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下如积水空明的空是什么意思(庭下如积水空明)

#真知新坐标#

庭下如积水空明的空是什么意思(庭下如积水空明)(1)

多日不读读诗词、小文、小品的,感觉总是缺少了点什么似的。那种自由、顺畅的体验少了,生活很拘谨,尤其是包裹内心做一些比较勉强的事,就更是一种对心灵的压迫。

儿子早上背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我也顺手翻出来又细读细品了一回,苏东坡发现美的眼睛独到,寄予情感含蓄,豁达的生活态度都给人以很大的启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 月色入 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 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 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庭下如积水空明的空是什么意思(庭下如积水空明)(2)

文中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苏东坡与张怀民夜游承天寺欣赏夜月美景的事,创设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表现了他鄙弃世俗、在清寂中寻求心灵宁静的“闲适”之情,寄情美景以排遣忧郁的豁达胸襟。

尤其描写月色,更是如诗如画,只用三句话“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东坡只用了18个字就描绘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笼罩着月色的庭院,仿佛从上而下都充满出现了澄澈的水。在这里他不用普通的明喻,而是先不出现本体--月光,写人们的错觉,用“庭下如积水空明”这个隐喻先声夺人。接着进一步写清澄的水中的藻荇,它们参差错落,互相交接。这样触类生发,把隐喻又推进了一层,使人感到扑朔迷离。院子里怎么会有“空明”的“积水”?又怎么会有藻荇类的水草?抬头一看,看见了竹柏,同时也看见了碧空的皓月,这才醒悟过来:原来空明的积水却是一泻千里的月色,水中的藻荇却是月光照出的竹柏的影子。这样运用比喻别出心裁,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出现在作者的笔下。这样状物达情,从大处落笔,抓住瞬间的感觉,把冷月清光写到极处。这一写景,历来被认为可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媲美,是一点儿也不虚论的。

庭下如积水空明的空是什么意思(庭下如积水空明)(3)

苏东坡的这篇文章能够成为宋以后散文小品的范文,除语言简洁、准确、形象,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瞬间佳境最敏感的特征外,还在于它以极少的文字,包罗了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饶有余味,将复杂炽热的内心世界用清隽的诗意美表露出来。如一开始“欣然起行”一句,历来为评论家所称道,它不仅衬托了月色的美妙,也点出了苏东坡当时的心境。文中写他赏明月,看竹柏,自适其适,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他那“自适”“自乐”,其中隐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

《记承天寺夜游》的字里行间,特别结尾数句的字里行间都表现了这种特殊的心境,不过表现得比较含蓄罢了。“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两句反问,“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作结,提示了不乏良辰美景,但缺乏闲适赏景之人的意旨。这个“闲”字,一方面,它反映了作者当时身为“闲”官的现实,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同时,还包含着作者对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了良辰美景的慨叹。文中这几句貌似达观自得,实含惆怅、悲凉之意。

庭下如积水空明的空是什么意思(庭下如积水空明)(4)

细读下来,感悟颇多,那积水空明的月色下,欣然抬头望月,有多少次能有良伴相左右呢?更多的时候是空阔如月夜的清辉,它尽管倾泻,你树下或花下或茫茫渺渺中暗自神伤、思念、独自彷徨,说不尽道不明那无限的忧思寂寥任其漫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