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春晚经典小品 春晚小品不好看

“春晚小品越来越不好笑,倒是总爱把人弄哭,每年看都感觉特尴尬!”

“现在的演员演技不行,只能靠煽情来凑!”

“每年都是一样的套路,喜头悲尾,结尾处总是要悲情一把,观众早就猜到了。”

“没了陈佩斯和赵本山,春晚小品已经坍塌了。”

……

每逢春节临近,“春晚”都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尤其是春晚的小品节目,成为观众们集中吐槽的对象。

为什么春晚小品越来越不好看了呢?真的是完全因为“煽情”、“喜头悲尾”导致吗?

固然“套路”是导致无趣的重要,然而这背后,还有着更深层的原因!

1 煽情的小品,一定尴尬吗?

一个好的小品,并不回避真情实感。

恰到好处的煽情,自然流露的真情,其实是能够打动人的——历届春晚中并不乏这样出彩的小品。

21世纪初春晚经典小品 春晚小品不好看(1)

比如,赵本山早期小品《我想有个家》中,他与黄晓娟一起,饰演两个丧偶的中年男女,来参加相亲,随着歌曲“我想有个家”响起,两人真情流露,诉说着自己的孤独寂寞,对情感的渴望,故事情节的发展很自然,让现场观众深受感动。

比如,黄宏与牛莉的小品《足疗》,妻子为了给开出租车的丈夫一次服务享受,安排了足疗,剧中两人对生活的感慨,伴随着音乐声,让普通人特别有共鸣,说出了老百姓们对生活的简简单单的向往,击中了人们内心。

比如,蔡明与郭达的《父亲》,成为明星的女儿不想在现场与农村父亲相认,但最终受到亲情的感染,流着泪向父亲认错,伴随着歌曲“父老乡亲”响起,人物的情感自然爆发出来,令人动容……

“喜头悲尾”本身并没有错,关键是剧本够好、演员水平够高,自然就能打动人。

21世纪初春晚经典小品 春晚小品不好看(2)

另外,还有一个事实:优秀的春晚小品,“煽情”的部分实则很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演绎喜剧,努力地“逗观众笑”。

“让观众哭”的时间并不长,通常只有到最后几分钟,才会有一定的情绪高潮,并且演员们很快又会回到喜剧氛围中。

比如,孙涛小品《真情永驻》,总时长15分钟,至于其中的“感动时间”——两夫妻的真情表白、音乐响起也不过20秒;

蔡明小品《都是亲人》,总时长11分钟,在结尾时真正伴随着音乐煽情时,“感动时间”只有短短的15秒而已;

贾冰小品《风雪饺子情》,总时长14分钟,妻子对丈夫诉说的“感动时间”也仅有15秒左右;

《开往春天的幸福》总时长18分钟,这个小品属于较长了,但夫妻俩感人的对白,音乐声中持续的“感动时间”也只有30秒左右;

即使是典型的主旋律小品《阳台》,反映武汉抗疫事件的,演员人数众多,总时长15分钟,体现人民一心、众志成城,伴随着雄壮音乐响起,演员们高声集体呐喊、大屏幕上出现武汉人民场景,“感动时间”算是历届小品中最长的了,也仅有1分钟时间……

其实,综观历年春晚小品,真正着墨在“煽情”上的时间是少之又少,几乎都是点到为止,适时而收。

那么,观众们为何对小品的评价依然每况愈下呢?

21世纪初春晚经典小品 春晚小品不好看(3)

2 剧本质量每况愈下,剧情尴尬演技平庸

人们印象中出彩的小品,似乎都停留在遥远的多年前,细细数来,令人印象深刻的,无非是陈佩斯、赵本山、蔡明、巩汉林、黄宏、潘长江等,而这些小品演员都已经年纪颇大。

对于近年的春晚小品,人们似乎很难留下深刻印象。当老一辈小品艺术家离开时,年轻优秀的小品演员没能跟上,以至于陈佩斯评价说:“小品演员处于严重的青黄不接的境地!”

翻看近年网友对春晚小品的评价——“老套”、“没新意”、“演得尴尬”、“梗都玩烂了”之类的词语,可谓层出不穷。观众们几乎都一边倒地吐槽,普遍认为小品的质量是一年不如一年。

21世纪初春晚经典小品 春晚小品不好看(4)

就拿近年来的春晚小品来说:

2021年《阳台》的最大槽点,是剧本情节之“尬聊”——男主角扯着嗓子,声嘶力竭又毫无营养地叫着:“观众们,你们好吗?”

以这种方式和现场打招呼,老套的不能再老套,观众们颇感尴尬却又要配合;

剧中两个配角,一对老师夫妻,为了“煮汤放盐”之事硬是争执了2分钟,你一言我一语没有笑料可言,与整个剧情也没有关系;

故作搞笑的语言,都是网上用烂了的梗,如“你的语文是数学老师教的吧”,让观众索然无味。

2020年的《喜欢你喜欢我》,被网友评为该年度最尴尬的小品节目,谢娜在其中刻意模仿南方不标准的普通话,过度装嫩装可爱,不看字幕几乎听不清她的声音;

服务员让男女朋友不停地亲手,重复十几秒钟,看得观众云里雾里;鞠婧祎幽怨的表情无论如何也搞笑不起来,肖战只剩下了耍帅,表情木然不够丰富;

最后男女主的拥抱结尾,过于仓促,让观众毫无准备地无法代入剧情。

21世纪初春晚经典小品 春晚小品不好看(5)

2018年的《为您服务》,简直像一个大杂烩,把一堆名人请上台来,简单的堆砌,各人物之间没有任何关联,很散乱。杨少华、李明启、李琦等一群老演员,可他们都是第一次演过小品,明显风格不适合。

2017年的《信任》,“黑化肥灰化肥”这么老土的绕口令,毫无新意的烂梗,加上刻意模仿的福建普通话,却是由一位杭州籍演员说出来。实在是既老套、又有地域歧视之嫌疑,让观众迷惑不知笑点在哪里。

2020年《风雪饺子情》,剧情中的人物形象的设计让人困惑——孕妇还要挺着大肚子,在大雪天去清障、上前线去铲雪?

并且这成为节目中一个“煽情点”,作为主题升华——这究竟是为了体现爱岗敬业、还是强人所难、让全国人民都感到缺乏人性?

2021年《开往春天的幸福》,剧情也缺乏基本的逻辑——在小品中,列车员贾冰将自己存钱买的结婚戒指,借给了一个陌生乘客杨迪,而杨迪马上就要下站离开了。这个戒指就这样送人了?剧情的逻辑让人困惑也找不到笑点。

2019年小品《站台》,完全像是一个命题作文,为了歌颂火车乘务员在大年夜的工作精神,在火车站台上,让一群人轮流着讲自己家的故事,可是他们也没有相互间的联系,故事情节非常散。

21世纪初春晚经典小品 春晚小品不好看(6)

3 流量明星大行其道,非专业演员充斥节目

春晚小品的质量每况愈下,首先和其节目特征有关:小品本身时间短、体量不足,不如影视剧、综艺节目那样拥有广阔的商业平台,后期商业价值不高。

在演艺事业商品化的浪潮下,创作者们对小品越来越缺乏热情——我写一个春晚小品剧本,要改上好几个月,被删被整改,还不如去写一部三十集电视剧的剧本划算呢!

这种情况下,小品在剧本创作期就先天不足,编剧为了赶时间、凑字数,大量从网上摘抄段子,剧情也经不起推敲,好的小品编剧是越来越少了。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剧本完成之后,小品的演员选角也出了大问题!

21世纪初春晚经典小品 春晚小品不好看(7)

近年来,春晚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流量明星”来参演小品,这更加导致小品的质量下降。

所谓流量明星,是指拥有广泛粉丝基础的年轻艺人,这类艺人什么都干,比如唱歌、写真、综艺节目、拍影视剧……

但是,这些艺人每个人身后,又都有一个庞大的“粉丝圈”,动辄上百万、千万粉丝,无论他们出演什么作品,水平是高是低,粉丝们都一边倒地支持!

在这种“粉丝经济”下,艺人本身的能力水平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得到足够曝光机会,就会有成百上千万的关注人数!

21世纪初春晚经典小品 春晚小品不好看(8)

于是,大量的明星涌入春晚,都想要露个脸,央视也乐于合作,双方各取所需,何乐而不为?

但这些明星的功底不行,唱歌吧,唱不过专业歌手,跳舞吧,跳不过舞蹈家,要想在某个节目中独挑大梁,那是不可能的,怎么办?

就只能往小品节目里塞啊!

小品是个筐,啥都能往里装。小品里有大量的配角,台词可多可少,甚至可以靠人海战术混迹其中——反正只要让艺人们露个脸就行嘛!念几句台词、比划几个动作,是最简单又划算的事了。

21世纪初春晚经典小品 春晚小品不好看(9)

当老一辈技艺精湛的小品演员们谢幕后,年轻的流量明星们用并不专业的平平演技,也可以获得大量粉丝关注。

这,或许就是春晚小品越来越不好看的原因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