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成熟了却不喜欢笑了(听的人却不敢笑了)

她成熟了却不喜欢笑了(听的人却不敢笑了)(1)

延迟补完脱5第一轮主题赛,听杨笠父亲的葬礼


她跟弟弟说自己是不会哭的,却成为了葬礼上哭得最大声的那一个;于是那些围观的村民只看到了哭得最大声的她,没看见陪了父亲一年多的弟弟


她成熟了却不喜欢笑了(听的人却不敢笑了)(2)


些许诙谐,让我感到一种平静的温暖


然后,一条弹幕飘过,说杨笠谈父亲葬礼这个死亡话题,很不礼貌。


这是意料之中会看到的评论,因为不避讳谈论死亡话题的人很少,显然不是所有观众都能泰然自若。


杨笠本人也有这种担忧,所以她在选择出场顺序时,主动选择了最后一个,怕别的演员在她后面不好接。


但就像大老师说的那样,“在(脱口秀大会)这个节目里头还说‘你给我闭嘴’,那我们就什么都说不了了。”所以还是要说,要表达




其实观众对苦难话题的接受度并不低。


脱口秀调侃苦难已经很常见,小佳黑灯讲述残疾人生活,徐志胜谈校园霸凌,还有一众破产失业低收入的朋友分享他们挣扎在生存线附近的故事(离婚就不说了,毕竟结婚证离婚证都是红的,一别两宽也算喜事),都能令人捧腹。


成年人用自身的经历,自行贯通一些东西,并把淬火成长的力量分享给大家,互相给予理解的温度,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能接纳这一点。


只是,其他苦难仍是无法和死亡的量级相提并论


尽管我们也在尝试通过诗画,音乐,电影,甚至喜剧的形式来逐步消解对死亡的恐惧,要走的路还是很长。


她成熟了却不喜欢笑了(听的人却不敢笑了)(3)


(电影《大鱼》剧照)


葬礼这种底色悲凉的主题,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一季就出现过,土豆吕严《父亲的葬礼》,出其不意脑洞大开一番升一番,博得满堂笑声。但我们看父葬可以笑出眼泪任意点评,是因为不管他们的内核多深刻,说到底,“爱因斯老师”、“半人马占星者”和土星都离我们很遥远


她成熟了却不喜欢笑了(听的人却不敢笑了)(4)


可当一个人娓娓讲述自己父亲的葬礼时,听起来却是那么现实


杨笠说到农村的葬礼,亲属会组成一支壮观的送葬队伍,披麻戴孝,从家里走到墓地,一路上被很多人围观,人们会还会评判哪个子女哭得大声,哭得大声的,被认为更孝顺


她成熟了却不喜欢笑了(听的人却不敢笑了)(5)


这种葬礼我参加过,除了杨笠所描述的送葬过程,还有守灵,三五天,一周,更久的都有,会请人主持,请人哭丧,请人唱歌。来宾要花钱“点唱”,点唱的钱花得越多,越体面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有许多环节都需要泪水和哭喊配合。


我曾听到主持人对逝者的子女喊道“这边一唱,你们就开始哭”,这句话让我感觉那不是一场秋风萧瑟中的葬礼,而是一场演出,我们都是群众演员,逝者的子女是主角,所有的看客都可以评价他们的演技。


直到现在我也不怀疑他们眼泪里的悲伤,只是我不清楚,在那无数次的哭泣中,有多少是真情流露,有多少是已经筋疲力尽却还要配合表演的无奈


她成熟了却不喜欢笑了(听的人却不敢笑了)(6)


(电影《孝子贤孙伺候着》剧照)


而又有多少人,明明痛彻心扉,却像失了神一样平静,或者像杨笠的弟弟那样,虽然做了很多,但在众人面前就是哭不出来。


鲁迅在《孤独者》中描述,不曾在祖母葬礼上哭泣的魏连殳,直到众人散尽后,才“流下泪来,接着就失声,立刻又变成长嚎,像一匹受伤的狼”


而看客们只能截取彼时彼刻的一个画面,以此去揣度别人的“故事”,或制造道德仲裁的狂欢,或为哀嚎到肝肠寸断的居丧者点个赞,然后拍拍衣袖,寻找下一个剧场。


可真正的伤痛,需要的不是赞美,是疗愈。


不管是“哭得跟出生那天一样”的杨笠,还是哭不出来的弟弟,他们都只是刚刚失去爸爸的孩子。


她成熟了却不喜欢笑了(听的人却不敢笑了)(7)


(电影《大鱼》剧照)


或许正是因为强烈的同理心,听杨笠讲父亲去世那一段的时候,台下观众有笑声,但是不多,更多的人都有点不太敢笑的感觉。


我完全能理解,“这是可以笑的吗?”


不敢笑,是小心翼翼怕冒犯,也是无处安放的善意


我认为从苦难中走过的人,最初都需要一个被小心翼翼对待的过程,只是这个过程的时间应该是多长,人与人之间或许并不同频。


我们眼见耳闻的只是最后那一场“白事”,而亲历者们早已提前经历了一切


或许杨笠一句话带过的“我爸生病的那一年多”,才是生离死别真正的起点


她成熟了却不喜欢笑了(听的人却不敢笑了)(8)


亲眼目睹至亲的生命一点点逝去,万箭穿心,又无能为力,愤怒,抗拒,不舍,委屈,最终在漫长的折磨中,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恐惧与痛苦慢慢归于平静,不再挣扎


而当亲人最终离开的那一刻,于他们,或许早已是告别的结束。虽然在我们看来,这只是悲伤的起始。


我们不知道她需要多久才能与伤痛和解,半年,一年,两年,或是更久?我们也不知道她的微笑是代表真的释然了,还是被困在某个悲伤进程中的掩饰。


所以她敢说,我们不敢笑。


表达者需要勇气,倾听者又何尝不需要勇气呢?


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这份勇气。




我们对死亡,更多的还是恐惧,与生俱来的恐惧。


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听说每个人都会死,很害怕,回到家一直哭,无论我妈怎么跟我讲科学讲道理我都听不进去,于是,我爸拿了一颗维C给我,说是长生不老药,吃了就不会死,我才放下心来。


我爸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一直饱受疼痛折磨,尤其头疼起来颅压升高到极限时,束手无策的我只能强忍眼泪安慰他,马上就输甘露醇,可以降颅压,输了就不疼了。


确实每次输甘露醇,他似乎都能稍微平静一点。


当时我以为这是安慰剂的作用,可是我爸作为医生,他怎么会不知道脑膜癌的疼痛无药可治呢。


我以为是我在安慰他,其实是他在安慰我。


她成熟了却不喜欢笑了(听的人却不敢笑了)(9)


我爸的离开,是我人生的至暗时刻,我久久无法面对,也不愿跟任何人提起,有人问起,我就会假装他还在,我若无其事地生活,甚至从不会梦到他,但每天醒来都有一个哭湿的枕头


不是不想倾诉,是不敢,我不相信有人能理解,当痛苦有了自己的固执与倨傲,任何一次可能失败的交流都会使它受损。


直到两年后,我在我妈卧室看到一个笔记本,里面是两年来她写给我爸的话,讲的全是我的生活点滴,每一篇的结尾都是“我会照顾好女儿,你放心”。


我这才意识到,我爸去世,是我妈去选墓地,办证明,注销卡证。连菜市场都没去过的她,开始学着做饭,像我爸一样照顾我,支撑这个家,她默默帮我晒干枕头,却什么都不说,她不要求我坚强,她允许我一直逃避到我能够面对的时候


她在替我爸继续爱我。


也就是那一刻,我心里的坚冰开始融化,我还是会痛,但我不逃避了,我跟我妈说:妈,我很想爸爸,你想他吗?


她成熟了却不喜欢笑了(听的人却不敢笑了)(10)


后来,我结婚生子,对生命有了更深层的思考。每每看着孩子的小脸,想到总有一天我也会离他而去,就很怕那也会成为他生命中的至暗时刻。


可是要他免受我曾经的痛苦,不能靠我活两百岁,而是要教他学会面对


于是,我和孩子一起观察昆虫的一生,一起送走相伴多年的宠物,带他去看关于生命的电影和儿童剧,让他了解万事万物的有限。


我把我爸不曾给我上的那一课,给我的孩子补上了。


我还跟他说,我小时候很怕死,姥爷还曾拿维C给我说是长生不老药呢。儿子笑我傻,然后问我姥爷去哪里了,我告诉他,姥爷去世了,但是我永远都记得他。我将来也会死,但我对你的爱会一直在,你也可以记得我,给你的孩子看我的照片,讲我的故事。


儿子说,那你把美颜关了吧,不然他们怎么知道我妈妈长什么样子。


我:……

她成熟了却不喜欢笑了(听的人却不敢笑了)(11)


我最初因为爱而无法接受死别,最终也因为爱而有了面对和提及的勇气。


我也终于相信,生与死之间不是永诀,我和我爸之间仍有一种割不断的联系,是血缘,是思念,是量子纠缠,是我小时候的维生素,是他走之前的甘露醇


我仍然会在某个想起他的时刻流泪,但我也明白了,不是要结束哀悼和思念才能继续生活,我可以带着回忆前行。


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只要这世上还有一个孩子,把维C叫做长生不老药,他就没有离开。



她成熟了却不喜欢笑了(听的人却不敢笑了)(12)


电影《岁月神偷》里,少年罗进二问年迈的奶奶,你可以不走吗?奶奶说不行啊,每个人都要走的。进二又问,那我想你了怎么办?奶奶拉着他的手说,人死之后会去到苦海的另一边,如果能把苦海填满,就能见到死去的亲人了。


她成熟了却不喜欢笑了(听的人却不敢笑了)(13)


于是进二把自己心爱的东西全都投进大海,可无论他怎么做,都填不满大海,他永远也见不到奶奶了。


小小的进二在海边大哭,像一只飞不过沧海的蝴蝶。


那也是我,是杨笠,是许许多多痛失至亲的人必经的痛苦。


她成熟了却不喜欢笑了(听的人却不敢笑了)(14)


但现在,我也要像我爸那样去照顾我妈。我还有时间,有扎实的力量,有滚烫的热情去爱,去深刻想念,去永远记得。


人类向死而生,又因爱而不死。


坦途相伴通向开满鲜花的世界是我们的美好愿景,但到了离散的时刻,即便我们无法在铺满万寿菊的路上与亡灵共舞狂欢,也愿我们都能苦海泛舟,在心里开出一万朵花。


花开忘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