的功能:

(1)生态功能:涵养水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中污染物质,美化环境。

(2)经济功能:提供水源,航运、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3)社会功能:教育科研、旅游观光等

3.分析湿地的成因时,抓住“水来得多”、“水去得少”分析。

(1)三江平原沼泽地的成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等河水量大,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发生凌汛时,水位高,河水外溢;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冻土融化,土地水分多。

(2)青藏高原沼泽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

(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4.湿地问题成因分析

(1)问题:问题:天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生态功能和效益下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

(2)产生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入手。

①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

②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湿地消亡的过程,湿地消亡的人为因素见下表:

人类活动

影响

导致的结果

土壤侵蚀

外部物质进入,填充作用加剧

导致入湖(海)泥沙量大增

围湖(海)造陆

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

环境污染

内部富营养化加剧,水草繁茂、泥炭化加速

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的富营养化过程

大量引水灌溉

湿地中水量减少、干涸

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减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

河流的截流改向

【易错提醒】(1)湿润地区的湖泊萎缩(如洞庭湖萎缩)与干旱地区湖泊萎缩(如咸海萎缩)原因不同。洞庭湖萎缩主要是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而咸海湖水盐度高,湖水不能用来灌溉,湖泊萎缩不是过度引湖水灌溉导致的,而主要是过度引入湖河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所致。

(2)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湖泊及沼泽的变化:现阶段,因为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湖泊水和沼泽水补给增加,湖泊和沼泽面积扩大;若干年后,高山冰川面积减少,冰川融水减少,湖泊和沼泽补给减少;而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湖泊和沼泽萎缩。如现阶段青海湖等湖泊面积增大。

5.不同类型湿地的保护措施分析

6.不同区域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分析

湿地的生态作用强大,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举例如下

大河中下游湖泊

主要目的是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

内陆干旱区湖泊

主要目的是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大河上游

(如我国三江源湿地)

主要目的是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

主要目的是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黄河三角洲湿地

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环节三:能力提升训练

(2021年广东卷)岸线发育系数(简称SDI)是反映湖泊几何形态的指标,其值越大表示湖岸线越曲折。我国某内陆咸水湖,拥有丰富的湖岸线资源,部分湖岸区域沙漠化现象较为明显。下图示意该湖1973—2017年水位和SDI值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1973—2004年SDI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水下地貌体出露 ②湖岸土地沙化加剧 ③湖盆区构造沉降 ④人类活动强度减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0—2017年SDI值的变化指示了该湖

A.湖岸线长度变短 B.沿岸区域土地沙漠化加剧

C.湖泊的面积稳定 D.沿岸区域生境多样性增加

【解析】1A,2D。1.读图分析,1973-2004年SDI值呈上升趋势,说明湖岸线变曲折。水下地貌体出露会导致湖岸线更加曲折,SDI值会变大。①符合;湖岸土地沙化会导致湖岸线越来越曲折,②符合;湖盆区构造沉降会导致湖岸线缓和,SDI值变小,③不符合;人类活动强度减弱会导致湖岸线缓和,SDI值变小,④不符合;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2.读图分析,2010-2017年SDI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0-2017年该湖泊水位上升,造成水域面积扩大,更多原来单一陆境生物环境区域变为水域和陆域交替环境,生境多样性增加。D正确;SDI值上升说明湖岸线曲折,湖岸线长度变长,A错误;该湖泊水位上升,土地沙漠化减弱,B错误;该湖泊水位上升,湖泊面积扩大,C错误;故选D。

黑杨是一种生长在河岸、河湾的喜光、喜湿、不耐干旱和盐碱的乔木。具有木质纤维长、生长速度快、轮伐期短的特点,却有着“湿地抽水机”的称号。20世纪80年代,欧美黑杨作为造纸用林引种到洞庭湖区,巅峰时期,整个洞庭湖保护区内黑杨种植面积达到39万亩。在2017年12月,洞庭湖黑杨被大量砍伐。据此完成3~4题。

3.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大量种植黑杨后

A.生物多样性增多 B.洲滩湿地旱化加速 C.河道泄洪能力增强 D.土壤腐殖质增多

4.针对当前洞庭湖黑杨产业的发展,当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迅速恢复黑杨面积,保护黑杨造纸用林 B.发展黑杨木材深加工,促进周边地区经济增收

C.推广黑杨林下养殖,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D.控制黑杨的种植面积,引种水土要求低的速生林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黑杨绰号“湿地抽水机”,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大,大量种植黑杨会加速河湖沿岸洲滩湿地的旱化,B正确;让湖岸周边其他植物得不到充分的光照和养分,成为“湿地杀手”,破坏了原有湖泊及沿岸鱼类繁育场所和鸟类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A错误;大量种植黑杨,洪水季节阻碍行洪,影响防汛,C错误;黑杨大量吸收湿地水分和养分,其他草本植物无法生长,草本根系减少,土壤腐殖质逐渐减少,导致土壤肥力下降,D错误。第4题,由材料可知,洞庭湖地区已形成以黑杨为原料的造纸产业,应寻求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黑杨林种植单位面积投入高,对水、土、肥需求量较大,严重抑制了其他植物尤其是草本植物的生长,破坏了当地生物的多样性,所以应控制黑杨种植面积,积极引种新的对水、土、肥需求较低的造纸用速生林,保护洞庭湖沿岸的生物多样性,故D正确。

【深度探究】四.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环节一:典例分析

(2021•河北高考模拟)在森林群落中,由于某一上层林冠树木死亡而在林地上形成不连续的林中空地,称为林隙。研究人员发现,与周边林冠下相比,林隙下草本植物的种类较多。下图为某红松阔叶混交林生长季林隙、空旷地、郁闭林地面最高温和最低温对比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例a、b、c分别表示

A.林隙、空旷地、郁闭林 B.郁闭林、空旷地、林隙

C.空旷地、林隙、郁闭林 D.空旷地、郁闭林、林隙

(2)林隙下草本植物种类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林下温差增大 B.空气流动性增强 C.林地蒸发量增大 D.林下光照增强

(3)林地内林隙产生会

A.促进林木更新 B.降低土壤肥力 C.促进生物进化 D.增加林地降水

【师生活动】生-师型

【生】(1)尝试完成典例;(2)分享解题技巧;(3)小组讨论备考策略,并分享交流。

【师】(1)指导学生完成典例;(2)点评学生解题技巧分享或组织学生互评解题技巧;(3)组织、指导学生小组讨论、归纳备考策略。

【解析】(1)空旷地无树本的遮挡作用,空气流通最好,因此高温最高,低温最低;郁闭林树木密度大,太阳辐射对林间影响小,空气流通性差,高温最低,低温最高;故空旷地、林隙和郁闭林对应的曲线分别为a、b、c。C正确。(2)林冠下草本植物受到上层树木遮挡作用,获得光照较差,而林隙中由于太阳辐射进入增多,则获得光照增强,种类增多,D项正确;林内空气流动性和温差对其植物种类没有影响,A、B两项错误;林地蒸发增大,则水分减少,不利于草类生长,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3)林隙产生会导致林地内的光照、水分等条件变化,使林地内植被种类发生变化,林木更新,A项正确;林隙产生不会直接改变土壤的肥力状况,B项错误;生物的进化属于一个长期的过程,与林隙变化没关系,C项错误;林隙产生改变林内光照条件,不会影响林地降水,D项错误。

【备考策略】掌握世界森林的产要分布地区,森林的生态效益,亚马孙热带雨林对全球环境的意义,森林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影响,人类对森林的利用与破坏,结合区域特征分析森林破坏后导致的环境问题并提出治理措施。

●环节二:规律与方法点拨

1.森林的分布和现状

(1)分布

我国三大林区:

①东北林区:东北部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国最大的森林区,一般称为东北林区。因为这里接近寒带,所以耐寒的针叶树种相对最多,是我国唯一的大面积落叶松林地区。主要的树种有红松、兴安落叶松、黄花松等,也有属于阔叶树的白桦、水曲柳等。东北林区的木材蓄积量超过全国总量的一半,是我国目前主要的木材供应基地之一。

②西南林区:主要包括四川、云南和西藏三省区交界处的横断山区,以及西藏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南坡等地区。由于地势高差悬殊,气候也随着高度变化,呈现“一山有四季”的特征,因此树的种类特别多。山下生长着常绿阔叶树,山腰上是落叶阔叶树,再上面就是针叶树。主要树种有云杉、冷杉、高山栎、云南松等,这些树也都是很好的建筑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云南省还营造了成片的橡胶树和咖啡树,成为我国重要的热带经济林区。

③南方林区:秦岭—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属于我国第三个大林区——南方林区(东南林区)。这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植物生长条件良好,树木种类很多,以杉木和马尾松为主,还有我国特有的竹木。

(2)现状: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大片热带雨林正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2.森林的生态效益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

(1)森林的效益及破坏后带来的环境问题

(2)不同区域内的森林生态功能差异

地区

生态功能

湿润、半湿润地区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

干旱、半干旱地区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沿海地区

削弱海风、海浪侵袭

城市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滞尘等

3.亚马孙热带雨林

(1)雨林的生态优势

(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溶作用,使土壤非常贫瘠。

②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很容易遭到破坏。

③雨林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溶而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

(3)亚马孙雨林破坏的原因

(4)雨林的保护措施

●环节三:能力提升训练

(2021•苏州模拟)位于东南亚赤道地区的苏门答腊岛分布有大面积泥炭沼泽森林,由于土壤长期浸水,落叶和朽木无法完全分解,逐渐形成厚厚的泥炭层。近年来,当地居民抽干泥炭沼泽,焚烧林地,以便扩大油棕的种植面积。但在增加棕榈油(用于食品、饲料加工)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下图分别为泥炭沼泽森林和油棕林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增加当地的

A.年均降水量 B.太阳辐射量 C.地表下渗量 D.气温日较差

2.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增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主要原因是

A.森林蒸腾耗水量显著增加 B.棕榈油大量转化为温室气体

C.土壤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 D.林场需要大量使用化石能源

【解析】1.D,2.C。第1题,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泥沼等湿地减少,因此气温日较差增大,故D正确。植被覆盖率降低,大气湿度减小,年均降水量减少;地表径流速度加快,下渗量减少;地表植被覆盖情况的变化对太阳辐射量影响不大,故A、B、C错误。第2题,材料显示土壤长期浸水,落叶和朽木无法完全分解;而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后,土壤暴露于空气中,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将增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故C正确。森林蒸腾耗水量的变化对温室气体排放没有影响;棕榈油主要用于食品、饲料加工而不是燃烧;林场建设所需要用到的化石能源有限,不会造成温室气体大量增加,故A、B、D错误。

3.(2021•宜昌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贝壳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喜温热湿润气候,是中性喜光树种,幼树较耐荫,根深,长成参天大树需要两百多年。大屏障岛(见下图)历史上曾是贝壳杉的天堂,原是无人荒岛,后来毛利人登陆大屏障岛,毛利人对贝壳杉怀有特殊的敬意。当欧洲殖民者踏上大屏障岛之后,大肆砍伐贝壳杉,将贝壳杉通过漂流的方式从森林运到沿海港口,用贝壳杉建造房屋、修造船舶并将大量原木出口海外。殖民者还用贝壳杉木修筑了一座贝壳杉大坝。贝壳杉天然林遭到严重破坏。20世纪后半期,当地政府重视贝壳杉林的生态恢复。

(1)简述历史上大屏障岛与新西兰大部分地区相比,成为贝壳杉的天堂的条件。

(2)分析大量砍伐贝壳杉给当地生态带来的威胁。

(3)在贝壳杉林恢复工程中,有人认为可以混交引入其他树种,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读材料可知,贝壳杉喜温热湿润气候,是中性喜光树种,观察大屏障岛图发现其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受海洋影响,冬季气温高于0 ℃;冬季全球气压带整体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光照充足;且材料中提到大屏障岛原是无人荒岛,后来毛利人登陆大屏障岛,毛利人对贝壳杉怀有特殊的敬意,说明开发历史短,受人类影响小。第(2)题,材料中提到,贝壳杉长成参天大树需要两百多年,说明贝壳杉生长缓慢,一经破坏难以恢复,大量砍伐会造成森林资源枯竭;植被覆盖率降低,森林保持水土能力下降,容易诱发水土流失;森林植被减少,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减少,导致野生动物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第(3)题,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回答同意或不同意均可,注意观点要与理由一致。

【答案】(1)纬度较低,气候温和,冬季气温高于0 ℃;受西风带控制时间较短,影响较弱,夏季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光照条件较好;开发历史较晚,且毛利人对贝壳杉的敬意使得历史上贝壳杉受人为干扰较小。

(2)贝壳杉生长缓慢,一经破坏难以恢复,造成森林资源枯竭;缺少林冠拦截和枯枝落叶涵蓄,地表径流加强,诱发水土流失;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减少,导致野生动物锐减,生物多样性减少。

(3)同意:混合林抵御病虫害能力更强,有利于增强群落的稳定性;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小气候,减轻水土流失;为野生动物营造多样化生境,提高生物多样性。

不同意:引入其他树种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入侵,驱逐贝壳杉的生长空间;其他树种在种间竞争中也可能处于劣势,成活率低,长势差;人工干预消耗人力物力,增加经济成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