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隔雨海棠冷上一句(是指年少时穿的衣衫)

红楼隔雨海棠冷上一句(是指年少时穿的衣衫)(1)

生查子·元夕

——朱淑真/欧阳修(宋)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细心的读者可能发现词作者我写了两位,关于作者是谁有争议,但宋代的朱淑真却是才情不输于李清照的才女。这首诗究竟是谁写的苏老师真的没有兴趣研究,不过居然有人把“泪湿春衫袖”里的“春衫”注释为“年少时穿的衣服”,这实在让我感到不解。春衫,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衣衫,当然可以用来“借代”,毕竟借代是诗词里的常用修辞手法。我分析过《元日》里的“屠苏”就是用来借代“千家万户”的。只是任何的分析都要建立在上下文的结构与逻辑之上,这至少是我的观点。这首《元夕》写的元宵节本是春天的节日,此时穿的衣服自然就是“春衫”。苏老师还查了众多含有“春衫”的诗词,不夸张地说都是指春天的衣衫。那么所谓借代“年少时穿的衣服”甚至指代“年轻时的自己”的说法又从哪里来的呢?

据说是来自这首唐代韦庄的词:

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

如今却忆江南乐,

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

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

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

白头誓不归。

只是就这首词而言,我实在也没看出来这里的“春衫”哪里有借代的意思?首先从整首词来看,是作者回忆年少时在江南的美好“春光”。描写江南风光的诗大半是写春天的,虽然这里的“花丛”、“花枝”十有八九是形容女子而不是春天的花。即便如此,“当时年少春衫薄”里的春衫明显也是春天的衣衫之意:因为年少,血气方刚,所以穿着薄薄的春衫,然后在脂粉堆里花天酒地。总之,无论从哪方面去看,春天的衣衫都是最合理的解释, 过度解读似乎毫无必要。现在有种不太好的风气, 就是有些学者动不动就把诗词与作者的经历及心情关联起来,似乎每首诗词的创作都要投射到作者自己身上,从而显示其解读的高明。我想,古代诗人不见得都是那么自恋吧?

红楼隔雨海棠冷上一句(是指年少时穿的衣衫)(2)

青玉案·元夕

—— 辛弃疾(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辛弃疾的词第一、二句写的是元宵节火树银花般的烟火,男子骑的马,女子坐的车在路上挤得满满的。第三句里又有人把“玉壶”解释为借代月亮了,也有解释为彩灯的,那么究竟哪种对呢?玉壶,原本是玉制的壶而已,也可以是壶形的玉器配饰,皇帝用来赏赐有功之臣的。最有名的含有“玉壶”的诗句就是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了。这里的玉壶当然也是玉做的壶,以玉壶"光洁高贵"的特点比喻“高贵的胸怀”。由玉壶的光洁圆润借指月亮自然也是合理的,唐代朱华的《海上生明月》中:“影开金镜满,轮抱玉壶清。”中的“玉壶” 指的就是月亮。

但在“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句里,先写的乐曲声,最后写的是元宵节舞鱼灯、舞龙灯表演,这些都是当时元宵节的民俗、作者眼前看到的场景。一般而言,写景都有一定的顺序,或时间或空间。所以这首词一开始已经写了天空中绽放的烟花如星雨般落下,后面就转到写地上的车马了。在第三句里,如果中间的“玉壶光转”写的是月光转动,那么就是前面写人奏乐,中间写天上月,然后再写回人舞灯,在整首词与这一句里的结构顺序上都不尽合理,并且月光又如何“转动”?因此,明显应该是彩灯转动才更合理,什么彩灯会转呢?那就是走马灯:走马灯古称蟠螭灯(秦汉)、仙音烛和转鹭灯(唐)、马骑灯(宋),中国特色工艺品,亦是传统节日玩具之一,属于灯笼的一种。常见于除夕、元宵、中秋等节日。

红楼隔雨海棠冷上一句(是指年少时穿的衣衫)(3)

如果觉得这里的“玉壶”是指(走马)灯还不够说服力,那么再来看看这首词的最后一句、也是最有名的这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何谓“灯火阑珊处”?就是灯火稀疏的地方,什么灯什么火?当然不是老百姓家里的油灯烛火,而是前面描写的彩灯与烟火!作者在元宵节放烟火、挂彩灯等人群热闹之处见到个美女,想回头再去找她,人堆里遍寻不着,反而在灯火稀疏的地方发现了。前面是灯火热闹处,后面是灯火稀疏处,前后呼应。先是奏乐的箫声,接着“玉壶”是可以自转的走马灯,“鱼龙”是用来舞动表演的彩灯,这不就等同于现在的“音乐起、灯光照,广场舞表演开始”吗?再加上围观的男男女女,构成了一幅元宵节的热闹画面。

这两首描写元宵的词, 一首先喜后悲,一首先悲后喜。元宵节既然是古代的情人节,自然会上演各种爱情悲喜剧。故道传授在元宵节祝各位有情人终成眷属!

叹元宵

——抒豪情

元宵本是情人节,

才子佳人把缘结。

多少悲欢离合事,

寄情诗词来叹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