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车和绿皮书(从撞车到绿皮书)

生活与电影,哪个更加的真实?从现实的角度上来看,生活是真实的,电影是虚构的;但从艺术的角度上来看,电影是真实的,生活是略带欺骗性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追求美好的世界里,为了心中的美好,我们会选择性地忽略那些我们不太愿意看到的东西。但是电影会把我们遗忘的那一部分重新拾起,通过艺术的加工呈现在我们眼前。所以有些电影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流涌动意味深长,让人百看不厌,比如奥斯卡里的最佳影片《撞车》和《绿皮书》。

撞车和绿皮书(从撞车到绿皮书)(1)

奥斯卡里的偏爱

奥斯卡金像奖,全称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是全世界最具有影响力的电影奖项之一。自1929年成立以来已经举办91届,每届颁奖典礼上最风光的都是各位影帝影后,但真正最具有社会意义的一直都是最佳影片。在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评选上,那些具有社会深度能够给人带来反思的电影往往更具备竞争优势,所以我们在很多的奥斯卡最佳影片里都看到了人性的思考、政治的丑闻、社会的缺陷,当然还有种族的歧视。特别是在进入21世纪后,黑人题材的电影成为了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获奖最大热门,在最近15年里已经诞生了4部关于黑人的奥斯卡最佳影片:2006年《撞车》、2014年《为奴十二载》、2017年《月光男孩》和2019年《绿皮书》。其中《撞车》和《绿皮书》都是从近代生活的角度反映种族歧视的问题,两者主题相同,但表述方式却完全不一样。

撞车和绿皮书(从撞车到绿皮书)(2)

《撞车》与《绿皮书》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种族歧视在美国一直都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尽管《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早在1862年就已经颁布,但在此后100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对黑人的芥蒂一直没有根除,于是才有了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和好莱坞里众多对黑人地位问题探讨的电影,比如丹泽尔·华盛顿的《冲锋陷阵》、威尔·史密斯的《拳王阿里》、乔什·卢卡斯的《光荣之路》、还有戴·刘易斯的《林肯》等等。但在众多黑人题材的电影里,《撞车》和《绿皮书》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讲述着日常的小事,却走进我们的内心:《撞车》通过一起交通事故将一群社会各个阶层的黑人串联在一起,全面客观地反映着黑人遭受不公的问题;《绿皮书》通过黑人著名钢琴艺术家雪利教授南巡演出的事迹,揭露了最成功的黑人也要遭受最耻辱待遇的尴尬。两部电影一横一纵,从广度和从深度上勾勒出了美国社会所存在的种族问题。

撞车和绿皮书(从撞车到绿皮书)(3)

《撞车》:苦中带甜,寒夜之中寻找一堆暖人的篝火

《撞车》由保罗·哈吉斯执导,桑德拉·布洛克、唐·钱德尔、马特·狄龙主演,该片获得了第7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讲述着在寒冷的洛杉矶街头各个社会阶层黑人的生活中现状。其中有年轻的黑人小混混、本分老实的黑人锁匠、著名节目的黑人导演还有焦头烂额的黑人警察,他们生活之中全都面临着各种的焦虑和不安,而带来这种焦虑与不安的根源都是因为他们的肤色问题。混混认为自己不受人尊重、锁匠被人怀疑职业操守、导演不敢面对自己的黑人身份、警察则被家庭和上司磨得死去活来。这些平行发生在各个角落的故事,最后因为一次撞车而交集在了一起。

撞车和绿皮书(从撞车到绿皮书)(4)

电影的最后,导演用一位最坚守正义的警察误杀了一位最需要帮助的单纯黑人,这种让人无法接受的结局从侧面更加真实地反映了肤色问题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压力,即使连最正义最无辜的人都难以幸免。整部电影都给人略带寒意和冰冷的感觉,但在电影的结尾处,故事还是散发出了一丝温暖的感动:小混混开始改邪归正、锁匠与女儿幸福在一起、导演缓解了和跟妻子的关系、警察也更多的关注家庭。尽管人们习惯了躲在冰冷的建筑物之后,撞车成为了人与人之间接触的唯一机会,但无论夜多黑多冷,总有人升起一堆篝火,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撞车和绿皮书(从撞车到绿皮书)(5)

《绿皮书》:笑中带泪,优雅的琴声难掩肤色的尴尬

《绿皮书》由彼得·法拉利执导,维果·莫特森、马赫沙拉·阿里主演,该片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最佳电影奖。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讲述着伟大黑人钢琴艺术家雪利,在白人保镖托尼的保护下南巡进行钢琴演出的故事。故事的气氛相对的活跃和轻松,雪利的保守谨慎与托尼的圆滑油腻形成鲜明对比,两人一路制作了不少欢乐,但这种欢乐之中始终夹着了一种尴尬的无奈,因为雪利是黑人的缘故,即使他是世界上最出色的钢琴师也难免一路收到各种极不公平的待遇。在白人的眼中雪利似乎就是一只马戏团里的猴子,在舞台上人们愿意把掌声献给他,但是舞台之下人们的鄙视又如同把他关进了最黑暗的笼子。

撞车和绿皮书(从撞车到绿皮书)(6)

如果说《撞车》是通过一群黑人的故事来表达种族歧视的无奈,那么《绿皮书》则是通过一个最伟大黑人的故事来反映种族歧视的尴尬。一位即使能跟美国总统成为朋友的黑人,也逃不过世俗人鄙视的眼光,那其他普通黑人的待遇就更加的不言而喻了。电影笑中带泪用这种最极端的方式表达的对种族歧视的不满。电影的最后曾经对黑人极为鄙视的托尼跟雪利成为了最好的朋友,用2个月时间的相处来改变一个白人对一个黑人的看法,但现实生活中有多少的黑人在等待着白人来改变他们的看法呢?《绿皮书》温馨结局的背后,也藏着另一种的思考。

撞车和绿皮书(从撞车到绿皮书)(7)

电影源于生活

关于黑人题材的电影很多都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绿皮书》是这样的,另外两部奥斯卡最佳影片《为奴十二载》和《月光男孩》也是这样的。《为奴十二载》直面黑人奴隶制度的惨淡,把故事背景放在里黑人社会地位低下的1841—1853年,讲述着一名已经获得自由的黑人,再次被拐卖到黑奴市场经历了长达12年的奴隶生活的故事。《月光男孩》讲述着因为家庭生活环境糟糕,一个从小自闭内向的黑人小孩,慢慢长大终于释怀开始面对自己的故事,故事关于黑人歧视的元素虽然不多,但电影一直暗示着黑人生活与成长环境的恶劣。《撞车》虽然不是根据某一具体事实改编而成,但电影里的那些黑人的遭遇却每天都在发生。那些电影里看似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其实都在我们身边真实的存在。

撞车和绿皮书(从撞车到绿皮书)(8)

生活很忙,我们很少停下脚步来思考自己和这个世界,但电影总是把我们忽略了的事情与情感重新拉了回来,从《撞车》到《绿皮书》难道讲述的都只是大洋彼岸黑人朋友们的故事吗?看《月光男孩》时,你有没有想起自己不完美的童年;看《撞车》时,电影里的焦虑与不安是不是你现在的生活状况;《绿皮书》里人们对黑人的成见,现在是不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在我们的心中......电影里的故事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故事,只不过换了一种形式存在。好的电影往往都是让我们在美好之中感受到现实的不足,但又给了我们无限追求美好的勇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