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店遇到离奇骗局(欠款2000万一夜之间倒闭老板跑路)

如果不是看到倒闭的消息,杨盛杰压根不可能再想起金钱豹,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餐饮店遇到离奇骗局?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餐饮店遇到离奇骗局(欠款2000万一夜之间倒闭老板跑路)

餐饮店遇到离奇骗局

如果不是看到倒闭的消息,杨盛杰压根不可能再想起金钱豹。

但他的记忆很快回到了七八年前最后一次去吃金钱豹自助餐的情形。当时他和朋友一共五人,决定找一家上档次的餐馆。"两个外国人,三个中国人,有人喜欢吃这个菜,有人喜欢吃那个,不要烦了,就去吃金钱豹。一个地方搞定。" 他记得当时要提前预约,不然订不到座位。

到了现场,"人实在太多了,每次拿菜都要像抢一样",印象最深刻是吃小鲍鱼,"一盅一盅的。" 杨盛杰他们在那家金钱豹的全国总店吃了足足两个多小时,还看了其他分店看不到的乐队表演。

不过从去年开始金钱豹全线关停,内幕到底是什么?

倒闭从三年前就开始倒计时了

继去年6月底北京最后一家金钱豹餐饮门店翠微店全面关停后,金钱豹上海门店也进入了休业状态。(相关阅读:供应商集体"起义",金钱豹被上门追债!自助餐到底要怎么活?)至此,曾有 "自助餐中的劳斯莱斯"之称、鼎盛时期在全国开有26家门店的金钱豹全线关闭。

"金钱豹倒闭是迟早的事,从四年前卖身那会儿,就是倒计时了。当时创始人把金钱豹股权整个打包卖给投资公司,投资公司雇职业经理人来经营,这就一定会出问题,不管是自助餐还是任何餐饮公司。害死公司的也不是职业经理人,采购、供应链等任何环节都能导致死亡,这是团队坏了。"

金钱豹如何从品牌做大到渐渐消亡?

能把一个高端自助餐品牌做得这么大,金钱豹的成功绝非偶然,一方面与其正好顺应了时代的消费趋势有关,另一方面,金钱豹曾经成功的经营模式也是其中因素。诚然,自2003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金钱豹,抓住了消费文化进入暴富的第一阶段。那个时期的人们开始追求物质和数量的双重积累,而作为自助餐,正好满足了这两点要求。

据悉,2013年金钱豹就已经开始亏损,因其盲目的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据公开资料显示,金钱豹在2013年和2014年税前亏损分别为2.24亿元、2.08亿元,净负债分别为3.27亿元、4.44亿元。金钱豹曾经赖以生存的奢侈模式何以逐渐失去消费者青睐,这也给餐饮行业敲响了警钟,现在这种海量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消费的需求。

最终还是倒掉了,金钱豹是怎么把自己玩死的

在最火的时候,金钱豹曾规划要在全国开设50家门店,要比竞争对手多。2011年是一个关键节点,截止2010年底,当时其国内的门店数量达到18家,年营业额近9亿元,漂亮的业绩也撑起创始人的野心,希望带领金钱豹在2011年下半年赴港上市。然而,几经周折,上市计划搁浅。

金钱豹创始人袁昶平便以15亿元的价格把金钱豹卖给一家欧洲私募基安佰深。后者接收金钱豹后,很快就因经营不善导致连年亏损。据公开资料显示,其在2013年和2014年税前亏损分别为2.24亿元、2.08亿元。

金钱豹自助餐倒闭原因:管理层矛盾成为问题加剧的导火索

在海底捞一直传授餐饮企业用人技巧的时候,在西贝、井格纷纷成立商学院的时候,金钱豹还在施行"空降"政策。没有完整的晋升机制,在高管离职后,直接远程遥控"空降"管理组,且不说新来的高管没有管理金钱豹的实战经验。单空降行为,就会引得许多老员工不满。

金钱豹短短几年换了7任总裁,内部矛盾激烈,内需损耗严重。大规模的集体离职现象在金钱豹屡见不鲜。人才保有率下降影响服务水平,最终导致顾客体验差。在人才的资源选拔和开发管理上,应该得到企业的重视。但是,金钱豹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不光会员退卡难退,金钱豹还是个"老赖"!

去年6月28日,刚关门的金钱豹北京翠微店就来了十几位供应商上门讨债,供应商称,金钱豹拖欠他们的债款达2000万元。而早在2016年5月,就曾有十多位供应商去金钱豹亚运村店追讨所欠货款。据供应商反映,当时金钱豹拖欠他们的货款高达1600万元,金钱豹方面对此给出的说法是正在进行内部审计流程,财务账款暂时冻结。

一位金钱豹供应商对媒体表示,金钱豹负责人在当时曾找过他,表示会还钱但需要时间:"当时制定了还款计划,分多期还款,但只执行了两个月"。据他介绍,2014年就明显感觉到金钱豹开始走下坡路,拖欠货款的情况从那时起已有迹象。除了拖欠供应商的货款,金钱豹也被爆出过拖欠员工工资。去年6月份,金钱豹苏州店关门时,曾曝出拖欠店内40多位员工2个多月的工资。

产品质量逐渐下降,顾客差评不绝于耳

据相关媒体报道,2014年,金钱豹国际美食汇亚运村店、王府井店被爆出违规卖生食海鲜,随后两家店遭到食药监部门的处罚,先后停业整顿,金钱豹的品牌形象大打折扣。在大众点评上,小编也发现"太让人失望"、"质量下降"、"强烈不推荐"等之类的评价不少;

快速扩张导致运营水平下降

2011年之后,金钱豹一度扩张出了26家门店,而且每家店面的面积达到数千平方米,并且开始向二三线城市下沉,每家新店装修费用动辄上千万元。高速的扩张带来的必定是更大手比的投入,但高端餐饮毕竟受众面有限,许多二三线的消费者对其望而却步,店面生存能力下降,许多店很快就歇业了。经营成本高,运营水平无法跟上,从而导致其经营困难;

经营模式老化,与市场脱轨

作为国内首个国际复合式自助餐厅,也许当初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海参、鲍鱼等走入普通人的生活,自助餐厅也不再稀奇。金钱豹"大而全"的形式显然已不能满足食客们的需求,自助餐竞争优势在于特色化和精品化,囊括一切的金钱豹反而没有任何优势;

但,如果嘉年华国际想让金钱豹继续存在,面对当前危机,金钱豹应尽快解决纠纷,顺应市场潮流,对金钱豹进行更加彻底的转型和改革,利用自身优势辅助金钱豹走出低谷,并且需要为下一步的发展做更长远的规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