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英模事迹展示(弘扬英模精神王瑞平)

十大英模事迹展示(弘扬英模精神王瑞平)(1)

【人物简介】王瑞平,1963年出生,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情报指挥中心一级高级警长。1985年7月参加公安工作。2021年,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2021年6月30日,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安保维稳决战前夕,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情报指挥中心一级高级警长王瑞平突然晕倒在连夜召开的研判会上,战友们以最快速度把他送到医院,诊断结果为脑血管破裂、颅内大面积出血,病情极为凶险,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在各级领导的紧急协调下,北京的医疗专家连夜飞抵呼和浩特,经过连续12个小时的全力抢救,终于把王瑞平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等候消息的战友们这才意识到,58岁的王瑞平已经连续奋战了3个多月,这个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累的“指挥长”日复一日透支着自己的身体,硬生生累倒了……

严于律己,“平常”时候看得出来

作为一名有着36年警龄的老同志,王瑞平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警察的忠诚和奉献。他立足情指中心职能定位,深入钻研,主动参与“情指勤舆”一体化、实战化运行机制建设,为提高精准研判、精确指挥、快速反应、高效处置能力和警务运行质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近年来,王瑞平牵头全区相关工作预警系统的建设应用,并率领团队研发应用了8个实战比对预警模型,进一步简化了工作机制、流程,极大地推进了工作效率。他每天必登录公安部情指中心的工作系统,依托上级部门系统功能强大、数据鲜活的优势,抓实应用,制定了5条措施全力推进,进一步提升了内蒙古公安情指部门的预警能力水平,得到了公安部情指中心的高度认可,并以工作简报形式刊发全国推广。

深耕细耘,“关键”时刻站得出来

作为内蒙古公安厅情报指挥中心第二值守组的指挥长,王瑞平总说“为基层服务就是为群众服务,情指中心的工作说到底就是做群众工作。”

每日值班员接打的电话、发出的指令,王瑞平总是全程把关,一丝不苟审阅工作记录,指出其中的瑕疵,手把手帮助年轻同志提高技能。他始终坚持靠前指挥,与值班员24小时坚守,快速、高效、稳妥地处置每一起突发案事件;他不顾自己高度近视、长期眼压高的情况,每日盯在电脑屏幕前,不放过每一条线索核查、不放过每一条指令落地。

年近六旬的他,依旧保持如此惊人的热情和干劲儿,让身边的战友敬佩不已。对于战友的赞扬,他说:“眼看要退休了,要尽力多干些!”就是这样,王瑞平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带动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担当奉献,“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王瑞平担任各项重大安保任务的情报指挥长40余次,在制定方案、实兵操演、指挥调度、应急处置等各个环节,他都冲锋在前,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特别是建党100周年安保维稳工作中,王瑞平吃住在单位,率领工作专班日夜奋战,每日灵活的指挥调度、全方位的跟进盯办,大数据资源和综合手段的强力支撑,确保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层层推进,创造了近年来重大会议、重要活动安保维稳工作中,内蒙古公安相关工作领域的最好成绩。

王瑞平对公安情指事业的热爱是刻进骨子里的,在他脱离危险转入普通病房后,同事们去看望他,他缓慢却执着地询问:“30日晚上的预警管控了吗?我们的安保任务完成了吗?有重大事件发生吗?”短短5分钟的探视时间里,他询问的全是工作和单位的事。看着虚弱憔悴的他心心念念的仍是未完成的工作,战友们无不心疼落泪。

多年来,王瑞平始终坚守在一线,和战友们并肩作战,每当组员们一轮加班结束后,他总是不忘叮嘱大家要轮休,自己则默默顶上他们的工作。他善于发现组员们的潜力和优点,也关心他们的业务能力提升和前途发展。每当有立功受奖的机会,组织推荐他时,他总是推让:“工作是大家干的,荣誉和机会要多给年轻人。”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无时无刻都在用实际行动诠释“忠诚奉献、担当作为、严谨细致、开拓创新、务实高效”的价值追求。

(作者:张佳良、付全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