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晖难报忆母亲(悲风热泪忆慈母)

悲风热泪忆慈母

——母亲李丛艳头七祭

董连辉

12月18日夜,疫魔狂舞,寒风凛冽,老母亲走了,永远走了,两天后的20日是母亲94岁的生日,这天早晨,母亲入土为安,与父亲“团聚”……今天,是母亲离世头七祭日。“爸爸妈妈,天堂该不会冷吧?你们一定要彼此照顾啊……”

春晖难报忆母亲(悲风热泪忆慈母)(1)

2019年端午节,作者带母亲到长城脚下红峪山庄饭店用餐

一、破落富户的苦孩子,18岁被婆家用毛驴接到山庄入洞房

母亲1929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七日出生于原迁安县肖家庄一个富裕家庭,作为民国出生的女性很少有自己的名字,一般都是缠足小脚女人,但母亲算幸运的,她不仅拥有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彻底缠足,只是象征性缠了一下。

春晖难报忆母亲(悲风热泪忆慈母)(2)

少年时代的母亲,此时李家已经破落

母亲乳名菊儿,大名李丛艳,从名字可以看出母亲家庭的文化底蕴,这主要得益于他的叔叔李方州和弟弟李丛生两个文化人。母亲的大名是弟弟李丛生给起的。

母亲的爷爷李庆合开皮铺生意兴隆,李家成为迁安城北有名的富户,李庆合与继妻苏氏生李井香、李义香哥俩,李井香字秀芳,即母亲的父亲,我的姥爷。李义香字(号)方州,比姥爷小5岁,师范毕业后成为当地教书先生,迁安沦陷后加入中共迁安地下党组织,化名石明,成为迁安城北早期抗战主要领导人,李义香即母亲的老叔,我称之四姥爷。李庆合并没有什么文化,但有做生意头脑,不仅皮铺生意享誉天津,罗家屯镇也开设杂货店铺,在村里置下100亩地,李家为肖家庄首富。

春晖难报忆母亲(悲风热泪忆慈母)(3)

上世纪八十年代,母亲(右)与姨姥姥在一起

李家皮铺生意主要靠姥爷常年驻天津打理。后李家因一场持续八年的拉锯官司家道衰落,加之李方州毁家纾难投身抗战,李家家财散尽。因此,童年母亲并没有享受到优越生活,而是过着担惊受怕的战乱生活。 尽管如此,母亲具备良好读书条件,李方州不止一次劝姥姥让母亲跟随他读书,总遭到没有眼光的姥姥拒绝。这样,母亲没上一天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春晖难报忆母亲(悲风热泪忆慈母)(4)

上世纪90年代,母亲在山庄老宅大门口

自1937年全民族抗战至1942年夏李方州被敌人杀害,李家是迁安城北抗战工作枢纽,由于李方州妻子贺氏去世,姥爷驻天津打点皮铺生意,姥姥带着母亲、大舅、二舅与李方州住同院对门屋,实际承担起李家抗战后勤保障工作。那时,敌人疯狂扫荡,10几岁的母亲跟着大人跑讨伐是家常便饭,整天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几十年以后,母亲清晰记得自己和大舅趴在室内柜子底下,子弹“嗖嗖”打在墙上。敌人搜查李家,把屋顶屋篷全用刺刀挑开。

春晖难报忆母亲(悲风热泪忆慈母)(5)

2000年春,作者带母亲进京治眼睛

1942年夏李方州遇害时,母亲和家人跑到山上才躲过一劫。抗战胜利后,杀害李方州的大汉奸秦海清被政府公审后处决,姥爷觉得大仇已报,放弃追究本村告密的反共会特务任凤楼的责任。很快,国民党挑起内战,烽烟再起,迁安地方领导更换频繁,无人落实李方州的烈士名分问题,李家也不知主动找,后经两次土改、文革等运动,姥爷村长职务被免,且被错划富农,经常在村里挨批斗、扫大街,李方州抗战捐躯事迹渐渐被尘封……

春晖难报忆母亲(悲风热泪忆慈母)(6)

2000年春,母亲在北京中山公园

母亲的童年、少年时代是不幸的,吃尽苦头。李家穷得叮当响,据说大舅嘴馋,为了吃上一顿饺子,天天盼着母亲结婚。母亲和父亲董永平是经人介绍成亲的,父母包办色彩比较浓。爷爷董凤,号岐山,民国初年在奉天凌源经商,后回村置办30亩地,在村中有一定声望,家规森严,他包办长子、长女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尽管当时李家破落,毕竟曾经辉煌过,因此爷爷乐于与李家联姻。1947年冬,在如火如荼的土改运动中,婆家用一头小毛驴将母亲接到山庄宫上跟父亲入了洞房。母亲入洞房前没有跟父亲见过面,她不知道谁是自己的丈夫。就这样,父母稀里糊涂成了夫妻。

春晖难报忆母亲(悲风热泪忆慈母)(7)

2000年春,母亲在北京天安门

二、父母婚姻缺乏感情基础,步入老年才知相互体贴

父母的婚姻是不幸的,包办婚姻缺乏感情基础,加之两人性格不合,婚后很不幸福。

母亲年轻时长得漂亮,这是当时村里人公认的,走南闯北的家叔董永祥也不止一次跟我说:“你妈年轻时是宫上最漂亮媳妇”。母亲天性善良、胆小,但反应慢,不机灵,不会说话,更不会待人接物,这与头脑机灵的父亲形成鲜明对比。父亲嫌母亲愚钝,母亲看不上父亲长相,嫌父亲皮肤黑,加之大家庭大姑小姑、小叔多,人都比较精明,关系复杂,厚道的母亲嫁到这样的婆家是没有立足之地的,吃饭都不敢坐着吃。父亲脾气暴躁,母亲嘴不让人,两人经常吵架。父亲竭尽全力帮助自己的兄弟姐妹,母亲虽然说了不算,但也常悄悄给娘家送东西……总之,两人因各种琐事打架是家常便饭。

春晖难报忆母亲(悲风热泪忆慈母)(8)

2000年夏,作者带母亲到唐山眼科医院做白内障手术,图为父母在一起

新中国成立初,父亲开始担任村干部,别的村干部妻子都很精明,善于为丈夫出谋划策,母亲什么忙也帮不上。那时父母吵架总有人劝,一旦有人劝,母亲嘴就不老实。因此,母亲没少挨打,经常跑回娘家闹离婚,最终都是父亲或小叔好言相劝接回来。回来不久后再吵,往复循环。

春晖难报忆母亲(悲风热泪忆慈母)(9)

2000年夏,作者带父母逛唐山百货大楼

作为老小,我来世比较迟,但从我记事起,父母就爱打架。每次吵完架,母亲一个人就开始自言自语地念叨:“我的命好苦啊,都欺负我……我老叔李方州和我兄弟活下来一个也没人敢欺负我……”正是母亲祥林嫂般的唠叨,四姥爷李方州的名字刻在我童年记忆脑海里。爱吵架的家庭肯定不会有好家风,兄弟姐妹难于和睦,甚至影响孩子健康成长,从某种程度说,父母是有责任的,但孩子长大成人不懂家庭和睦可贵,那就是自己过错了。我不能因为父母爱吵架而影响自己尽孝,我总觉得,父母给我生命,亲恩一辈子也报答不完,何况任何父母也不需要子女报答一辈子。

春晖难报忆母亲(悲风热泪忆慈母)(10)

2000年夏,作者和父母在唐山凤凰山公园

我懂事后,不像有的子女那样每次父母吵架总是帮着父亲一起责备母亲,而是劝有文化的父亲要体贴母亲,兄弟姐妹再亲,也不如自己的老伴亲,决不能动手打母亲。但父亲却说:“你妈嘴不老实,不行还不服气……”在父亲眼里,村里媳妇挨丈夫打太平常了,很多家庭都是这样,这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春晖难报忆母亲(悲风热泪忆慈母)(11)

2000年夏,父母在唐山凤凰山公园

1994年我考入大学时,父母都已步入老年,在我当面和书信劝说下,父母很少吵架了,感情变得融洽,彼此开始体贴关爱。

三、天下最柔慈母心……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厚道善良,过分实在,从不会说谎,老人对子女溺爱过度,尽管这样并不利于子女成长,也不是所有子女都懂得来报恩。

春晖难报忆母亲(悲风热泪忆慈母)(12)

2000年夏,父母在唐山凤凰山公园

在多子多福乡下习俗中,母亲与父亲一共生育九个子女,五男四女,活下来五个。每生一个孩子母亲都要遭受巨大痛苦。孩子多没人照顾,母亲甚至背着孩子去轧碾、做饭。

春晖难报忆母亲(悲风热泪忆慈母)(13)

2004年冬,父母在作者廊坊家中

母亲对每个子女洒尽母爱。父亲重男轻女,母亲总想让三个女儿都能读书,为给大姐争得读书权利,她甚至跳着脚跟父亲吵架。母亲常说:“我很后悔没跟我老叔念书,没文化受人欺负,不能让闺女吃没文化的亏。”母亲给儿子的爱更是无私的。盼文哥很懂事,母亲生病,盼文踩着小板凳帮给母亲熬粥、做饭,有人欺负母亲,他经常安慰母亲。盼文哥6岁那年患大脑炎,父亲在外开会,没有爷爷准许,母亲不敢给儿子治病,导致盼文哥早世。父母痛不欲生。

春晖难报忆母亲(悲风热泪忆慈母)(14)

2010年夏,老妈在廊坊

不久,父母搬入新房,又生了老大,父母对其达到无以复加的溺爱程度。彼时,父母年轻力壮,父亲还担任村干部,老大自然享受优越成长环境,师范毕业后挑剔媳妇,换盅后就不要人家,直到30多岁才结婚,让父母操碎心。直至晚年,母亲对老大依然保持溺爱习惯,大儿子婚后怕老婆,母亲总担心他吃不着饭,80多岁时还为邻村教书的老大起早做饭……

春晖难报忆母亲(悲风热泪忆慈母)(15)

2020年夏,老妈在廊坊自然公园

我是母亲高龄危险状态产下的,不知道来这个家庭是偶然还是必然,母亲生我前两个婴儿夭折,村里人都责怪父亲,认为父亲太冒险,妻子年龄这么大还敢生。我因头大,难产,生下来还不会哭,老中医董大架子倒提我的小腿使劲拍打才发出啼哭声……父亲重男轻女,前边走了三个男孩,最后又来个小儿子父母自然欢喜不得了。但我的童年、少年之际父亲已经辞去村干部职务,由于父母年迈,伴随改革开放起步,家境日趋困顿,父亲甚至无力供我读书。父母对我虽然宠爱,但心有余力不足。

春晖难报忆母亲(悲风热泪忆慈母)(16)

2010年夏,老妈在廊坊

因为与前边挨肩的哥姐年龄差距太大,我的童年孤寂,缺乏玩伴,显得早熟,与众不同。幼年记忆,每逢害怕总是躲在母亲的怀抱里,别人瞧不起的母亲,却是我最安全的港湾。

春晖难报忆母亲(悲风热泪忆慈母)(17)

2010年夏,老妈在廊坊自然公园

从我刚记事起,父亲严厉、强势,母亲慈祥、弱势。不知为何,每逢父母吵架,我总想替母亲主持公道。在这点上,我似乎有盼文哥的影子。母爱的炽烈与父爱的深沉显然有别,童年一个夏天,我遭遇一次大劫难,被村里一个小青年逗笑用石块砸中太阳穴附近鲜血直流,母亲心疼落泪也不敢骂一声,父亲以为我不死也得残,气得想将我扔给肇事青年家,不要我了。在乡亲劝说下,大家才把我送到乡卫生院抢救,缝了七针保住一命。事后,家里没有向肇事青年家索赔一分钱。自此,母亲特别担心我的身体健康,唯恐再发生意外。

春晖难报忆母亲(悲风热泪忆慈母)(18)

2012年春节前,老妈在廊坊时代广场

高一那年冬天休学在家,心中郁闷,与老大吵架,晚饭后我骑着自行车去马路散心,已经60岁的母亲以为我去肖家庄大舅家了,母亲向来胆小,她居然步行6华里夜路到大舅家找我,小表兄开门后大吃一惊……母亲说,走夜路她很害怕,担心我出事她豁出去了,恨不得一把将我抓到身边。

春晖难报忆母亲(悲风热泪忆慈母)(19)

2012年春节前,老妈在廊坊

无论读中学、大学,父母靠喂猪、卖鸡蛋、卖废品给我攒钱,别人过年过节给母亲的分分角角,她都给我攒着,每逢开学,她总是翻找出一个又一个小布包,抖落出一大堆零钱让我带上。我参加工作后,给母亲的钱,她却总也舍不得花,还是给我攒着,她知道我欠下很多外债。平时,母亲宁可喝粥就咸菜,也舍不得花一分钱买一块豆腐。

春晖难报忆母亲(悲风热泪忆慈母)(20)

2012年春节前,作者和老妈在廊坊

每次回乡,母亲听说我要来了,她总是跑到村西口等候,一等就是半天。我走时,母亲追出老远来相送,有时甚至走出几华里跟到邻村长途汽车站,不管我怎样劝她回去,她也要看到我登上车才放心。每次客车启动,回头看到母亲矮小蹒跚的身影,泪花模糊双眼……

春晖难报忆母亲(悲风热泪忆慈母)(21)

2012年春节,作者与老妈在廊坊时代广场

2010年5月,父亲走后,母亲开始为我独守老屋,而且学会了接电话。我因为紧张工作及各种原因,却无法将母亲常年接到身边尽孝。

四、母亲高寿使得小儿子有尽孝机会

作为老小,且不在身边,我实际是不能很好报答母亲养育之恩的,正是母亲高寿才使得我有机会尽孝。

春晖难报忆母亲(悲风热泪忆慈母)(22)

2012年春节,老妈在廊坊

2000年夏,母亲左眼突发白内障,我从老家将母亲带到廊坊暂住,然后多次带她到北京协和医院体检、治疗,由于住院费用太高,最后,我将母亲转入唐山眼科医院成功做了手术。负债累累的我刚才加工作,当时手头没有一点积蓄,我是借钱为母亲治疗的,共花了5000多元。2002年夏,母亲右眼白内障,我又花了两千元在迁安市人民医院给母亲做了手术。那段时间,我个人患肾结石、父亲患脑梗塞,又逢还读书期间的借款、购房还贷、结婚开销,我拼命工作,但挣得很少,真不知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幸好,此后母亲身体一直不错,没有患什么大病,给我喘息机会。

春晖难报忆母亲(悲风热泪忆慈母)(23)

2012年春节,作者与老妈在廊坊

母亲先后于2000年、2004年、2010年、2011年四次来到廊坊,其中2004年、2011年在廊坊住近半年之久,使得我有条件身边尽孝。2012年,我陪母亲在廊坊家中度过2012年的春节。尽管工作繁忙,经济拮据,照顾不周,但我还是想方设法带母亲狂超市、下饭店。母亲舍不得花钱,买东西也舍不得吃,我知道她年轻时爱穿花衣服,但因家庭贫困、孩子多,过年父亲也不能给她买上一件。于是,我参加工作20多年来,每次回乡,总是变着样式给母亲买衣服,以至于廊坊保龙仓、京客隆、明珠服装店的很多卖衣服的大姐都认识我了,每次见面都热情打招呼:“又来给老妈买衣服了……”然后,她们总是耐心帮我挑选。

春晖难报忆母亲(悲风热泪忆慈母)(24)

2012年春节,老妈与二姐在一起

2017年清明节,我回乡给父亲上坟,晚上与母亲一起留宿山庄老屋,那一夜由于村里半夜狗叫不停,我睡眠很差,然而,这一夜竟是我陪母亲在老屋度过的最后一个夜晚。入夏,我患重症失眠,在廊坊治疗一个月无效,后转入北京中医院、北大六院进行各种中西医治疗。盛夏,母亲在三姐家听说我患病,急切想来廊坊看我。在焦急无奈中,母亲突发脑梗塞,伴随阿尔茨海默病。当时,没人及时将送母亲到医院治疗,也没人告诉我。我9月中旬回家后,发现母亲在炕上呆呆傻坐着,不仅不认识我,问话也没有任何回应。

春晖难报忆母亲(悲风热泪忆慈母)(25)

2012年秋,母亲在迁安黄台山公园

于是,我急忙将母亲带到燕山医院,经过全方位检查,母亲确诊突发脑梗伴随阿尔茨海默病,医生建议住院治疗,由于错过最佳治疗期,预后住院治疗结果欠佳,只是控制病程恶化。当时,我手头只有1000多元,但借钱我也要给母亲治疗。在三位姐姐陪床护理下,我掏了5000多元,加上母亲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一部分,共花近万元使得母亲住院两周。出院后,母亲虽然没有康复,但症状明显缓解,至少会走动了,能答非所问地回应别人问话了。

春晖难报忆母亲(悲风热泪忆慈母)(26)

2013年清明节,母亲与李方州地下交通员侯振刚一起在李方州牺牲地缅怀

此后,每次回乡,我除了跑超市给母亲选衣服、买营养品,还要跑药店给母亲买常年服用的各种治疗脑梗塞的药物、医疗器械。

五、飘在寒风里的痛……

老妈吃了一辈子苦,她没有什么养生之道,却成为长寿老人。我相信这是上苍恩赐给苦命人的长寿基因。

春晖难报忆母亲(悲风热泪忆慈母)(27)

2018年国庆节,作者与老妈在长城脚下红峪山庄

姥爷姥姥疼爱母亲,但姥姥50多岁就去世了,姥爷80岁离世。老妈兄弟姐妹五个,感情非常融洽,痛心的是最有出息的二舅英年早逝,老姨、二姨中年去世,大舅活了70多岁也早走了。本来大舅家的大表兄、二表兄、三表兄都很孝敬老妈,在我记忆中,每年初一哥几个就一起来给母亲拜年,遗憾的是,三个表兄都在壮年陆续去世了,最孝敬母亲的朱家沟大表姐也患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

19日下午三时许,老妈入殓,肖家庄大表嫂和老妈几个侄孙因支客没有通知娘家人靠近棺材大闹葬礼,大表嫂气愤地说:“娘家人不到场你们入啥殓!活着不孝,死了乱叫!咋不半夜拉出去埋掉!”我知道表嫂积怨多年了。支客吩咐亲属安慰一下娘家人,我保持沉默了。谁孝谁不孝,苍天在上,人心自知。

春晖难报忆母亲(悲风热泪忆慈母)(28)

2019年春节,老妈在二姐家

母亲生命最后五年,得益于三位姐姐照顾,特别是二姐,她实际起到哥们角色,老爸去世后,母亲冬天除2011年在廊坊外,基本都在二姐家过冬,春节我回老宅陪母亲。2017年母亲患病生活半自理后,二姐更是操碎心,受尽委屈。但因她脾气不好,有口无心,经常费力不讨好。不管怎样,二姐功劳最大,包括老爸当年突发脑梗塞,也是二姐几天后补救输液的,尽管已经迟了,因为老人发病她也不在身边。另外两位姐姐也尽力了,她们说了不算,也挺为难的。于乡村习俗来讲,有儿子不该女儿轮流伺候老人,尽管我每月都出资。于法律来讲,赡养父母属于应尽义务,男女是一样的。但并非乡下每个人都懂。

春晖难报忆母亲(悲风热泪忆慈母)(29)

2019年五一,老妈在迁安小儿子居住的宾馆

对于老大,我实在无话可说。他已退休,在县城住楼房,本来寒冬疫情肆虐之际,老人最该住在身边儿子楼房。2019年冬老妈生日赶上老人在他家,我买的营养品被他老婆收起来不给老人吃,惹我发火,他老婆将我和老妈大骂一顿,最后,我出钱在饭店位老人过了91岁生日。自此,老妈再也没有登上他家门。至于老爸,至死都没登过老大家楼门一次。近年,轮到他伺候老妈,基本上借用二姐家的房子或到山庄属于我的老宅照看。近两年,每年夏天雨季老宅都需要维修,前后花5000多元,加上2010年老爸去世后翻修院墙、安装铁门,为了老房投资1万多了,就是想给老妈搭建一处属于自己的住处。因为,多年来我实在无力为老妈翻盖新房。尽管这样一个老宅,老大夫妇依然放赖占着西屋,来去随便,连院子都不收拾。

19日早晨,老大给我打来电话商量老妈葬礼事宜。我只说一句话:“你这辈子白活了……”随即挂掉电话。堂兄连国大哥来电话,我表明自己的态度:老妈高寿,花多少钱我都愿意好好送老妈一程,但老妈在最不该走的时候走了,太痛心。疫情肆虐,丧礼一切从简吧。哥姐自己都有儿女,不仅老天在看着,自己的后人也在看着,人人都有老去那一天。不管醒悟与否,只是老妈再也不给子女尽孝的机会了。

春晖难报忆母亲(悲风热泪忆慈母)(30)

2020年五月,作者带老妈回山庄老宅

老妈葬礼哥俩均摊,我花了6156元钱,怀着无比悲痛复杂的心情简单将老妈送走,没吃老家一口饭,没喝一口水,不是怕病毒感染,而是老妈这样走掉我实在吃不下去。我工作20余年,同事、朋友的红白喜事没少随礼,但老妈去世没收任何人一分礼金,包括自己关系最好的兄弟、大哥、大姐以及想单独给我转账的亲属。我以最俭朴的方式最后送别老妈,不想麻烦任何人。

2021年李方州落实烈士名分后,老妈作为二代亲属唯一健在亲侄女,很多人以为老妈会享受政府抚恤金。我再次声明:旁系亲属不符合政策,没有一分钱,连烈士证也没有。尽管我历经18年投入10余万元经费,付出巨大心血,但官方一次性慰问老人也没有。有良心的迁安人,当大家记得李方州悲壮事迹时,请不要忘记他有一个没文化的侄女,如果不是这个侄女常年唠叨与无意保留李方州的字迹,不可能引起她小儿子关注。我降落这个家庭来执着推动落实此事,冥冥中也许是自己的使命。

春晖难报忆母亲(悲风热泪忆慈母)(31)

2022年10月4日,作者与老妈在二姐家,成为母子俩最后一张合影

2022年夏,我终于还清20年的房贷,为了回家看母亲方便,我报名学驾照,也准备买辆车,并考虑将来有条件将母亲送到护理条件最好的敬老院享受一下。然而,在凶狠的奥密克戎肆虐下,在炎凉世态下,母亲还是狠心走了,再也不给小儿子尽孝的机会了……此恨绵绵……

写于2022年12月24日母亲头七忌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