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入沧海千重浪雪落松山万堆银 水滴寒树一相逢

来源:沈阳日报-沈阳网

雨入沧海千重浪雪落松山万堆银 水滴寒树一相逢(1)

雨入沧海千重浪雪落松山万堆银 水滴寒树一相逢(2)

雨入沧海千重浪雪落松山万堆银 水滴寒树一相逢(3)

“夜看雾,晨看挂,待到午时赏落花。”这两天沈城市民过得“神仙”一样的日子,先是雪后浓雾锁城如“仙境”,紧接着一夜过后,出现了难得一见的雾凇美景,树枝上挂满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微风吹拂银丝闪烁,天地白茫茫一片,犹如被尘世遗忘的童话世界,奇丽壮观。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它为枯黄冬季增添的白色生机。在干冷的沈城冬季,这如冰雪童话般的景色极少出现,这也让很多市民外出赏景,拍照留念。据说形成雾凇的条件极为苛刻,那么,1月27日沈城有怎样的天气条件才能形成雾凇?对此,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市气象台副台长李崇。

难形成雾凇由过冷水滴凝结而成

银丝闪烁如仙境,装点城市之大美,让我们先来说说雾凇本身。雾凇是一种附着于地面物体(如树枝、电线)迎风面上的白色或乳白色不透明冰层。它也是由过冷水滴凝结而成。过冷水滴(温度低于零摄氏度)碰撞到同样低于冻结温度的物体(比如寒冬树木)时,便会形成雾凇。当空气中的水蒸气碰上物体马上凝华成固态时便会结成雾凇层或雾凇沉积物。

形成雾凇的条件是极其苛刻,既要求较低的气温,又要求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其次,雾凇的形成要求既天晴少云、静风,或是风速很小。一般冬季,晴天与静风或微风天气同时出现的概率并不很大。更重要的是,在干冷的沈城,空气中水汽的充沛也并不多见。

别仙境今日不会再现雾凇

但很巧,25日夜间沈城降雪天气结束之后,近地面层湿度较大,导致26日傍晚到夜间出现了大雾天气。26日21时许,市气象台发布了大雾红色预警,沈城的市区出现了能见度小于50米的强浓雾。也正是由于大雾浓得化不开,导致沈城空气湿度持续充沛,再加上27日早上气温较低,雾中无数0℃以下而尚未凝华的水蒸气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便形成了雾凇,整个城市宛如置身于玉树琼枝的人间仙境。雾凇形成需要气温很低,而且水汽又很充分,同时能具备这两个极为重要且相互矛盾的自然条件非常难得。随着太阳之后的发力,空气中的水汽逐渐减少,雾凇也渐渐消失。据了解,昨日夜间降雪结束后,不会再出现雾凇。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吕佳

摄影记者常晟罡孙海王勇沈生王大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