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本出发学语文(点滴学语文)

写作与阅读

国学拾萃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释:

柳暗花明:

箫鼓:

闲乘月:

叩门:

游山西村注释及译文

译文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当山和水不断出现在我眼前时,我正疑惑无路可行,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吹箫击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后,如果允许大家在晚上闲逛,那么我将拄着拐杖,不定时地会在夜晚敲响农家朋友的柴门。

启迪

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学问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难寻,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我们锲而不舍,继续前行,眼前就会出现一丝亮光,再往前走,便豁然开朗,发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天地.

从文本出发学语文(点滴学语文)(1)

素材积累

名句积累

鲁迅名言:1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4我每看到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之脊梁.

5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宝贵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故事素材

鲁迅的爱好

种花,鲁迅一生喜爱花草,即使没有栽种的地方,也爱在书桌上摆一盆绿色的生命.

看戏,鲁迅先生从小喜爱看绍兴的戏文.有一次,他还在民间演得目连戏中自告奋勇的扮演了一个角色.

篆刻,鲁迅先生喜好篆刻,虽刻印不多,却具备了较深的功底.

猜谜,小时候,祖母常教他猜谜语.时隔多年,他还在<长明灯>里,把儿时的猜谜乐事生动有趣的描绘了一番.

从文本出发学语文(点滴学语文)(2)

考情观察室

分析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考点解说

景物描写,是指作者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景物的描写.分析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中考的一个长考考点,考察形式多为问答题.

二方法技巧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3)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下伏笔.(4)突出主题,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分析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的答题思路是,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特点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的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社会环境:为.....(人物活动,故事发展)设置了背景,预示人物......的命运。

三中考真题

明子出师

曹文轩

夏日将近的一天晚上,三和尚慷慨解囊,请明子和黑罐在一家很不错的酒店吃了一顿饭。回到窝棚后,三和尚点亮了四五支蜡烛,把小窝棚照得很明亮。接着,他从门外搬进来一个很大的木头墩。他把一把锋利的斧头稳稳地放在木头墩上,对明子和黑罐说:“我不想再留你们。各人有各人的前程。但谁能出师,总得有个说法。你们瞧见了,这是一个木头墩,还有一把斧头。你们每人砍三斧头,谁能三斧头砍在一个印迹里,谁就可以离开我。”他看了看明子和黑罐,“听明白了?”

明子和黑罐点了点头。

烛光静静地照着。

从文本出发学语文(点滴学语文)(3)

三人沉默着,脸上的表情很严肃很认真,仿佛有人要进天堂或要进地狱,仿佛面对着世界上的一个最重要的时刻。

三和尚再一次看了明子和黑罐一眼。

明子和黑罐互相对望了一阵,又把目光挪开去望那把斧头和木头墩。

“谁先来?”三和尚问。

“黑罐先来吧。”明子说。

三和尚说:“明子懂规矩。黑罐大,理应让他先来。”

黑罐走近木头墩,手微微颤抖地抓起了斧头。

三和尚掉过头去,“噗噗”几口,将所有蜡烛吹灭。他见黑罐半天没有动静,便叫道:“砍呀!”

黑暗里终于响起“咚”的一声,又一声,再一声。

三和尚又重新点亮蜡烛。

烛光下的木头墩上,是三道清晰的斧痕。

黑罐把斧子搁下,垂头丧气地站到了一边。

三和尚把木头墩掉了一个头,又把斧头稳稳地放在上面。一切停当之后,他看着明子,但不说话。

明子走上前去,一把操起斧头。

三和尚又看了明子一眼。

明子稳稳地站着,只是一脸的平静,没有半点其他表情。

三和尚“噗噗”几口,又将蜡烛吹灭。

小窝棚里满是蜡烛油的气味。

小窝棚里绝对黑暗。只有三个人的喘息声,再无其他声响。

“砍呀。”三和尚催促道。

明子没有反应。

三和尚又等了一会,见仍无动静,便欲要大声地喊“砍”,然而这“砍”字刚吐出一半,只听见“咚”“咚”“咚”连着发出三声斧头砍击木头墩的声音。那声音的节奏告诉人,砍者动作极其坚决,毫不犹豫。

三和尚重将所有蜡烛点亮。

烛光下,光光的木头墩上只有一道有力的斧痕。

明子把斧子靠在木头墩上,退到一旁。

三和尚好半天看着明子,然后说道:“你可以走了。”他坐到床上去,点起一支烟,朝明子说道:“你只砍了一斧头。”

黑罐忽地抬起头来。

明子很镇定地站着。

三和尚说:“还有两声,是你用斧背敲击木头墩发出的。实际上,手艺再绝的木匠,也不能在黑暗里把三斧头砍在同一道印迹里。因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烛光里,明子眼睛最亮。

三和尚对于明子和黑罐倾吐了一番肺腑之言,那也是他半辈子的人生经验:“认真想起来,这个世界不太好,也不太坏。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人就不能太老实了,可又不能太无心肝。”他专门对着明子说:“这个道理,黑罐不懂,你懂。但这分寸怎么掌握着,全靠你自己了。我只把手艺教给了你,但没有把这分寸教给你,这是我做师傅的罪过。”他充满深情和信赖地看了明子一眼说,“天不早了,你们俩睡觉吧。明子明天走时,带上我的那套家伙。就算是你师父的一点情义吧。”说完,他整了整假发,走出了窝棚。

——《山羊不吃天堂草》

从文本出发学语文(点滴学语文)(4)

19.根据提示,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4分)

三和尚傍晚请客→ →明子斧击→

20.从下面描写黑罐和明子砍木墩的声音里,体会他们当时怎样不同的心态。(4分)

(1)黑暗里终于响起“咚”的一声,又一声,再一声.

(2)只听见“咚”“咚”“咚”连着发出三声斧头砍击木头墩的声音。

21.通读全文,解释题目中“出师”的含义。(2分)

22.体会下面句子在文中的作用。(3分)

小窝棚里满是蜡烛油的气味。小窝棚里绝对黑暗。只有三个人的喘息声,再无其他声响。

23.通读全文,说说明子具有怎样的性格?(3分)

19.答案示例①黑罐斧击(或“黑罐三击”“黑罐砍墩”);②(三和尚宣布)明子出师

评分:答对 1 点得 2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

20.答案示例:(1)黑罐:砍木墩既谨慎小心又犹豫不决(瞻前顾后)的心态;(2)明子:对怎样砍木墩早胸有成竹,了然于胸(心思缜密,对怎么砍计划成熟)

评分:答对 1 点得 2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21.答案:①(学徒)学习期满,可以独立工作。②这里俺指明子既掌握了谋生的手艺,又学会做人的分寸(考虑周全,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

评分:答对其中一点得 1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22.答案:①环境描写;②渲染了小窝棚里紧张、严肃的氛围,以环境的凝重来反衬人物内

心的波澜,预示着明子将有不俗的表现。

评分:答对①得 1 分,答对②得 2 分,共 3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23.答案示例:①聪明灵活,懂得权变,有分寸;②通情达理,懂规矩,知谦让;③心思缜密,考虑周全;④镇定自信,明白事理。

评分:答对其中 1 点得 1 分,答对其中三点得 3 分,共 3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